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列有關(guān)生長發(fā)育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不正確的描述是
A、由下到上
B、由近到遠(yuǎn)
C、由粗到細(xì)
D、由低級到高級
E、由簡單到復(fù)雜
22、生長和發(fā)育的表述不正確是
A、量和質(zhì)的發(fā)展
B、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
C、組織、器官形態(tài)的增長的過程
D、組織、器官功能的成熟的過程
E、個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方面已全面達(dá)到成人水平
23、關(guān)于生長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的錯誤論述是
A、生長發(fā)育過程是一個連續(xù)性過程
B、生長發(fā)育過程具有階段性
C、各系統(tǒng)的發(fā)育過程平穩(wěn)而協(xié)調(diào)
D、生長發(fā)育速度呈波浪性
E、兒童個體生長發(fā)育呈現(xiàn)出一定的軌跡現(xiàn)象
24、以下小兒生長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中,不正確的是
A、由上至下
B、由遠(yuǎn)到近
C、由粗到細(xì)
D、由簡單到復(fù)雜
E、由低級到高級
25、粗略推算兒童平均身高公式為身高(cm)=年齡×7+75,多少歲之后,由于內(nèi)分泌影響,身高增長較快不再按上述公式計算
A、6歲
B、8歲
C、10歲
D、12歲
E、11歲
26、生理性體重下降的范圍一般是出生體重的
A、1%~5%
B、3%~9%
C、5%~10%
D、10%~15%
E、15%~20%
27、正常小兒2周歲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28、正常小兒1歲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分別是
A、6kg、70cm、40cm
B、9kg、75cm、46cm
C、12kg、80cm、48cm
D、9kg、85cm、48cm
E、9kg、80cm、50cm
29、8個月小兒體重,按公式計算應(yīng)為
A、7.0kg
B、7.5kg
C、8.0kg
D、8.5kg
E、9.0kg
30、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顯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嬰兒出生后幾日內(nèi)有生理性體重下降
A、1~2日
B、2~3日
C、3~4日
D、4~5日
E、7~10日
31、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顯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嬰兒出生后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至幾日可恢復(fù)至出生時的體重
A、1~2日
B、2~3日
C、3~4日
D、5~7日
E、7~10日
32、嬰兒出生后前3個月每月增長約
A、200~300g
B、300~400g
C、500~600g
D、700~800g
E、800~1000g
33、嬰兒出生后4~6個月每月增長約
A、200~300g
B、300~400g
C、500~600g
D、700~800g
E、800~1000g
34、嬰兒出生后7~12個月每月增長約
A、200~300g
B、300~400g
C、500~600g
D、700~800g
E、800~1000g
35、一般1歲時體重可達(dá)出生時的
A、1倍
B、2倍
C、3倍
D、1.5倍
E、2.5倍
36、4歲時小兒的體重按公式粗略估計應(yīng)為
A、12kg
B、13kg
C、16kg
D、18kg
E、20kg
37、2~12歲兒童平均身長(cm)推算公式是
A、身高(cm)=年齡×7+75
B、身高(cm)=年齡×5+70
C、身高(cm)=年齡×6+80
D、身高(cm)=年齡×7+80
E、身高(cm)=年齡×9+80
38、一般3歲時平均身長約為
A、75cm
B、80cm
C、85cm
D、90cm
E、94cm
39、一般2歲時平均身長約為
A、75cm
B、80cm
C、87cm
D、90cm
E、95cm
40、身高指頭頂至足底的長度,身長指
A、1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B、2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C、3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D、4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E、3~4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41、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約
A、40cm
B、50cm
C、60cm
D、65cm
E、70cm
42、正常足月新生兒,身長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長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E、3.0cm
43、小兒頭圍,正確的是
A、出生時平均34cm
B、3個月時平均42cm
C、6個月時平均46cm
D、1歲時平均48cm
E、2歲時平均50cm
44、1周歲小兒的平均身長為
A、50cm
B、60cm
C、90cm
D、85cm
E、75cm
45、一歲小兒頭圍測量為36cm,應(yīng)考慮哪種疾病
A、營養(yǎng)不良
B、腦積水
C、腦發(fā)育不良
D、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E、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