一、A1
1、以下情況會增大基牙的負擔,除了
A、缺牙數(shù)目多、缺牙間隙長
B、基托下黏膜薄或松軟、移動性大
C、牙槽嵴豐滿寬大
D、卡環(huán)彈性大、與基牙表面接觸面大
E、義齒不穩(wěn)定、咬合不平衡
2、固定橋粘固后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咬合時疼痛,首先要檢查的是
A、根尖狀況
B、咬合狀況
C、牙齦狀況
D、牙槽骨狀況
E、缺牙區(qū)牙槽嵴黏膜
3、不能用作橋體齦端的材料是
A、自凝塑料
B、熱凝塑料
C、復合樹脂
D、合金
E、陶瓷
4、在設計右上第一前磨牙橋體時,在口腔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最合理的齦端類型是
A、鞍式
B、衛(wèi)生橋
C、球形
D、改良鞍式
E、改良蓋嵴式
5、以下關于固定橋齦端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與牙槽嵴黏膜接觸面要盡量小
B、最好為凸形
C、高度光滑
D、與牙槽嵴黏膜緊密接觸,輕度加壓
E、擴大舌側鄰間隙
6、衛(wèi)生橋體齦面與牙槽嵴黏膜之間的間隙至少為
A、2mm
B、2.5mm
C、3mm
D、3.5mm
E、4mm
7、固定橋橋體應具備的條件中,錯誤的是
A、必須具有生物相容性
B、恢復缺失牙功能
C、符合口腔衛(wèi)生條件
D、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E、橋體齦端必須與牙槽嵴黏膜接觸
8、在相同條件下,如果固定橋橋體的厚度減半,則其撓曲變形量變?yōu)?/P>
A、增加至原來的2倍
B、增加至原來的4倍
C、增加至原來的6倍
D、增加至原來的8倍
E、增加至原來的27倍
9、在相同條件下,如果固定橋橋體的長度增加2倍,則其撓曲變形量變?yōu)?/P>
A、增加至原來的2倍
B、增加至原來的4倍
C、增加至原來的6倍
D、增加至原來的8倍
E、增加至原來的27倍
10、最適宜作橋體齦面的材料是
A、金合金
B、鎳鉻合金
C、熱凝樹脂
D、復合樹脂
E、烤瓷
11、減輕固定橋橋體所受(牙合)力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A、脫離(牙合)接觸
B、擴大(牙合)面舌外展隙
C、加深(牙合)面頰舌溝
D、增加(牙合)面副溝
E、減少(牙合)面頰舌徑
12、以下關于雙端固定橋固位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要有共同就位道
B、共同就位道應與牙長軸平行
C、固位體固位力應與(牙合)力大小相適應
D、兩端固位體的固位力應基本相等
E、固位體固位力應與橋體跨度相適應
13、一般情況下固定橋最理想的固位體是
A、嵌體
B、高嵌體
C、部分冠
D、全冠
E、樁冠
14、固定橋傾斜牙作基牙,如患者年輕,首選的方法是
A、直接預備
B、失活傾斜牙,大量磨改
C、作單端固定橋
D、作半固定橋
E、正畸后再修復
15、固定橋基牙冠根比的最低限度是
A、1比1
B、1比2
C、2比1
D、2比3
E、3比2
二、A2
1、患者右上側切牙缺失,間隙小,尖牙根長大,但牙冠切角少量缺損,前牙淺覆(牙合)、淺覆蓋,最好的設計是
A、單端固定橋
B、雙端固定橋
C、半固定橋
D、種植義齒
E、可摘局部義齒
2、患者缺失一顆前牙,其他牙有散在間隙,最佳的處理方法是
A、修復缺失牙后用正畸治療關閉間隙
B、修復缺失牙后用光敏樹脂貼面修復間隙
C、用光敏樹脂貼面修復間隙同時修復缺失牙
D、先正畸關閉間隙后再修復缺失牙
E、用烤瓷冠修復間隙同時修復缺失牙
3、男性,43歲,│456缺失,3年前行│37全冠固位體固定義齒修復,現(xiàn)基牙3松動。導致基牙松動最可能的原因是
A、(牙合)力過大
B、(牙合)力不平衡
C、固位力不等
D、固位體選擇不當
E、基牙預備不當
4、男性,50歲。上前牙固定義齒4個月后修復體與鄰牙間出現(xiàn)間隙。查:上1│1缺失,2-│-2瓷固定橋修復,32│23間隙0.5mm,呈2│2叩診(+),不松動。余留牙正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牙折斷
B、基牙負荷過大
C、基牙牙周炎
D、修復體制作問題
E、固位體固位力不夠
5、男性,47歲,右上后牙固定義齒修復半年后松動。查:6│缺失,余牙正常,57│全冠固定橋,5固位體松動。拆除固定橋后發(fā)現(xiàn),5預備體聚合度過大,軸面淺齲。重新修復時應
A、增加4做基牙
B、增加8做基牙
C、5牙髓失活、根管治療后改樁核冠固位體
D、5重新預備,增加固位體密合性
E、改6單端固定橋
6、男,43歲。右下后牙固定義齒修復2年,松動,咬合不適。查:54│缺失,63│固定橋,3│的3/4冠固位體松動,齲壞,6│全冠固位體未見異常。3│固位體松動的原因是
A、橋體過長
B、咬合力過大
C、固位力不均衡
D、基牙松動
E、基牙支持力不足
7、男性,48歲, 54│缺失,6近中傾斜約20°,余留牙健康。63│以為基牙固定義齒修復時,應考慮
A、采用復合固定橋
B、設計活動連接體
C、設計單端固定橋
D、增加基牙數(shù)目
E、加強固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