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21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塊練習(七)

2021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塊練習(七)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20年10月24日 ]  【

  1.C【解析】會談是一種有目的的會話,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為建立交談雙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關(guān)系,以及獲得個體對其心理狀況和問題的自我描述。

  2.D【解析】示范法是通過求診者的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與神經(jīng)癥反應的。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種行為,無論是適應性行為還是不良行為,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

  3.C【解析】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校的統(tǒng)考,升學的持久的、過度的壓力;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學生個人過分地爭強好勝;學業(yè)上多次失敗的體驗等。

  4.A【解析】輔導教師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受輔導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進入到他的內(nèi)心世界之中,這是重視移情的心理效應。

  5.B【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6.C【解析】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六條:對現(xiàn)實的有效知覺;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自我調(diào)控能力;與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的能力;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人格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diào)。

  7.C【解析】抑郁癥又稱抑郁性神經(jīng)癥,是指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的神經(jīng)癥。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有嚴重的焦慮感。焦慮是個人對緊張情境的最先反應,如果一個人確信這種情境不能改變或控制時,抑郁就取代焦慮成為主要癥狀。

  8.B【解析】艾里斯認為人的情緒是由其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wěn)定的情緒。艾里斯的 ABC 理論中“B”指的是個體對 A 的觀念、觀點。A 指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C 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jié)果。

  9.A【解析】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都可歸于心理健康的范疇。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10.D【答案】系統(tǒng)脫敏法是指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chǎn)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

  11.B【解析】科學的健康觀認為健康應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

  12.B【解析】全身松弛法或稱松弛訓練,是指通過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來改善機體功能紊亂的心理輔導方法。目的在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憤怒,即通過肌肉的放松,達到精神的放松,以此應付生活中產(chǎn)生的壓力。用這種方法治療失眠,效果非常好。

  13.A【解析】抑郁癥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的神經(jīng)質(zhì)。有些患者容易產(chǎn)生自殺的心理和行為。

  14.D【解析】肌肉的松弛訓練法是由雅各布森首創(chuàng)的。在心理輔導的行為演練中,系統(tǒng)脫敏法是由沃爾帕首創(chuàng)。在心理輔導中,理性情緒輔導法是由艾里斯首創(chuàng)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 D。

  15.C【解析】健康指的是有機體的一種機能狀態(tài),一般指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等。

  16.A【解析】心理健康素質(zhì)和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種方法共同實施,同時需要長期的努力。

  17.C【解析】恐懼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謶职Y可分為單純恐懼癥(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的恐懼)、廣場恐懼癥(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懼癥。

  18.B【解析】反復檢查是動作,所以這種行為不屬于強迫觀念,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guān)課程;

  (2)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的內(nèi)容;

  (4)結(jié)合班級、少先隊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5)開展個別心理輔導活動;

  (6)開展小組輔導;

  (7)進行對學生家庭的心理輔導教育。

  2.【答案要點】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療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暫時隔離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強化法。根據(jù)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fā)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fā)生。

  (2)代幣療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這是根據(jù)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的培育和養(yǎng)成新反應或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shù)。主要是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過求診者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與神經(jīng)癥反應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種行為,無論是適應性行為還是不良行為,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的。因此,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改變不良行為,或重新學習適應性行為。

  (5)暫時隔離法。暫時隔離法是指在某種特定時間不對不良行為給予強化,同時轉(zhuǎn)移情境,使行為不良者對新的情境產(chǎn)生厭惡的方法。當兒童有不良行為發(fā)生后,將他立即置于一個單調(diào)、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時器響了以后方可離開。暫時隔離意味著獎勵、強化、關(guān)注、有趣活動的終止。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jiān)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3.【答案要點】

  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代幣療法的實施步驟:

  第一,確定所要矯治的目標行為;

  第二,確定實質(zhì)性強化措施 的性質(zhì),如代幣的用途等;

  第三,讓求診者相信代幣的作用;

  第四,規(guī)定完成各項特定行為時給予代幣的量、實際強化物的價值以及如發(fā)生不良行為是否要扣回代幣等。

  4.【答案要點】

  此法為美國心理學家沃爾帕首創(chuàng),主要用于治療恐怖癥,如對減輕學生考試表現(xiàn)的恐懼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適用于其他以焦慮為主導癥狀的行為障礙,如口吃、強迫癥等等。

  具體做法是治療者與求診者共同設計出一個能引起恐懼感的由輕到重的恐懼事物分級表,然后要求求診者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逐級訓練,想像恐懼事物同時放松,等恐懼感接近消失時,再升級想像更恐懼的內(nèi)容。按恐懼事物分級表想像完成后,再過渡到真實事物的逐級訓練。在系統(tǒng)脫敏治療中,注意求診者對放松訓練的反應很重要。因為有些求診者要他放松時反而更緊張。因此,要建立求診者對治療的信心,治療時,求診者應坐在舒適的扶手椅上,治療地點要隔音,治療者要用溫和而單調(diào)的語聲促進放松。

  采用系統(tǒng)脫敏法治療時須掌握的要點有:

  (1)幫助求診者建立對治療的信心,要求求診者積極配合,堅持治療;

  (2)在引起焦慮的刺激參照時,要求求診者不發(fā)生任何回避行為或 意向。因為回避能強化恐懼的心理生理反應;

  (3)每一次治療后,要與求診者進行討論,對 其成功加以贊揚,以強化求診者的適應性行為。

12
責編:yuanyijing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左云县| 江阴市| 房山区| 兴化市| 鸡泽县| 蒲城县| 信宜市| 通城县| 房山区| 广宁县| 运城市| 龙海市| 广水市| 镇远县| 庄浪县| 许昌市| 凭祥市| 保山市| 金山区| 柳河县| 白城市| 紫云| 昂仁县| 玉屏| 遵义县| 米泉市| 从江县| 苍溪县| 凤台县| 体育| 镇平县| 江阴市| 都江堰市| 澄迈县| 鸡泽县| 桃园县| 资中县| 那坡县| 泸州市| 九龙坡区|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