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癲狂
一、定義:癲狂為臨床常見的精神失常疾病。癲證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為特征;狂證以精神亢奮,狂躁不安,喧擾不寧,罵詈毀物,動而多怒為特征。二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很難截然分開,故癲狂并稱,以青壯年多見。
二、源流:
1、內經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表現特征、治療已有較系統(tǒng)的記載:
2、難經提出了癲與狂的鑒別(重陰者癲,重陽者狂)、表現。
3、朱丹溪:“癲屬陰,狂屬陽,……大率多因痰結于心胸間”。提出了癲狂與“痰”的關系。
4、明代王肯堂才將癲、狂、癇區(qū)分開來。
5、王清任首倡瘀血,開辟了活血化瘀法治療癲狂的先河。
三、病因病機:
1、病位在心(腦),涉及肝、脾、腎等臟。
2、病理因素以氣、痰、火、瘀為主。
3、病理關鍵是神明逆亂。
4、病理性質以實證為主,病理類型有癲與狂兩種。
總之:癲與狂的病機特點各有不同。癲為痰氣郁結,蒙蔽神機;狂為痰火上擾,神明失主。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初發(fā)時宜清熱滌痰、疏肝理氣或安神定志;病久宜健脾益氣,滋陰養(yǎng)血;如有瘀血,當活血化瘀
(三)分型論治:
(1)癲證
1、痰氣郁結證:逍遙散合順氣導痰湯
2、心脾兩虛證:養(yǎng)心湯合越鞠丸;亦可用甘麥大棗湯
(2)狂證
1、痰火擾神證:生鐵落飲;陽明熱盛,大便秘結,用加減承氣湯;神志較清,痰熱未盡,用溫膽湯
2、痰熱瘀結證:癲狂夢醒湯
3、火盛陰傷證:二陰煎合琥珀養(yǎng)心丹
五、癲狂的轉歸預后與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