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列哪項不屬于傳染源: ( d)
A.患者 B.病原攜帶者 C.隱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動物
22、主要經(jīng)輸血途徑傳播的傳染病是: ( d )
A.甲型肝炎 B.流行性乙型腦炎 C.戊型肝炎
D.丙型肝炎 E.傷寒
23、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寄生在機體的某些部位,機體免疫功能使病原體局部化,但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疾病。此種表現(xiàn)是: ( b )
A.機會性感染 B.潛伏性感染 C.隱性感染 D.顯性感染 E.病原攜帶狀態(tài)
24、傳染病檢疫期限的確定是依據(jù)該病的: c
A. 隔離期 B.傳染期 C.最長潛伏期 D.最短潛伏期 E.平均潛伏期
25、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與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此種情況屬于: ( b )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tài) E.潛伏性感染
26、用于某些傳染病的早期診斷的免疫學檢查,主要是測定血清中的:(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27、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體引起傳播,除外:( e )
A.隱性感染 B.病原攜帶期 C.顯性感染病程中 D.顯性感染恢復期 E.潛伏性感染
28、馳張熱是指b
A 高熱持續(xù),24小時體溫相差不超過1℃
B 高熱,24小時體溫相差超過1℃,但最低點未達正常
C 24小時內(nèi)體溫波動于高熱與常溫之下
D 驟起高熱、持續(xù)數(shù)日驟退,間歇無熱數(shù)日,高熱重復出現(xiàn)
E 發(fā)熱數(shù)日,退熱一日,又再發(fā)熱數(shù)日
29、關于免疫反應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b )
A.機體的免疫反應對傳染過程的表現(xiàn)和轉(zhuǎn)歸起著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應都是對機體有利的 C.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D.變態(tài)反應都是特異性免疫 E.特異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30、可作為傳染病檢疫與留驗接觸者的重要依據(jù)的是: ( c)
A.傳染期 B.隔離期 C.潛伏期 D.前驅(qū)期 E.免疫期
31、屬于甲類法定傳染病的是: ( cc )
A.鼠疫、炭疽 B.霍亂、炭疽 C.鼠疫、霍亂 D.霍亂、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32、提高人群免疫力起關鍵作用的是:c
A.改善營養(yǎng) B.鍛煉身體 C.預防接種 D.防止感染 E.預防服藥
33、熟悉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最重要的意義是: ( b )
A.協(xié)助診斷 B.確定檢疫期 C.追蹤傳染來源 D.預測流行趨勢 E.有助于院內(nèi)感染的鑒別
34、關于病原體在傳染過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
A.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shù)量一般與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shù)量一般與潛伏期成正比
C.在不同傳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發(fā)生的最低病原體數(shù)量相差很大
D.病原體的毒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E.病原體的侵襲力與致病力成正比
35、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的傳染病是: ( c )
A.丙型肝炎 B.艾滋病 C.麻疹 D.阿米巴痢疾 E.細菌性痢疾
36、關于潛伏性感染,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 c )
A.病原體潛伏于機體某些部位而不出現(xiàn)癥狀 B.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引起顯性感染 C.潛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險的傳染源 D.潛伏性感染僅見于部分傳染病
E.瘧疾、結(jié)核、單純皰疹可有潛伏性感染
37、于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
A.IgM型抗體的檢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診斷
B.IgD型抗體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疾病早期抗體滴度低,后期滴度顯著升高
D.在疾病恢復期比早期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E.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體。
38、屬于傳染病的是:( c )
A.急性支氣管炎 B.化膿性膽囊炎 C.傷寒
D.化膿性腮腺炎 E.大葉性肺炎
39、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的傳染病是: ( d )
A.甲型肝炎 B.乙型腦炎 C.流行性出血熱
D.傷寒 E.急性細菌性痢疾
40、關于潛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e )
A.潛伏期長短一般與病原體感染量呈成反比 B.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內(nèi)具有傳染性 C.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的檢疫期的重要依據(jù) D.多數(shù)傳染病的潛伏期比較恒定
E.傳染病的隔離期是依據(jù)該病的潛伏期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