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20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訓練(6)

2020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訓練(6)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20年02月06日 ]  【

  參考答案:

  一、辨析題

  1.【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

  義務教育是指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等特點。因此,認為義務教育實質是為高級學校輸送優(yōu)質生源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2.【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

  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這對問題解決起著阻礙作用。定勢是指由先前的活動所形成的并影響后繼活動趨勢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定勢在問題解決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當問題情境不變時,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問題的解決;當問題情境發(fā)生了變化,定勢對問題的解決有消極影響,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故題干說法錯誤。

  3.【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

  隨意注意指的是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課堂上長期保持隨意注意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課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學生的隨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充分利用兩種注意轉換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

  4.【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

  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德育的實施過程具有多種開端,這可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或從曉之以理開始,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故題干說法錯誤。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遺傳: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2)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外部的客觀條件,環(huán)境使遺傳提供的發(fā)展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

  (3)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

  (4)個體主觀能動性: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2.【參考答案】

  貫徹啟發(fā)性教學原則,要遵循如下要求:

  (1)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3.【參考答案】

  (1)激發(fā)學習動機。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啟發(fā)學生的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領會知識。這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鞏固知識。鞏固知識就是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復習,對學習過的材料進行再記憶并在頭腦中形成鞏固的聯(lián)系。

  (4)運用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通過聯(lián)系或有組織的實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5)檢查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師及時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進程與要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參考答案】

  個體自我調適的目的是通過改變個體自身的某些特點來增強適應工作環(huán)境的能力。

  個體自我調適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訓練、認知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壓力管理和態(tài)度改變等。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體現(xiàn)了疏導性原則、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發(fā)揚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原則。

  疏導性原則是指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提高學生認識。案例中陶行知來到校長辦公室時,學生已經(jīng)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將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碧招兄米约旱难孕信e止以及事實真相來說明道理,啟發(fā)他們自覺認識問題,自覺履行道德規(guī)范。

  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熱愛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當陶行知看到學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斥責了他并要求放學時到校長室去,從這一點看出陶行知是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陶行知對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學生的人格。

  發(fā)揚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注意挖掘學生自身的閃光點。整個教育過程,陶行知給了學生四塊糖看出對學生的肯定,這體現(xiàn)了發(fā)揚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原則。

  (2)材料中,體現(xiàn)了德育過程的兩個基本規(guī)律,分別是:

  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過疏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了自己的道德認識水平,為道德行為的改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tǒng)一的過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過獎勵的方式,使學生產(chǎn)生內心矛盾沖突,最終通過自己內部思想認識的轉化實現(xiàn)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2.【參考答案】

  (1)案例中該教師采取了問答法。問答法又叫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獨立思考去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案例中的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得出“雪化了變成春天”這一答案。

  (2)談話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教師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提出一些補救措施來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保持注意和興趣談話法的缺點是教學組織比較困難,教學時間不易控制。

  (3)在教學中,運用談話法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做好提問準備。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準備好談話的問題、順序,如何從一個問題引出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

  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引起思維興奮,即富有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

  第三,要善于啟發(fā)誘導。當問題提出后,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或對直觀教具觀察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分析、思考,研究矛盾的所在,因勢利導,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獲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歸納、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并注意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幫助他們準確地掌握知識。

12
責編:shunning陽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鄂温| 辽阳市| 海淀区| 瑞昌市| 厦门市| 曲靖市| 房产| 大姚县| 饶阳县| 那曲县| 柳河县| 榆林市| 常山县| 资源县| 玛纳斯县| 思南县| 黄浦区| 东光县| 顺昌县| 城步| 交城县| 海南省| 景泰县| 英吉沙县| 彭水| 且末县| 平凉市| 赤城县| 兴义市| 竹溪县| 于都县| 肥东县| 西城区| 蓝山县| 顺义区| 名山县| 涿鹿县| 筠连县| 伊宁市| 延吉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