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表述中屬于證的是
A. 水痘
B. 麻疹
C. 風寒感冒
D. 頭痛
E. 惡寒
答案:C
解析:本題考點是病與證、癥間的區(qū)別。
2.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所體現(xiàn)的陰陽關系是
A. 陰陽的對立制約
B. 陰陽的對立消長
C. 陰陽的互根平衡
D. 陰陽的消長平衡
E. 陰陽的消長轉化
答案:A
3.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體現(xiàn)的治則是
A. 陰病治陽
B. 陽病治陰
C. 熱著寒之
D. 寒者熱之
E. 陽中求陰
答案:A
4. 肺病及腎的五行傳變是
A. 母病及子
B. 子盜母氣
C. 傳其所不勝
D. 傳其所勝
E. 以上均非
答案:A
解析:本題考點是五臟相生關系的傳變,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
5. 適用于"土壅木郁"證的治則是
A. 抑強為主
B. 瀉子為主
C. 補母為主
D. 扶弱為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6. 五行學說認為病情較重的色脈關系是
A. 色與脈的五行屬性相同
B. 色與脈的五行屬性相生
C. 客色勝主色
D. 見其色反得其相勝之脈
E. 主色勝客色
答案:D
7. 具有"壅遏營氣,令無所避"作用的是
A. 肝
B. 脈
C. 脾
D. 髓
E. 三焦
答案:B
試題來源:【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解析:《靈樞•決氣》言脈的生理功能是“壅遏營氣,令無所避”。
8.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點是
A. 若霧露之溉
B. 主氣之生發(fā)
C. 通行宗、營、衛(wèi)三氣
D. 為原氣之所使
E. 主氣之宣發(fā)和肅降
答案:A
9. 與語言、聲音、呼吸強弱有關的氣是
A. 元氣
B. 宗氣
C. 營氣
D. 衛(wèi)氣
E. 臟腑之氣
答案:B
解析:宗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三個方面:①走息道而司呼吸;②貫心脈而行氣血;③與人體的視、聽、言、動等機能相關。
10. 主要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腦髓的物質(zhì)是
A. 津
B. 血
C. 氣
D. 精
E. 液
答案:E
解析:液性較為稠厚,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腦、髓等組織,起濡養(yǎng)作用。
11. "飛門"指的部位是
A. 齒
B. 唇
C. 胃上口
D. 口
E. 會厭
答案:B
12.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的理論依據(jù)是
A. 氣能生血
B. 氣能化津
C. 氣能攝血
D. 津能載氣
E. 津血同源
答案:E
13. 屬于"陰中之陽"的時間是
A. 下午
B. 前半夜
C. 上午
D. 中午
E. 后半夜
答案:E
解析:夜屬陰,平旦而陽氣生,故后半夜為陰中之陽。
14. 病先見持續(xù)高熱,面紅目赤,后突然見肢厥面白,脈微欲絕,證屬
A. 陽消陰長
B. 陽勝則熱
C. 陰盛則寒
D. 寒極生熱
E. 重陽必陰
答案:E
15. 暑邪傷人見氣短、乏力的表現(xiàn),是由于
A. 暑易夾濕,氣機不暢
B. 暑邪傷人,損傷津液
C.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D. 暑邪傷人,損傷脾胃
E. 暑性升散,最易耗氣
答案:E
解析:考查點為暑邪的性質(zhì)。
16. 可引起二便失禁的是
A. 過度悲憂
B. 恐懼過度
C. 思慮過度
D. 過度憤怒
E. 突然受驚
答案:B
解析:恐則氣下,腎氣不固,氣泄于下,可見二便失禁。
17. 患者自汗,多尿,滑精,是因氣的何種作用失常
A. 推動
B. 溫煦
C. 防御
D. 固攝
E. 氣化
答案:D
18. 患者關節(jié)疼痛重著,四肢酸困沉重,頭重如裹,其病因是
A. 風邪
B. 寒邪
C. 暑
D. 濕邪
E. 痰飲
答案:D
解析:濕邪屬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重濁,濕邪襲表見周身困重,四肢倦怠,頭重如裹。
19. 肺和脾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
A. 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
B. 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
C. 氣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
D. 氣血的運行和氣機的調(diào)暢
E. 水液的代謝和呼吸運動
答案:B
20. 通因通用適用于
A. 脾虛泄瀉
B. 氣虛便血
C. 瘀血崩漏
D. 腎虛尿頻
E. 虛實夾雜
答案:C
解析:通因通用是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藥物治療具有通瀉癥狀的實證,如傷食腹瀉、瘀血崩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