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統(tǒng)考地區(qū)

省考地區(qū)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綜合素質(zhì) >> 復習資料 >> 19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zhì)》專題

2019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zhì)》專題:閱讀理解能力_第3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9年04月03日 ]  【
 4.材料:

  朋友與信

  梁漱溟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關系的深淺便到什么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

  到什么程度,就負責到什么程度。朋友不忠,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處不

  好是一樣的缺憾。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

  關系過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國從來是一聽到朋友便說“信”字。但普通之所謂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

  就是要有信用。這樣講法固不錯;但照我的經(jīng)驗,我覺得與朋友往還,另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是

  信,但講法卻不同,不是信實的意思,而是說朋友與朋友之間要信得及,信得過。所謂知己的朋友,就

  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為人,了解他的智慧與情感,了解他的心性與脾氣。清楚了這人之后,

  心里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了解之謂也。片面的關系也不是

  朋友,必須是兩面的關系,才能發(fā)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

  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多么遠、在時間上隔多么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致背離;此方

  可謂之為信。

  問題:

  (1)朋友之道中的“信”,作者的看法和普通的看法有什么不同?(4 分)

  (2)作者認為,什么樣的朋友才“可謂之為信”?(10 分)

  【2012 年上半年全國統(tǒng)考幼兒、小學、中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zhì)試題】

  四、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結(jié)構(gòu),是指文章段落內(nèi)部和段落之間的層次關系。文章思路則是按照一定條理由此及彼表達思

  想的路徑、脈絡。

  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實際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間的組合關系,并進行合理地歸納整理。

  (一)提問方式

  文章是如何寫……的?

  文中從哪些方面寫出了……

  (二)解答技巧

  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與思路的題型,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寫的,文章各段落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角度

  寫的;段與段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

  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有三個方面的要求:能夠分析全篇的結(jié)構(gòu)層次;能夠分析段內(nèi)的結(jié)構(gòu)層次;能夠在把

  握結(jié)構(gòu)層次的基礎上,根據(jù)要求進行歸納整理。

  1.分清層次

  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層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層次(或說段內(nèi)層次),前者通常稱為劃分成幾個部分,

  后者通常稱為分析小層次。兩者的原理是一致的,段內(nèi)層次分析的途徑如下:

  (1)分辨段落類型

  段落的類型不同,其寫作思路、結(jié)構(gòu)特點也不相同。從表達方式上說,可分為敘述段、描寫段、說

  明段和議論段這四類。一般來說,說明段、議論段往往有中心句,主體句則圍繞中心句展開,有時還有

  小結(jié)句。敘述段、描寫段往往沒有中心句,各句圍繞客觀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時空或邏輯順序展開。

  (2)歸納意群

  以句為單位,把句意密切相關的句子按意義歸納在一起,并以此為根據(jù)來劃分段內(nèi)層次。一個意群,

  就是一個層次。

  (3)尋找標志

  一般來說,段內(nèi)意群之間往往有標志性詞語或句子,如表先后順序的詞語,表遞進或轉(zhuǎn)折的語句,

  或者提示性、小結(jié)性的詞語等等。找出這些標志性語句,有助于準確歸納意群、分清層次、概括層意。

  2.摸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具體指開頭和結(jié)尾的關系,它們與主體部分的關系,以及前后照應的關系。

  五、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內(nèi)容要點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或精要之處,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要求歸納某一片段

  的思想內(nèi)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本考點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文段進行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

  (一)提問方式

  文中從哪些方面闡述“……”,請簡要概括。

  文章闡述的中心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請概括“……”的特點。

  (二)解答技巧

  1.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

  在具體文章中,概括性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尋找概括性語

  句來概括內(nèi)容要點,是最重要的途徑。文章局部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一般說來,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2.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

  為了防止內(nèi)容要點遺漏,應對相關文字作大致的層次分析。

  3.提取精要,獨立歸納

  有的文章,雖然有概括力強的語句,但與試題要求歸納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學作品并沒有

  相應的概括語句。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我們根據(jù)要求,認定范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獨立概

  括。

  (三)注意事項

  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前提是對文章內(nèi)容有準確的理解,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斷。在此基礎上還

  應注意兩點:

  1.盡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

  這是就獨立歸納而言的,提煉概括要點時,要盡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詞語組織答案,可以防止歸納

  不準確。

  2.防止要點遺漏,答案不完整,盡可能多寫

  防止的方法就是對相關文字作層次分析。

  【考題再現(xiàn)】

  5.材料:

  提到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程,在它的起源階段,有三位名人和一個關鍵地點。

  第一位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之父”圖靈,他對人工智能的貢獻集中體現(xiàn)于兩篇論文。一

  篇對“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shù)學定義,并提出著名的“圖靈機”設想,從數(shù)理邏輯上為人工智能

  用上“機械大腦”開創(chuàng)了理論先河。另一篇提出了一種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即著名的圖

  靈測試: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么這臺機器就是智能的。可

  以說,圖靈是第一個嚴肅地探討人工智能標準的人物,被稱作“人工智能之父”當之無愧。

  第二位名人是一位神童,18 歲即取得數(shù)理邏輯博士學位,他就是“控制論之父”維納。1940 年,

  維納開始將計算機看作一個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轉(zhuǎn)換的系統(tǒng),認為所有的智能活動都是反饋機制的結(jié)果,

  而反饋機制是可以用機器模擬的。維納的理論抓住了人工智能核心——反饋,因此可以被視為人工智能

  “行為主義學派”的奠基人。

  第三位名人是“人工智能(AI)”這一術語的發(fā)明者麥卡錫。1955 年,他與另一位人工智能先驅(qū)明

  斯基以及“信息論”創(chuàng)始人香農(nóng)一道作為發(fā)起人,邀請各路專家學者齊聚達特茅斯學院,共同討論了自

  動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等經(jīng)典人工智能命題。

  關鍵地點便是上述會議的舉行地達特茅斯學院。達特茅斯會議正式確立了 AI 這一術語,并開始從

  學術角度對 AI 展開了嚴肅而精專的研究。在那之后,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學者和技術開始涌現(xiàn)。這次

  會議被廣泛認為是人工智能誕生的標志,從此人工智能走上了快速發(fā)展的道路。

  1956 年至 1974 年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在此期間, 通用解題機”被制造出來,人工

  智能程序在問題求解、語言處理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民眾和政府似乎對人工智能期待過高,當

  研究遭遇瓶頸,成果不盡如人意時,便喪失了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從 1974 年開始,人工智能遭遇第一

  次寒冬,對其研究的資金投入驟減。

  直到 1980 年,人工智能的商用價值被廣泛接受,企業(yè)訂單增多,全面的研究開始復蘇。然而這種

  復興未能持續(xù)太久,從 1987 開始 ,由于 Apple 和 IBM 生產(chǎn)的個人電腦發(fā)展迅速,沒有用到 AI 技術卻

  在性能上超過了價格昂貴的 AI 機。人工智能市場急劇萎縮,科研經(jīng)費又被削減,AI 經(jīng)歷了第二次寒冬。

  從 20 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開始理性的認知 AI,AI 技術開

  始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時期。1997 年 5 月 11 日,IBM 的計算機系統(tǒng)“深藍”戰(zhàn)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

  羅夫,又一次在公眾領域引發(fā)了現(xiàn)象級的 AI 話題討論。

  2006 年,Hinton 在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深度學習領域取得突破,人類再一次看到機器趕超人類的希望。這

  次標志性的技術進步,在 2013 年之后引爆了一場商業(yè)革命。谷歌、微軟、百度等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還有眾

  多的初創(chuàng)科技公司,紛紛加入人工智能產(chǎn)品的戰(zhàn)場,掀起新一輪的智能化狂潮,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和

  大眾的廣泛接受,這次狂潮也許會架起一座現(xiàn)代文明與未來文明的橋梁。

  (摘編自劉興亮(人工智能的早期簡史))

  問題:

  在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有怎樣的重要進步?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4 分)

  【2017 年上半年全國統(tǒng)考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zhì)試題】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這是在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來的要求。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章思想內(nèi)

  容的核心,即文章的主旨。所謂觀點,就是作者對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謂態(tài)度,則是作者在文章所表現(xiàn)

  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包括肯定與否定,愛與憎,褒與貶及某種程度的保留等。

  (一)提問方式

  簡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觀點。

  作者是如何看待……的?

  對于……作者怎么看。

  (二)解答技巧

  不同文章,作者表達觀點態(tài)度的方式不盡相同?傮w而言,有直接和間接之分,具體可從以下方面

  著手概括:

  第一,從概括性強的句子入手。有些文章的觀點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強而又表達某種看法

  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第二,從文中運用的材料入手,文中運用的材料,不論是事實還是文獻資料,總是會表達一定的觀

  點。因此,從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

  第三,從作者的評述入手,有時作者把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隱含在具體的評述之中而不直接說出。這就

  要求從分析具體的評述入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大體上來說,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主要從概括性強的句子、文中運用的材料、作者的評述等方面入手。

  (三)注意事項

  1.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觀點態(tài)度固然要注意這一點,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現(xiàn)的觀點態(tài)度,也應如此。

  2.要準確理解語句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句來表現(xiàn)的,對語句理解不準確,分析概括就會出錯。

  【考題再現(xiàn)】

  6.材料:

  讀書是意味著,利用別人的頭腦來取代自己的頭腦。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盡管它不見得是嚴密緊

  湊,但總是個有脈絡可尋的總體,我們可賴它向某種體系開展,比起看書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說是利多

  害少。為什么呢?因為后者的思想是從各種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來,屬于別人的體系,別人的色彩、見

  解等融合成一個總體,他的腦子里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的思想紛然雜陳,顯得混亂不堪,這種思想的過

  度擁擠狀態(tài),攫奪了一個人的正確觀察力,也使人失去了主見,并且很可能導致精神秩序的紊亂,這種

  現(xiàn)象,我們幾乎在所有的學者身上都可發(fā)現(xiàn)。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當?shù)呐辛Φ确矫鎭碚f,這類

  人遠不如那些所學無幾的人。后者雖說是胸無點墨,但靠著經(jīng)驗,閱歷以及零碎的閱讀,把所學的一點

  知識,和自己的思想融合,或在自己的思想下臣服,所以他們有主見,有判斷力。其實,學術性的思想

  家做法也不外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尺度較大,比較有深度而已。思想家們因為要用到許多知識,所以

  非多讀不可,但他們精神力極強固,能把所有的東西克服或同化,融進他們的思想體系內(nèi)。因之,他們

  的見識雖是愈來規(guī)模愈大,但已做有機的關聯(lián),全部錄屬在他們的思想總體系之下了。這種場合,這些

  思想家的固有思想,就如同風琴的低音主調(diào),任何時刻都支配一切,絕對不會被其他音調(diào)所壓制。而那

  些知識上的大雜燴的頭腦中,好似一支曲子滲進很多雜音,它的基本調(diào)久久仍找尋不出來。

  以讀書終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識完全是從書本汲取而得,他們有如閱讀了許多山水、游記之類的書

  籍,對于某地或某國的有關知識雖可粗枝大葉地說出來,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聯(lián)絡?人文、物產(chǎn)、

  習俗又是如何等等,則說不上來。反之,以思考終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長的父老,一打開話匣子便

  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來龍去脈,以及各種事實或傳說和事物的總體關系等,如數(shù)家珍般地道出來。

  (摘編自叔本華《讀書與思考》)

  問題:

  簡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觀點。(4 分)

責編:LJM456888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新兴县| 伊金霍洛旗| 木兰县| 田林县| 白河县| 汽车| 安庆市| 贵溪市| 牡丹江市| 津市市| 沐川县| 黔江区| 黄平县| 宿松县| 本溪市| 镇宁| 秦皇岛市| 珠海市| 雷波县| 松潘县| 商水县| 远安县| 东源县| 望都县| 海南省| 大城县| 闻喜县| 江源县| 迁西县| 高淳县| 仁寿县| 灵山县| 揭阳市| 纳雍县| 阿巴嘎旗| 聂拉木县| 沾化县| 盈江县| 丁青县| 广丰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