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
【正確答案】 B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來自糖、脂和氨基酸,全身各組織細胞內(nèi)質(zhì)網(wǎng)均有合成磷脂的酶系,但以肝、腎及腸等組織最活躍。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病理或饑餓條件下,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為游離脂酸(FFA)及甘油并釋放入血以供其他組織氧化利用,該過程稱為脂肪動員 。在脂肪動員中,脂肪細胞內(nèi)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起決定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酮體是脂肪酸在肝內(nèi)進行正常分解代謝時所產(chǎn)生的特殊中間產(chǎn)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三種物質(zhì)。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時,脂肪的分解代謝增加,所產(chǎn)生的酮體(嚴重者可使血漿酮體高達3~4g/L)超過肝外組織所能利用,即積聚在體內(nèi),可引起酸中毒。
重病人不能進食(如食道癌等)或進食而不攝入糖類時,均可因體內(nèi)缺乏,大量分解脂肪而致尿中酮體陽性。長期饑餓、糖供應不足時,酮體可以替代葡萄糖成為腦組織和肌的主要能源。
組織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則脂肪動員增加,產(chǎn)生大量的脂肪酸,導致酮體生成增加。
當肝臟酮體的生成量大于肝外組織酮體的氧化能力時,血中酮體濃度增高造成酮血癥。酮體從尿中排除,則造成酮血癥。
由于酮體中乙酰乙酸、β羥丁酸都是酸性物質(zhì),所以造成機體代謝性酸中毒。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酮體在肝臟合成,但肝氧化酮體的酶(琥珀酰CoA轉(zhuǎn)硫酶)活性很低,因此肝不能氧化酮體。
本題的題干問的是“酮體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為肝中缺乏下列哪種酶”。
所以本題的答案是D。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如肝細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因營養(yǎng)不良、中毒、必需氨基酸缺乏、膽堿缺乏、蛋白質(zhì)缺乏不能形成VLDL分泌入血時,或合成的甘油三酯過多超過肝細胞轉(zhuǎn)運分泌入血的能力,則聚集在肝細胞漿中,形成脂肪肝。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答案為B。脂酰CoA的轉(zhuǎn)移脂肪酸活化是在胞液中進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于線粒體基質(zhì)內(nèi),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須先進入線粒體才能氧化,但已知長鏈脂酰輔酶A是不能直接透過線粒體內(nèi)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堿,即L-3羥-4-三甲基銨丁酸,而被轉(zhuǎn)運入線粒體內(nèi),在線粒體內(nèi)膜的外側(cè)及內(nèi)側(cè)分別有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I和酶Ⅱ,兩者為同工酶。位于內(nèi)膜外側(cè)的酶Ⅰ,促進脂酰CoA轉(zhuǎn)化為脂酰肉堿,后者可借助線粒體內(nèi)膜上的轉(zhuǎn)位酶(或載體),轉(zhuǎn)運到內(nèi)膜內(nèi)側(cè),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堿釋放肉堿,后又轉(zhuǎn)變?yōu)橹oA.這樣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過線粒體內(nèi)膜進入基質(zhì)而被氧化分解?刂崎L鏈脂肪;M入線粒體氧化的關鍵因素是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的活性。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酮體是在肝細胞中生成的,脂肪酸在肝細胞中氧化成大量乙酰CoA,兩個乙酰CoA形成乙酰乙酰CoA,在HMGCoA合成酶催化下形成羥甲基戊二酸單酰CoA,然后再經(jīng)過HMGCoA裂解酶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再還原成β-羥丁酸或脫羧成丙酮。其中HMGCoA合成酶催化的反應是不可逆的,所以肝臟內(nèi)乙酰CoA不能由酮體生成。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酮癥酸中毒一般不會出現(xiàn)在輕型糖尿病,短期饑餓,機體會分泌胰高血糖,動員肝糖原,升高血糖水平。只有在長期饑餓時,機體糖原儲備極少,故轉(zhuǎn)而利用脂脈分解產(chǎn)生酮體供能。
二、A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線粒體,脂酰CoA經(jīng)過脫氫、加水、再脫氫和硫解四步反應,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少了2個C原子的脂酰CoA。每次只能生成1分子的乙酰輔酶A,不是一起脫掉幾個輔酶A,每次β氧化生成5個ATP,20碳的脂肪酸經(jīng)9次β-氧化生成10mol乙酰輔酶A,所以共生成5X9=45mol的ATP。根據(jù)題意,此過程沒有涉及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的氧化過程
三、B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固定知識點,記憶型題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固定知識點;記憶型題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多不飽和脂酸,機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是動物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故稱為營養(yǎng)必需脂酸,包括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它們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質(zhì)的前體。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所謂乳化,就是在乳化劑的作用下,油水相混形成均勻并且穩(wěn)定的乳濁液過程。在消化道內(nèi)對脂肪起乳化作用的主要是膽汁中的膽汁酸鹽,簡稱膽鹽。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糜微粒為直徑為10.3—1.5微米的血漿脂蛋白顆粒。是在流經(jīng)小腸的淋巴系統(tǒng)中生成。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Fredrickson提出后經(jīng)WHO(1970年)修改分為I、Ⅱa、Ⅱb、Ⅲ、Ⅳ、Ⅴ共六型
Ⅰ型:此型以CM升高為主。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較明顯。此型最少見,目前尚無較好的藥物可以治療,主要通過低脂飲食控制。
Ⅱ型可分為Ⅱa和Ⅱb型,Ⅱa型以LDL增高為主,Ⅱb型LDL和VLDL均增高,
、笮蜑楫惓&-脂蛋白血癥。
、粜鸵訴LDL增高為主。
、、Ⅲ、Ⅳ型均較常見,其中Ⅳ型最常見。
Ⅴ型較少見,是CM增多與VLDL增多的混合型。
高脂蛋白血癥分型及治療原則
血清LP |
TC |
TG |
治療原則 |
I CM↑ |
→ |
↑↑ |
限制脂肪和酒類,用中鏈脂肪酸 |
Ⅱa LDL↑ |
↑ |
→ |
限制熱量,低膽固醇飲食,P/S為1.2-2.0 |
LDL↑ |
|
|
藥物用膽汁酸隔離劑、煙酸類、普羅布可、HMG |
Ⅱb VLDL↑ |
↑ |
↑ |
COA轉(zhuǎn)換酶切制劑,Ⅱb可加用苯氧芳酸類 |
β-VLDL↑ |
|
|
限制熱量,低膽固醇飲食,P/S為1.2-2.0 |
Ⅲ LDL↑ |
↑ |
↑ |
苯氧芳酸類藥物 |
Ⅳ VLDL↑ |
→↑ |
↑ |
限制熱量、酒類及醣類P/S為1.2-2.0 |
|
|
|
苯氧芳酸類及煙酸類藥物 |
CM↑ |
|
|
限制熱量、酒類、醣類及脂肪,P/S為1.2-2.0 |
V VLDL↑ |
↑ |
↑ |
中鏈脂肪酸,藥物用苯氧芳酸及煙酸類 |
CM)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 ,,中間密度脂蛋白( 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載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質(zhì),因其與脂質(zhì)結(jié)合在血漿中轉(zhuǎn)運脂類的功能而命名。已發(fā)現(xiàn)有20多種Apo。常用的分類法是Alaupovic提出的ABC分類法,按載脂蛋白的組成分為Apo A,B,C,D,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漿中的脂類物質(zhì)主要有:
1.甘油三酯(TG)及少量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2.磷脂(PL),主要是卵磷脂,少量溶血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及神經(jīng)磷脂等;
3.膽固醇(Ch)及膽固醇酯(ChE);
4.自由脂肪酸(F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