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地使用權的出租設定登記申請人應繳納的權屬證明文件不包括:()。
A 劃撥土地使用權出租批準文件
B土地使用權出租合同
C有關部門認證的出租地塊開發(fā)投資證明
D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標準答案:d
12.物權變動必須遵循()原則。
A.公示
B.登記
C.交付
D.通告
【答案】A
【解析】物權變動(設立、變更、轉讓、消滅)必須遵循公示原則,即物權的變動必須通過法定的公示方式才能產生法律效力。公示方式根據不同的標的物可分為交付公示和登記公示兩種。
13.土地等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為()。
A.交付
B.登記
C.協議
D.協商
【答案】B
【解析】土地等不動產物權以登記公示,即將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有關情況,通過一定程序記載到國家法定登記機關的簿冊上,土地物權的變動才發(fā)生效力。
14.土地登記的根本目的是()。
A.對抗第三人的憑證
B.對權利的公示
C.對土地管理的完善
D.維護國有土地所有權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記是指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以及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需要登記的其他土地權利記載于土地登記簿公示的行為,是一項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對權利的公示。
15.世界多數國家的地籍資料的發(fā)展大體都經歷了()的階段。
A.法律地籍——稅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B.產權地籍——稅收地籍——現代地籍
C.法律地籍——產權地籍——現代地籍
D.稅收地籍——產權地籍——多用途地籍
【答案】D
【解析】世界多數國家的土地登記大體都經歷了由最初的為政府稅收服務,發(fā)展到產權保護,到現代可用于多種用途。為政府稅收服務的土地登記對應的是稅收地籍;以產權保護為目的的土地登記對應的是產權地籍,又稱“法律地籍”;現代的多用途土地登記對應的是多用途多目的地籍,又稱“現代地籍”。
16.以共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申請人應提交的權屬證明文件包括:()。
A.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證明
B.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抵押證明
C.董事會同意抵押證明
D.處置時應交付的土地出讓金數額
標準答案:a
17.集體農用土地使用權的主體一般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如為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則必須經村民會議()以上成員或者()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
A.2/3、1/4
B.1/2、2/3
C.2/3、2/3
D.1/2、1/3
標準答案:c
18.()是指土地權利變動當事人雙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訂立了契約,就發(fā)生土地權利變動的法律后果,以契約為生效要件。
A.權利意思主義制度
B.采用形式主義立法
C.權利變更意思主義
D.采用意思主義立法
【答案】D
【解析】采用意思主義立法是指土地權利變動當事人雙方只要意思表示一致,訂立了契約,就發(fā)生土地權利變動的法律后果,以契約為生效要件。土地登記只是對抗第三人的要件,即未經登記的土地權利不得對抗第三人。
19.()是指土地登記機關對土地登記申請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記申請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予以審查,不過問土地權利是否真實等事項。
A.非實質性審查
B.普遍性形式審查主義
C.形式審查主義
D.通性審查制度
【答案】c
【解析】采取形式審查主義是契約登記制度的一個特點,即土地登記機構對土地登記申請不進行實質性審查,而只進行形式審查,完全按照土地登記申請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予以審查,不過問土地權利是否真實等事項。
20.下列各項不屬于我國土地登記歷史成就的是()。
A.十二銅表法
B.魚鱗圖冊
C.賦役黃冊制度
D.方田與首實
【答案】A
【解析】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最古老的成文法,其中第七表為土地權利法;方田與首實為宋代時所實行;魚鱗圖冊和賦役黃冊制度是我國明朝初期所實行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