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小學 >> 小學教育學 >> 模擬試題 >> 2017年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猜題卷(七)

2017年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猜題卷(七)_第3頁

來源:考試網  [ 2017年07月12日 ]  【

  五、案例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2分,共24分。)

  1.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小朋友們能夠親身感受和體會到老師教給他們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征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下面是這一情景的課堂教學實錄。

  老師指定7個女生、3個男生到臺前唱兒歌(女生的聲音明顯大于男生的聲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老師:他們唱得好不好?

  學生:好!

  老師:男生和女生哪個組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聲音大!

  老師:同學們知不知道為什么女生的聲音大?

  學生:女生人多(學生憑直覺感受到)。

  老師:是嗎?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學生:(部分學生已經很快說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還有大多數同學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計算)。

  老師:(留給學生思考計算和交流答案的時間,直到絕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果,隨后提問)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學生:比的(學生說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師: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對不對呢?我們一塊來比一下(讓男生和女生成對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個女生)。

  問題:請分析上面教學片斷中所體現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1)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該教學案例體現了教學的啟發(fā)性原則,即在教學中教師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原則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學生的興趣成為推動學習的動力,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中教師利用一年級學生愛唱愛跳和對比賽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活動感興趣的性格特征設計了一個問題情景,并在這一情景中鼓勵學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這正是啟發(fā)性原則在實際教學中的一個很好的應用。(2)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fā)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師使用了教學方法中的談話法,即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該案例中教師很好地利用了學生的興趣,引起了他們的思維興奮,通過問題的啟發(fā)誘導,讓學生一步步地獲取新知,并在最后進行了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

  2.單元檢測后,照例是一節(jié)講評課。上課不到十分鐘,王謹同學又在翻來覆去弄卷,我用嚴厲的目光看著他,他稍有收斂。過了一會他又在下面翻找著什么,我只得來一個“殺一儆百”了。 “王謹”我大聲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臉陡的漲紅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聽!” 我聽了氣不一打處來,“你——”竟一時語塞,但考慮到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竭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憤懣。 “你,既然不想聽,那就請到我的辦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輕松的說。 他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態(tài)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辦公室,盡管極不情愿。

  問題:當學生不愿聽時,怎么辦?這時如何協(xié)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我認為課堂上提倡教學民主非常重要,師生之間的“換位思考”是協(xié)調師生關系的關鍵。

  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敞開心扉,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和學生交流,只有走近他們,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給其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才是學生最為欣賞的。學生不愿意聽就不能強行他去聽。

123
責編:354027874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盐山县| 晋江市| 杭锦后旗| 宜城市| 武义县| 达拉特旗| 芜湖县| 元江| 黔西县| 天台县| 霍林郭勒市| 阳西县| 古浪县| 富民县| 定远县| 同德县| 满洲里市| 大荔县| 定结县| 嘉善县| 平昌县| 彭阳县| 白山市| 宝应县| 乌海市| 富蕴县| 谢通门县| 凤庆县| 海南省| 潍坊市| 旅游| 扎鲁特旗| 绿春县| 淮阳县| 抚州市| 德江县| 白城市| 桂林市| 外汇| 淄博市|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