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復習指導 >> 2019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外科學考點:肛門直腸疾病

2019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外科學考點:肛門直腸疾病

考試網   2019-03-30   【

  肛門直腸疾病

  痔

  痔的概念與分類

  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fā)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內痔是發(fā)生于齒線上,由直腸上靜脈叢瘀血、擴張、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fā)于肛門右前、右后和左側正中部位即膀胱截石位3、7、11點處,以便血、墜脹、腫塊脫出為主要臨床表現。

  注:膀胱截石位:病人仰臥,雙腿放置于腿架上,將臀部移到床邊,能最大限度的暴露會陰。

  外痔是發(fā)生于齒線下,由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痔外靜脈叢破裂,或反復發(fā)炎纖維增生所形成的疾病。以自覺墜脹、疼痛和有異物感為主要臨床表現。常見外痔有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

  混合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瘀血、擴張、屈曲、相互溝通吻合而形成的靜脈團。其位于齒線上下同一點位,表面分別為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所覆蓋。內痔發(fā)展到二期以上時多形成混合痔。

  內痔的病因病機

  痔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兼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熱內生,下迫大腸,以及久坐久蹲、負重遠行、便秘努責、婦女生育過多、腹腔癥瘕,致血行不暢,血液瘀積,熱與血相搏,則氣血縱橫,筋脈交錯,結滯不散而成。

  內痔、外痔、混合痔的診斷

  內痔分期

 、衿趦戎獭o明顯自覺癥狀,痔核小,便時糞便帶血,或滴血,量少,無痔核脫出,鏡檢痔核小,質軟,色紅。

  Ⅱ期內痔 周期性、無痛性便血,呈滴血或射血狀,量較多,痔核較大,便時痔核能脫出肛外,便后能自行還納。

 、笃趦戎獭”阊倩驘o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時痔核經常脫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站立時也會脫出肛門,不能自行還納,須用手托、平臥休息或熱敷后方能復位。

 、羝趦戎獭∑綍r或腹壓稍大時痔核即脫出肛外,手托亦常不能復位,痔核經常位于肛外,易感染,形成水腫、糜爛和壞死,疼痛劇烈。

  外痔分類

  結締組織性外痔 因肛門裂傷、內痔反復脫出,或產育、便秘等致使肛門周圍結締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贅皮。

  靜脈曲張性外痔 下蹲排便時,腹內壓增高,致使齒線下肛門緣周圍皮下靜脈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瘀血。

  血栓性外痔 因便秘或排便時用力努掙,致使肛門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所形成的靜脈血栓。

  臨床表現

  癥狀 便血、脫出、疼痛、腫脹、異物感、黏液外溢、瘙癢、便秘等。

  體征 可見肛門緣周圍有暗紫色橢圓形腫塊突起,表面水腫。

  檢查 痔主要靠肛門直腸檢查作出診斷。首先作肛門視診,內痔除l期外,其余三期均可在視診下見到,血栓性外痔表現為肛周暗紫色橢圓形腫物,表面皮膚水腫、質硬、觸痛明顯。

  痔的治療

  治療原則

  對靜止、無癥狀狀態(tài)的痔無需治療,只需注意調控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并發(fā)癥出現。

  有癥狀的痔如并發(fā)出血、血栓、痔核脫出及嵌頓時,僅需積極對癥處理,無需力求根治。

  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癥狀嚴重、反復發(fā)作者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在痔的初期或無癥狀靜止期的痔,只需注意多攝入纖維性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大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無需特殊治療。熱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而減輕癥狀,血栓性外痔有時經局部坐浴、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疼痛可緩解而不需手術,嵌頓性痔初期可用手法復位使脫出的痔塊還納肛門內,并防止其再脫出。

  中醫(yī)治療

  內治

  風傷腸絡證:

  大便帶血,滴血或呈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或有肛門瘙癢;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法:清熱涼血祛風。方藥:涼血地黃湯或槐花散加減。

  生地五錢,黃苓二錢,川連、地榆三錢,槐花五錢,當歸二錢,赤芍四錢,荊蕎二錢,枳殼一錢半,天花粉三錢,升麻七分,甘草二錢。

  濕熱下注證:

  便血鮮紅,量多,肛內腫物脫出,可自行還納,肛門灼熱;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數。治法:清熱滲濕止血。方藥:臟連丸加減。

  黃連、黃芩、地黃、赤芍、當歸、槐角、槐花、荊芥穗、地榆炭、阿膠。輔料為豬大腸、蜂蜜。

  氣滯血瘀證:

  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門緊縮,墜脹疼痛,甚則肛門緣有血栓,形成水腫,觸之疼痛明顯;舌暗紅,苔白或黃,脈弦

  或澀。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活血。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

  秦艽(去苗)、桃仁(去皮、尖,研)、皂角子(燒存性,研)各3克,蒼術(米泔水浸,炒)、防風各2克,黃柏(酒炒)1.5克,當歸尾(酒洗)、澤瀉各0.9克,檳榔0.3克,熟大黃3克。

  脾虛氣陷證:

  肛門墜脹,痔核脫出,需用手托方能復位,便血鮮紅或淡紅;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呆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息肉痔

  息肉痔的概念

  息肉痔是指直腸內黏膜上的贅生物,是一種常見的直腸良性腫瘤。其臨床特點為: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便后出血。分為單發(fā)性和多發(fā)性兩種,前者多見于兒童,后者多見于青壯年,息肉多數是腺瘤性。

  息肉痔的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濕熱下迫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現代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可能與遺傳有關,或因慢性刺激、慢性炎癥、痢疾、血吸蟲病感染等所致。

  注射療法、結扎法、電烙法的適應證

  注射療法

  適應證:適用于小兒無蒂息肉。

  藥物:6%~8%明礬液,或5%魚肝油酸鈉。

  操作:側臥位,局部消毒麻醉,在肛鏡下找到息肉,再消毒,將藥液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藥0.3~0.5ml,術后防止便秘。

  結扎法

  適應證:適用于低位帶蒂息肉。

  操作: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擴肛后,用食指將息肉輕輕拉出肛外,或在肛鏡下,用組織鉗夾住息肉輕輕拉出肛外,用圓針絲線在息肉基底貫穿結扎,然后切除息肉。

  電烙法

  適應證:適用于較高位的小息肉。

  操作:膝胸位或俯臥位,在肛鏡或乙狀結腸下找到息肉,直接用電灼器燒灼息肉根部,無蒂息肉可燒灼中央部。但須注意,切勿燒灼過深,以免引起腸穿孔。術后臥床休息1小時,1周后復查。如脫落不全,可電灼第二次。

  肛隱窩炎

  肛隱窩炎的并發(fā)癥

  肛隱窩炎是肛隱窩、肛門瓣發(fā)生的急慢性炎癥性疾病,又稱肛竇炎,常并發(fā)肛乳頭炎、肛乳頭肥大。肛隱窩炎是肛周化膿性疾病的重要誘因,因此對本病的早期診斷、治療有積極的意義。

  肛隱窩炎的病因病機、主要癥狀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病因病機 多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炙煿;或蟲積騷擾,濕熱內生,下注肛部;或因腸燥便秘,破損染毒而成。

  主要癥狀 自覺肛門部不適,排便時因糞便壓迫肛隱窩,可感覺肛門疼痛,一般不甚劇烈,數分鐘內消失。若括約肌受刺激而攣縮則疼痛加劇,?沙霈F不排便時的短時間陣發(fā)性刺痛,并波及臀部和股后側。急性期常伴便秘,糞便常帶少許黏液,此種黏液常在糞便前流出,有時混有血絲。若并發(fā)肛乳頭肥大,并從肛門脫出,可使肛門潮濕瘙癢。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切開引流術

  適應證:單純肛隱窩炎或膿者;或有隱性瘺管者。

  操作方法 肛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位麻醉下,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在雙葉肛門鏡下,暴露病灶,沿肛隱窩作縱行切口,使引流通暢。術后每天便后坐浴、換藥。

  切除術

  適應證:本病伴肛乳頭肥大者。

  操作方法:準備同上,在雙葉肛門鏡下,暴露病灶,將肛竇、肛門瓣作縱行切口,并剝離至肛乳頭根部,用止血鉗夾住肛乳頭基底部,貫穿結扎切除。

  肛 癰

  肛癰的定義及病因病機

  肛癰的定義 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于現代醫(y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病因病機 多因過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濕熱內生,下注大腸,蘊阻肛門;或肛門破損染毒,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也有因肺、脾、腎虧損,濕熱乘虛下注而成。

  肛癰的診斷

  臨床表現 發(fā)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壯年為多,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疼痛、腫脹、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發(fā)熱、倦怠等全身癥狀。

  肛癰的治療

  辨證論治

  熱毒蘊結證

  證候: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惡寒、發(fā)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皮膚焮熱。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加減。若有濕熱之象,如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可合用萆薢滲濕湯。

  火毒熾盛證

  證候:肛周腫痛劇烈,持續(xù)數日,痛如雞啄,難以入寐,伴惡寒發(fā)熱,口干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紅,苔黃,脈弦滑。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藥:透膿散加減。

  陰虛毒戀證

  證候:肛周腫痛,皮色暗紅,成膿時間長,潰后膿出稀薄,瘡口難斂,伴有午后潮熱,心煩口干,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yǎng)陰清熱,祛濕解毒。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肺虛者,加沙參、麥冬;脾虛者,加白術、山藥、扁豆;腎虛者,加龜板、玄參,生地改熟地。

  外治

  初起 實證用金黃膏、黃連膏外敷,位置深隱者,可用金黃散調糊灌腸;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成膿 宜早期切開引流,并根據膿腫部位深淺和病情緩急選擇手術方法。

  潰后 用九一丹紗條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日久成瘺者,按肛漏處理。

  手術方法

  膿腫一次切開法

  適應證:淺部膿腫。

  操作方法:在麻醉后,取截石位,局部消毒,于膿腫處切口,切口呈放射狀,長度應與膿腫等長,使引流通暢,同時尋找齒線處感染的肛隱窩或內口,將切口與內口之間的組織切開,并搔刮清除,以避免形成肛漏。

  一次切開掛線法

  適應證:高位膿腫,如由肛隱窩感染而致坐骨直腸間隙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及馬蹄形膿腫等。

  肛 漏

  肛漏是指直腸或肛管與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瘺管,也稱肛瘺。

  臨床上分為化膿性或結核性兩類。其特點是以局部反復流膿、疼痛、瘙癢為主要癥狀,并可觸及或探及瘺管通到直腸。

  肛漏的病因病機

  肛癰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虛勞久嗽,肺、脾、腎虧損,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膿,潰后成漏。

  現代醫(yī)學認為,肛瘺與肛周膿腫分別屬于肛周間隙化膿性感染的兩個病理階段,急性期為肛周膿腫,慢性期即為肛瘺。

12
糾錯評論責編:jianghongying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太保市| 全椒县| 大渡口区| 张家界市| 开鲁县| 固原市| 三明市| 蒲城县| 太白县| 卢龙县| 聂拉木县| 阳东县| 本溪市| 祁东县| 盐津县| 光山县| 息烽县| 长垣县| 个旧市| 永兴县| 门头沟区| 海伦市| 镇坪县| 昭通市| 绍兴县| 双鸭山市| 邹城市| 沈阳市| 亚东县| 柳林县| 武安市| 自治县| 衡山县| 拉孜县| 固始县| 清新县| 玉田县| 嘉定区| 桦甸市| 汉阴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