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復習指導 >> 文章內容

2016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醫(yī)基礎理論》考點精要:第二章

   2016-08-08 10:34:17   【

  第二章  精氣、陰陽五行

  一、精氣學說

  1.精氣學說的基本概念

  精,又稱精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精氣學說,是研究精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guī)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及其發(fā)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

  2.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精氣的運動與變化、精氣是天地萬物相互聯系的中介、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3.精氣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對精氣生命理論構建的影響,對整體觀念構建的影響。

  二、陰陽學說

  1.陰陽的概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即含有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2.陰陽屬性的相對性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為在一定條件下,陰和陽可以相互轉化;

  另一方面體現在陰陽的無限可分性。

  3.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1)陰陽的對立制約

  “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反映了陰陽的制約關系。又如“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明了陰陽的制約、消長失調。

  (2)陰陽的互根互用

  “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3)陰陽交感與互藏

  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亦即相互發(fā)生作用。陰陽交感是宇宙萬物賴以生成和變化的根源。

  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藏是陰陽雙方交感的動力根源,又是構筑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為用關系的基礎和紐帶。還是陰陽消長與轉化的內在根據。

  (4)陰陽的消長平衡

  “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5)陰陽的相互轉化

  陰陽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在中醫(yī)學稱之為“重“或“極”!爸仃柋仃,重陰必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4.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陰陽偏勝: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偏衰: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陰陽互損: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陰陽轉化: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4)用于疾病的診斷:“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5)用于疾病的治療

  確定治療原則:

  陰陽偏勝的治則:損其有余,實則瀉之。

  陰陽偏衰的治則:補其不足,虛則補之。

  陰虛:“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內經》稱之為“陽病治陰”,即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

  陽虛:“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內經》稱之為“陰病治陽”,即所謂“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

  張景岳根據陰陽互根互用的原理,提出了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治法“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歸納藥物性能:指藥物具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素問至真要大論》“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12
糾錯評論責編:hanbing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examw.cn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單科基礎強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班次報名
    ¥20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精品套餐報名
    ¥6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單科基礎強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全科輔導班報名
    ¥200.00
  • 1
  • 2
  • 3
  • 4
  • 5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绥芬河市| 商南县| 德保县| 怀宁县| 苍南县| 遂宁市| 滨海县| 玉龙| 丹棱县| 龙陵县| 天台县| 巴东县| 铅山县| 大洼县| 东乡族自治县| 雷波县| 涟源市| 台湾省| 荆州市| 荣昌县| 桐梓县| 阿尔山市| 英吉沙县| 花莲市| 浦江县| 承德市| 嘉善县| 娱乐| 塔河县| 印江| 贺兰县| 赣榆县| 久治县| 伽师县| 潼关县| 麻江县| 调兵山市| 荣昌县| 株洲县| 六盘水市|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