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一、西醫(yī)病因
最常見的病因――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
二、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及體征
(1)代償期 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動即感心悸、氣短、乏力和勞動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紫紺等缺氧癥狀。
(2)失代償期 主要表現(xiàn)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
2.主要并發(fā)癥 主要并發(fā)癥有肺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
三、西醫(yī)治療
(一)急性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本病治療的關鍵所在;
①院外感染:一般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可首選大環(huán)內酯類、二代以上頭孢菌素類和三代以上喹諾酮類,可口服或靜脈滴注。
、谠簝雀腥荆阂话銥楦锾m陰性桿菌為主,首選三代頭孢菌素類。如合并真菌感染,則給予抗真菌藥。
2.改善呼吸功能,搶救呼吸衰竭 持續(xù)低濃度(24%~35%)給氧。
3.控制心力衰竭 輕度心力衰竭給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癥狀即可減輕或消失。較重者加用利尿劑能更快控制心衰。如果心衰控制不滿意再考慮使用強心藥物。
(1)利尿劑
(2)強心劑
(3)血管擴張劑
4.控制心律失常
5.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短期大劑量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搶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
6.營養(yǎng)支持療法
7.并發(fā)癥的處理
(二)緩解期
積極治療肺部原發(fā)病,防治引起急性發(fā)作的誘因,如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