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心電圈P-R間期代表興奮經下列哪項傳導的時間:
A.心房,房室結和房室束
B.心房,房室結
C. 房室結,房室束
D. 房室結,房室束和心室肌
E.心房
42.容量血管指的是:
A.大動脈
B.微動脈
C.肺動脈
D.微靜脈
E.靜脈
43.在人體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下列哪個器官的動脈血和靜脈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腦
B.心臟
C.腎臟
D.皮膚
E. 骨骼肌
44.血管對血流的阻力:
A.當血管半徑加倍時,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當血管半徑加倍時,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取決于血管壁的厚度
D.在血液黏滯度升高時增大
E.和血管的長度無關
45.關于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線速度,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毛細血管的管徑小,阻力大,故血流速度慢
B.血流速度在大靜脈比在微靜脈快
C.血流速度在血管中軸部分比靠近血管壁的部分快
D.在心室舒張期升主動脈血流速度接近于零
E.在各類血管中主動脈內的血流速度最快
46.影響正常人舒張壓的主要因素是:
A.心輸出量
B. 大動脈的彈性
C.血液黏滯性
D. 阻力血管的口徑
E.循環(huán)血量
47.肱動脈的脈搏和血壓:
A.脈搏波傳播速度和血液速度相同
B.脈壓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
C.遠端被結扎后,其近端的壓力升高20%
D.當手臂高舉過頭時血壓降低
E.脈搏是由血壓改變而產生的
48.下肢肌肉運動時,節(jié)律性地壓迫下肢靜脈:
A.可驅使靜脈內的血液向心臟和毛細血管兩個方向流動
B.是人在立位時,下肢靜脈回流的惟一動力
C. 可減少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壓力差
D.可增加下肢組織液的生成
E.可促使下肢靜脈血回流心臟
49.關于靜脈,下列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接受交感縮血管纖維支配
B.管壁平滑肌在靜脈被擴張時發(fā)生收縮
C.容納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回心血量不受體位變化的影響
E.回心血量取決于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之差
50.下列關于中心靜脈壓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是指胸腔大靜脈和右心房的壓
B.其正常值變動范圍為4~12mmHg
C.可反映心臟的射血功能
D.可作為臨床控制輸液速度和量的參考指標
E.外周靜脈廣泛收縮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51.在主動脈處記錄脈搏圖時,降中峽是在下列哪個瞬間形成的;
A. 等容收縮期開始時
B.等容舒張期開始時
C.快速射血期開始時
D.快速充盈期開始時
E.心房收縮時
52.心臟收縮力增強時,靜脈回心血量增加,這是因為:
A.動脈血壓升高
B.血流速度加快
C.心輸出量增加
D.舒張期室內壓低
E.舒張期靜脈壓低
53.下列關于大動脈管壁硬化所致的改變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動脈收縮壓升高
B,動脈舒張壓降低
C. 大動脈彈性減小
D. 脈搏波傳播速度加快
E.動脈脈壓減小
54.肌肉運動時,該肌肉的血流量增加,這主要是由于:
A.交感縮血管纖維緊張性活動減弱
B.毛細血管主動舒張
C. 相鄰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
D.動脈血壓升高
E.肌肉收縮時,局部代謝產物增多
55.主動脈在維持與形成舒張壓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A.口徑大
B. 管壁厚
C. 管壁有良好彈性,可擴張
D.血流速度快,壓力大
E.主動脈可控制外周阻力
56.關于中心靜脈壓,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的:
A.是指胸內大靜脈和右心房的
血壓
B?梢苑从承呐K射血功能
C外周靜脈廣泛擴張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D.深呼氣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E.深吸氣時中心靜脈壓降低
57.以下哪一項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A.深吸氣
B.深呼氣
C.骨髂肌的舒縮運動
D.阻力;血管收縮
E.人體從立位轉變?yōu)榕P位
58.構成循環(huán)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
B.小動脈,微動脈口徑
C. 小靜脈,微靜脈口徑
D.血液黏滯性
E.大動脈彈性
59.關于外周阻力與舒張壓的論述,以下哪點是錯的:
A.外周阻力愈大,舒張壓愈高
B.血液黏滯性愈大,血流阻力愈大
C. 血管口徑愈小,外周阻力愈大
D. 毛細血管口徑最小,它對舒張壓影響最大
E.小動脈、微動脈是構成外周阻 力的最主要部位
60.若血壓為200/120mmHg (26.5/16kPa)可能由于:
A.大動脈壁硬化
B.大、中、小動脈均有不同程度硬化,小動脈,微動脈收縮
C. 輸血補液太多
D.心肌收縮加強
E.精神緊張
61.容量血管擴張會導致:
A.血流阻力減少,加速血液回心
B.提高了毛細血管靜脈端壓力, 使組織液生成增加
C. 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壓降低
D. 促進毛細血管的物質交換
E.靜脈壓力顯著減小
62.外周阻力和心率不變而每搏輸出量增加時,血壓的變化主要是:
A.收縮壓升高的幅度大于舒張壓的升高幅度
B.舒張壓升高
C. 收縮壓舒張壓等同升高
D. 收縮壓舒張壓等同降低
E.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
63.中心靜脈壓的正常值是:
A.4—12mmHg
B. 4—12cmHg
C.6—16mmHg
D.6—16cmHg
E.4—12kPa
64.關于微動脈,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在調節(jié)主動脈血壓中起主要作用
B.在調節(jié)器官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
C.其管壁厚度和管腔直徑的比值比中動脈的大
D.收縮時組織液的生成量減少
E.其管壁平滑肌的張力,主要受局部代謝產物調節(jié)
65.血流是否通過迂回通路取決于:
A.微動脈的舒縮活動
B.真毛細血管的舒縮活動
C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的舒縮活動
D.微靜脈的舒縮活動
E.直接通路開放
66.右心衰竭時,組織液生成增加而導致水腫主要原因是;
A.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B.毛細血管內壓力增加
C.組織液靜水壓降低
D. 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
E.靜脈壓力低
67.在正常情況下,支配全身血管,調節(jié)血管口徑和動脈血壓的主要傳出神經是:
A.交感縮血管纖維
B.交感縮舒血管纖維
C. 副交感舒血管纖維
D.交感縮血管纖維和交感舒血管纖維
E.交感縮血管纖維和副交感舒血管纖維;
68.迷走神經副交感纖維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使:
A.心率減慢,傳導加速
B.心率減慢,傳導減慢
C. 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
D.心室肌收縮力減弱,搏出量減少
E.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
69.在家兔實驗中,阻斷一側頸總動脈的血流,可引起血壓升高,其機制是:
A.阻斷頸總動脈,外周阻力增大
B.腦組織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縮血管中樞興奮
C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D.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牽張刺激減少
E. 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牽張刺激增多
70.動脈血壓升高時,沿竇神經
和主動脈神經傳入沖動增加,將引起:
—————————————————
心迷走中樞 心交感中樞 縮血管中樞
—————————————————
A. + 一 +
B. 一 + 一
C. 十 一 一
D. 一. + +
E. + + 一
—————————————————
注:“+"表示興奮,"一"表示抑制
71.接受心臟移植后1年的病
人,肌肉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主要是
由于:
A. 交感神經興奮
B.心迷走神經抑制
C靜脈回流量增加致每搏輸出量增加
D.心率加快
E.心肌傳導速度加快
72.在下述哪一種情況下,心交感神經活動會減弱:
A.動脈血壓降低時
B.肌肉運動時
C. 血容量減少時
D.情緒興奮時
E.由直立變?yōu)槠脚P時
73.副交感神經對體循環(huán)的主要作用是影響:
A.心肌收縮力
B.外周血管阻力
C. 血管順應性
D.心率
E.以上都不是
74.在不同血管段,交感縮血管纖維分布最密集的是:
A.大動脈
B.微動脈
C.毛細血管前括約肌
D. 微靜脈
E.大靜脈
75.阻斷頸總動脈可使,
A.股動脈血壓升高
B.心率減慢
C.竇神經傳人沖動增多
D.血管運動中樞活動減弱
E.肱動脈血壓降低
76.平時維持交感縮血管纖維緊張性活動的基本中樞位于:
A.大腦
B.下丘腦
C.中腦和腦橋
D.延髓
E.脊髓中間外側柱
77.正常情況下頸動脈竇內壓在下列哪個范圍內變動時,壓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最高:
A。30—50mmHg
B.70—90mmHg
C 90—110mmHg
D.130—150mmHg
E.170一190mmHg
78.在正常情況下,維持動脈血壓相對恒定主要依靠:
A。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
B.頸動脈體,主動脈體化學感受 性反射
C容量感受性反射
D.心肺壓力感受器反射
E.血管緊張素的作用
79.在各類血管中,
1腎上腺素能受體主要分布在:
A。皮膚血管
B。腎臟血管
C.胃腸道血管
D. 肌肉血管
E.腦血管
80.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動加強時:
A.醛固酮釋放減少
B.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C.腎臟排鈉量減少
D. 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減低
E.交感神經末梢釋放遞質減少
81:下列物質中升壓作用最強的是:
A.腎上腺素
B.腎素
C. 血管緊張素工
D. 血管緊張素Ⅱ;
E.緩激肽
82.下列哪種情況下,可發(fā)生冠狀動脈舒張:
A.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刺激 時
B.動脈血pH增高時;
C.動脈血二氧化碳張力降低時
D.動脈血氧氣張力降低時
E.心肺感受器受刺激時
83.心肌缺氧引起冠狀動脈舒張,主要是通過下列哪一種因素引起的:
A. 氫離子
B.組胺
C. 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
84.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的:
A.收縮壓相同
B.脈壓相同
C.外周阻力相同
D. 大動脈可擴張性相同
E.每搏輸出量相同
85.肺循環(huán)的血流阻力:
A.為體循環(huán)血流阻力的l/3
B.在肺泡內氧分壓降低時減小
C.對肺的血流量起決定作用
D.在肌肉運動時增加
E.不受交感神經影響
86.下列諸因素中,哪一種對腦血流量沒有明顯影響:
A. 血液黏滯度
B.動脈血二氧化碳張力
C.腦脊髓液壓力
D.腦組織液的pH值
E.頸動脈竇內壓;
87.血腦屏障的形態(tài)學基礎是:
A. 脈絡;叢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B.毛細血管壁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C.室管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D.軟腦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E.硬腦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