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正常情況下牙槽嵴頂距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在X線片上通常為
A.<3mm
B.<2.5mm
C.<2mm
D.<1.5mm
E.<1mm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在標準根尖片上,當牙槽嵴頂?shù)接匝拦琴|界的距離超過2mm時,則可認為有牙槽骨吸收。正常情況下牙槽嵴頂距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在X線片上通常為小于2mm。因此選擇C
【該題針對“第八章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22、牙周組織上皮屏障,最重要的是
A.口腔齦上皮
B.溝內(nèi)上皮
C.結合上皮
D.縮余釉上皮
E.牙齦上皮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結合上皮向上是齦溝,向下是牙周膜,是有菌和無菌環(huán)境的交界,所以被稱為最總要的上皮屏障。
23、牙菌斑作為牙周病始動因素的依據(jù),除了
A.終止刷牙可引起實驗性齦炎
B.吸煙與牙周病有關
C.洗必泰漱口液對牙齦炎治療有效
D.侵襲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抗Aa抗體滴度增加
E.根面平整對牙周炎治療有效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此題要求的選擇的是牙菌斑作為牙周病始動因素的依據(jù),吸煙與牙周病有關,但不是牙菌斑作為牙周病始動因素的依據(jù),因此選擇。
24、影響牙石形成的因素
A.唾液
B.菌斑
C.口腔衛(wèi)生習慣
D.修復體的光潔度
E.以上均是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唾液、菌斑、口腔衛(wèi)生習慣、修復體的光潔度、口腔環(huán)境等都會影響牙石形成。
25、牙周病的始動因子是
A.獲得性膜
B.食物殘渣
C.牙菌斑
D.白垢
E.牙石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引發(fā)牙周病的始動因子,牙菌斑微生物是造成牙周病破壞的必需因素。
26、牙周組織不包括
A.牙齦組織
B.牙骨質
C.牙槽骨
D.牙本質
E.牙周膜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韌帶(牙周膜)和牙槽骨、牙骨質。牙骨質雖然屬于牙體組織,但它與牙齦、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共同構成一個功能系統(tǒng),將牙齒牢固地附著于牙槽骨,承受咬合功能,并構成口腔粘膜與牙齒硬組織之間良好的封閉狀態(tài),故習慣上將這四種組織合稱為牙周支持組織或附著裝置。
【該題針對“第八章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27、牙石中的最主要成分是
A.有機物
B.無機鹽
C.細菌
D.食物殘渣
E.脫落的上皮細胞和水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牙石中最主要成分是無機鹽。脫落的細胞、口腔微生物、白細胞及食物碎屑只占很少的部分。因此主要成分不是細菌。
28、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不包括
A.遺傳因素
B.免疫功能
C.某些全身疾病
D.吸煙
E.酗酒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牙周病的全身促進因素(易感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性激素、吸煙及有關的系統(tǒng)病。酗酒不是考慮的因素。
【該題針對“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知識點進行考核】
29、關于齦下牙石不正確的
A.位于牙周袋內(nèi)根面或袋內(nèi)壁
B.體積較小
C.易沉積于鄰面
D.質地堅硬、致密
E.深褐色、黑色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在齦緣以下的牙面上、肉眼看不到、需探針才能查到的稱為齦下牙石。齦下牙石呈褐色或黑色,較齦上牙石體積小而硬,一般與牙面的附著比齦上牙石更牢固。齦下結石見于大多數(shù)牙周袋內(nèi),通常用釉牙骨質界延伸至袋底附近,在齦下分布較為均勻,但以鄰面和舌、腭面較多些。
30、齦上牙石易沉積于
A.后牙鄰面和前牙唇面
B.全口牙鄰面
C.全口牙頰舌面
D.上磨牙頰面和下前牙舌面
E.下磨牙頰面和上前牙舌面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齦上牙石易沉積于上磨牙頰面和下前牙舌面處是因為此兩處皆為唾液腺開口處,唾液中含有的鈣質和食物殘渣是牙石形成易于沉積的原因。所以答案為D。
【該題針對“第八章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