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燥濕藥
一、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并能清熱瀉火。
二、適應(yīng)范圍
主要用于濕熱證及火熱證。如:
、贊駵鼗蚴顪貖A濕,因濕熱蘊(yùn)結(jié),氣機(jī)不暢,而見身熱不揚(yáng)、胸膈痞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
、跐駸崽N(yùn)結(jié)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滿吐利;
、蹪駸巅諟竽c,傳導(dǎo)失職,則見泄瀉、痢疾、痔漏腫痛;
、軡駸崽N(yùn)蒸肝膽,可見黃疸尿赤、耳腫流膿;
⑤濕熱下注,則帶下色黃,或熱淋灼痛;
、逎駸崃髯㈥P(guān)節(jié),則見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
、邼駸峤∧w,則成濕疹、濕瘡。
、嘀T臟腑火熱證。
三、使用注意
1.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傷陰,故一般用量不宜過大。
2.凡脾胃虛寒,津傷陰虧者當(dāng)慎用。如需用時,可與健胃及養(yǎng)陰藥同用。
3.本類藥物多兼瀉火、解毒作用,可用治熱證火證及癰腫瘡毒,可與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藥參酌使用。
黃芩 黃連 黃柏
共同點(diǎn):
黃芩、黃連、黃柏皆為苦寒之品,都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凡濕熱、火毒所致的病證,均可配伍使用。三者均常用于:
1.濕熱所致的泄瀉、痢疾、黃疸、帶下,以及濕疹濕瘡等證。
2.火熱毒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紅腫熱痛。
若三者同用可增強(qiáng)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注意:三者皆為苦寒之品,容易損傷脾胃,若脾胃虛寒者均宜忌用。
不同點(diǎn):
黃芩氣味較薄,尤其善于清上焦?jié)駸幔蕽駵、暑濕初起,濕熱郁阻,身熱不揚(yáng)、胸脘痞悶、惡心嘔吐、舌苔黃膩等癥,黃芩尤為多用。
同時,黃芩又以清肺火、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為其特長。又常用于:
1.肺熱咳嗽,痰黃質(zhì)稠;
2.外感熱病,中上焦郁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唇焦、苔黃脈數(shù)等癥(熱病煩渴);
3.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配伍柴胡等藥;
4.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
5.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癥(血熱出血);
6.懷胎蘊(yùn)熱,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等證。
黃芩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炒用。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長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jié)駸帷?/P>
黃連大苦大寒,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力最強(qiáng),尤其善于清中焦?jié)駸,故腸胃濕熱瀉痢、發(fā)熱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者,黃連首選,常配伍木香,或黃芩、葛根,為治療濕熱瀉痢的要藥。
同時,黃連以清心胃實(shí)火而除煩、止嘔為其特長。又常用于:
1.溫?zé)岵崾⒒馃,高熱煩躁,甚則神昏譫語,常配伍黃芩、黃柏、梔子;
2.心火亢盛,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常配伍黃芩、阿膠等藥),以及吐血、衄血(常配伍黃芩、大黃);
3.胃火熾盛的嘔吐(常配伍竹茹、橘皮)或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常配伍吳茱萸);
4.耳痛流膿,目赤腫痛,以及疔瘡走黃(疔毒攻心)等證。
黃柏苦寒沉降,尤善于清下焦?jié)駸,故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黃濁穢臭(常配伍白果、車前子、芡實(shí)等),以及足膝腫痛、痿軟無力(常配伍蒼術(shù)、牛膝),黃柏多用。
同時,黃柏以清相火、退虛熱(退熱除蒸)為其特長,又常用于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癥,常配伍知母、地黃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