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的痛覺分布不均勻,與第二磨牙相對的頰黏膜區(qū)有觸覺感受點而無痛覺感受點,自頰側(cè)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帶狀區(qū)痛覺較遲鈍,稱為無痛區(qū)。
2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的痛覺分布不均勻,與第二磨牙相對的頰黏膜區(qū)有觸覺感受點而無痛覺感受點,自頰側(cè)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帶狀區(qū)痛覺較遲鈍,稱為無痛區(qū),而牙齦、硬腭、舌尖、口唇等處有明顯的痛點分布,其中牙齦緣處痛覺最為敏銳?谇火つぷ郧把绤^(qū)向磨牙區(qū)的痛點依次減少。
2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唾液具有消化作用、咀嚼的輔助作用、溶媒作用、潤滑作用、保護作用、緩沖和稀釋作用、清潔作用、殺菌抗菌作用、黏附和固位作用、縮短凝血時間作用、排泄作用、體液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內(nèi)分泌等作用,吸收不是唾液的功能。
2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消化作用:唾液內(nèi)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麥芽糖。這不僅在口腔內(nèi)進行,當由唾液混合的食團進入胃后,在未接觸胃酸前,唾液淀粉酶似可繼續(xù)作用約30分鐘,直至胃內(nèi)物變?yōu)閜H約為4.5的酸性反應為止。pH=6時,唾液淀粉酶最宜發(fā)揮作用。
稀釋和緩沖作用:唾液可以緩沖口腔內(nèi)的酸堿度;若刺激性很強的物質(zhì)進入口內(nèi),唾液分泌立即增多,以稀釋其濃度。過冷過熱的溫度等刺激也可借以緩沖,以保護口腔組織。唾液維持口腔pH值是由于唾液的緩沖作用。
3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唾液的體液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當出汗、腹瀉時,體內(nèi)水分減少,血漿滲透壓升高,此時唾液的分泌量則減少,以調(diào)節(jié)體液量。唾液的分泌還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guān),夏季較少,冬季較多。
3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唾液中水分約占99.4%,固體物質(zhì)約占0.6%(其中有機物約占0.4%,無機物約占0.2%)。
3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SIgA指的是分泌型IgA,是黏膜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效應分子。
3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為1000~1500ml,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來自三對大唾液腺。
3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無任何刺激的情況下,唾液的基礎分泌為每分鐘0.5ml。
3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響唾液分泌的因素很多,如情緒、氣候、年齡、食物、藥物、健康狀況等。精神緊張、心理恐懼,會抑制唾液的分泌;季節(jié)寒冷,分泌量較多;氣候炎熱,由于出汗,唾液分泌量較少。美味食物、酸類食物能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多;無味食物難以引起唾液分泌。藥物如毛果蕓香堿可促進唾液分泌;而阿托品則抑制唾液分泌。
3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下頜下腺靜止時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但對于進食等刺激的反應大于下頜下腺: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約占7%~8%。
3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ICP 牙尖交錯位即正中頜位。MPP 下頜姿勢位也叫息止頜位。垂直距離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離。其兩者頜位都屬于垂直關(guān)系。
3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開閉口運動:①RCP起始的開口運動;②ICP或MPP起始的開口運動;③開口運動的力;④閉口運動;⑤閉口運動的力;⑥開閉口運動正常的標志。
3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閉口運動的力:顳肌、咬肌及翼內(nèi)肌的收縮,牽引下頜向前上方運動,使下頜回到牙尖交錯位,翼外肌上頭在髁突回位、關(guān)節(jié)盤向前旋轉(zhuǎn)中起穩(wěn)定關(guān)節(jié)盤的作用。
4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下頜運動的形式下頜運動是一個三維運動,通常將該運動簡化為開閉口運動、前伸后退運動和側(cè)方運動三種基本形式來分析和描述。
4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開閉口運動正常的標志:雙側(cè)髁突運動均勻一致;關(guān)節(jié)內(nèi)無響聲,無彈跳現(xiàn)象;頜面部無痛,下頜頦部運動不偏斜,無前伸動作;開口度為40mm以上。
4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開口運動的力:在開口運動過程中,下頜頦部向下后方運動,運動力主要來自舌骨上肌群。髁突向前下運動,運動力主要來自翼外肌下頭。
4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咀嚼肌力:是指參與咀嚼的肌肉所能發(fā)揮的最大力量,也稱咀嚼力。力量的大小,視參與咀嚼的肌纖維的多少而定。一般以肌肉在生理狀態(tài)下的橫斷面積的大小來衡量。就下頜提肌而論,成年人顳肌的橫斷面積約8cm2,咬肌的橫斷面約7.5cm2,翼內(nèi)肌的橫斷面約4cm2,共19.5cm2。按照生理學測定法,每cm2具有10kg的力量,則三肌的合力應為195kg。根據(jù)肌纖維附著部位與其方向的不同,它們所產(chǎn)生的垂直向力為:顳肌80kg,咬肌70kg,翼內(nèi)肌30kg,三肌的合力為180kg。
4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影響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對咀嚼效率的影響小于后牙缺失。當不對稱分布時,(牙合)單位數(shù)小于6時,則出現(xiàn)咀嚼效率低。
、谘赖墓δ苄越佑|面積:在咀嚼系統(tǒng)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上下頜牙齒的功能性接觸面積可以代表牙齒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潛在能力,接觸面積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垩乐芙M織: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組織受損,導致牙周組織耐受力下降,從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茱D下頜關(guān)節(jié)疾。河捎谟绊懢捉肋\動,導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發(fā)揮,使咀嚼效率降低。
、菘谇粌(nèi)軟組織缺損、炎癥、外傷后遺癥可影響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狀態(tài):全身性疾病或老年體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變,從而影響咀嚼效率。
、咂渌蛩兀哼^度疲勞、精神緊張和不良咀嚼習慣等,也可影響咀嚼效率。
4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機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對定量食物咀嚼磨細的程度,稱為咀嚼效率。
4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響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對咀嚼效率的影響小于后牙缺失。當不對稱分布時,(牙合)單位數(shù)小于6時,則出現(xiàn)咀嚼效率低。
②牙的功能性接觸面積:在咀嚼系統(tǒng)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上下頜牙齒的功能性接觸面積可以代表牙齒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潛在能力,接觸面積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垩乐芙M織: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組織受損,導致牙周組織耐受力下降,從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茱D下頜關(guān)節(jié)疾。河捎谟绊懢捉肋\動,導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發(fā)揮,使咀嚼效率降低。
、菘谇粌(nèi)軟組織缺損、炎癥、外傷后遺癥可影響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狀態(tài):全身性疾病或老年體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變,從而影響咀嚼效率。
、咂渌蛩兀哼^度疲勞、精神緊張和不良咀嚼習慣等,也可影響咀嚼效率。
二、B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下頜下腺靜止時分泌量最大,占60%~6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對于進食等刺激的反應大于下頜下腺:舌下腺占2%~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下頜下腺靜止時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