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復習資料 >>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二十八: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二十八:中學生的心理健康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7年06月09日 ]  【

  2.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交往也稱為人際溝通,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中學生心理正常發(fā)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中學階段出現(xiàn)的人際交往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親子關系方面

  人們形成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就是親子關系,這種人際關系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中學生強烈的“成人感”要求父母尊重他們,改變以前那種不獨立、不平等和依附的地位,要求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親子關系。這時,如果父母仍像對待兒童那樣給予過多的照顧,提出過細的要求,往往會引起他們強烈的反抗情緒,甚至導致沖突,造成對立,產生疏遠,給教育帶來難度。在親子交往中缺乏溝通和相互理解,會造成學生與父母之間關系緊張,相處得不愉快,甚至會出現(xiàn)家庭暴力、學生離家出走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等嚴重后果。

  (2)師生關系方面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通過相互交往互動形成的、對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的特殊的人際關系。

  學生認為在學校中以學習為中心,與教師缺乏情感的溝通,師生間有陌生感,相當多的學生認為教師可敬但不可親。中學生認為與教師交往中最大的障礙是缺乏相互的理解,溝通不暢。

  (3)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主要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有75%~85%的同學明顯傾向于和同齡人交朋友,這種傾向基本反映出他們對平等關系的向往,他們愿意對“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傾吐心聲。對于那些“非志同道合”的同伴則存在動力性不足,親密性和信任度不高,缺乏真誠的溝通等問題。

  (4)異性交往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身心迅速發(fā)展,性不斷成熟,異性吸引逐漸強烈。正常的異性交往可以獲得成長,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長補短,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有利于個性上互相豐富,有利于妥善處理人際關系,有利于活動中增進相互激勵。但在具體與異性交往的實踐中,缺乏相應的性知識和異性交往的經驗,不能掌握處理異性關系的技能技巧。有部分中學生把握不好交往的尺度,出現(xiàn)異性交往過頻、過深的情況。

  3.學業(yè)發(fā)展問題

  (1)學習動力問題

  中學生存在較多的學業(yè)問題是學習動力不足,即厭學問題,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厭學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有:

  第一,缺失內部學習動力。這種現(xiàn)象在中學生中相當普遍。他們認為學習是為父母、為家人而學。

  第二,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苦差事,一提到學習就覺得痛苦,覺得學習是一件毫無樂趣可言的事情。

  第三,逃避學習。厭學行為表現(xiàn)為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愿花時間寫作業(yè)、不愿意參加考試,嚴重厭學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為躲避學習離家、輟學等。

  (2)學習能力問題

  學生學習能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學習計劃性差。

  第二,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

  第三,呈現(xiàn)出無意義學習狀態(tài)。學習中不求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

  (二)中學生障礙性心理問題

  1.抑郁癥

  (1)抑郁癥的含義

  抑郁癥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過度的抑郁反應,通常伴隨著嚴重的焦慮癥。焦慮是個人對緊張情景的最先反應。如果一個人確信這種情景不能改變或控制時,抑郁就取代焦慮成為主要癥狀。

  (2)抑郁癥的表現(xiàn)

  通常抑郁癥的表現(xiàn):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的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喜歡責備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

  (3)抑郁癥的形成原因

  抑郁癥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有各種不同理論的解釋。大多數(shù)抑郁癥患者經治療或不經治療能逐漸恢復正常,但有人有復發(fā)的傾向。

  (4)抑郁癥的治療方法

  對于有抑郁癥狀的學生應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人際交往的樂趣,也可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學生已習慣的自貶性的思維方式和不恰當?shù)某蓴w因模式,發(fā)展對自己、對未來的更為積極的看法。

  2.恐懼癥

  (1)恐懼癥的含義

  恐懼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

  (2)恐懼癥的分類及表現(xiàn)

  恐懼癥可分為單純恐懼癥(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景的恐懼)、廣場恐懼癥(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懼癥。中學生中社交恐懼癥較多見,包括與異性交往的恐懼;加猩缃豢謶职Y的人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在會場上講演、在公共場合進餐時交談),擔心自己會因雙手發(fā)抖、臉紅、聲音發(fā)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

  (3)恐懼癥的治療方法

  ①情景治療。讓學生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fā)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fā)生癥狀的情節(jié),不斷地鼓勵學生面對這種場面,讓學生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huán)境。

  ②認知療法。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不斷告訴學生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學生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和與人交往的方法。

123
責編:354027874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余庆县| 廊坊市| 海口市| 青海省| 马边| 苍溪县| 永福县| 都昌县| 库尔勒市| 澄江县| 启东市| 元朗区| 四子王旗| 盐源县| 宜兰市| 沙洋县| 曲麻莱县| 福鼎市| 茶陵县| 隆回县| 平武县| 鄢陵县| 蒙山县| 屏山县| 马龙县| 山西省| 韩城市| 合江县| 南陵县| 无极县| 金秀| 兴宁市| 西乌珠穆沁旗| 襄城县| 克什克腾旗| 元朗区| 庐江县| 什邡市| 吉隆县| 个旧市|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