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麻疹流行病學下述錯誤的是
A 麻疹患者是惟一傳染源
B 接觸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
C 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
D 通過噴嚏、咳嗽等由飛沫傳播
E 也可通過糞便傳播 E
2.典型麻疹首先出現皮疹的部位是
A 面部、頸部 B 耳后、頸部發(fā)際邊緣 C 軀干 D 四肢 E 手、足 B
3.麻疹的出疹順序為
A 面部→軀干→四肢1日出齊 B 頸部→四肢→軀干1日出齊
C 耳后、頸部發(fā)際→面部、軀干、上肢→下肢足部3日出齊
D 耳后、頸部發(fā)際→面部、軀干、上肢→下肢足部1日出齊
E 面部→四肢→軀干3日出齊 C
4.對麻疹前驅期診斷極有幫助的是
A 低中度發(fā)熱 B Koplik斑 C Pastia線 D 皮疹 E 草莓舌 B
5.接觸麻疹后多長時間行被動免疫可預防麻疹
A 5天內 B 7天內 C 10天內 D 12天內 E 14天內 A
6.最有效預防麻疹的措施是
A 應用免疫球蛋白 B 采用麻疹減毒活疫苗 C 應用胎盤球蛋白 D 應用成人血漿 E 應用維生素A B
7.一般麻疹病人應隔離至
A 出疹后3天 B 出疹后5天 C 出疹后7天 D 出疹后10天 E 出疹后14天 B
試題來源:【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8.麻疹合并肺炎應隔離至
A 出疹后3天 B 出疹后5天 C 出疹后7天 D 出疹后10天 E 出疹后14天 D
9.關于脊髓灰質炎的流行病學下述錯誤的是
A 隱性感染及輕癥癱瘓型病人是主要傳染源 B 經口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C 不通過呼吸道傳播 D 5歲以下小兒發(fā)病率高
E 4個月以下嬰兒很少發(fā)病 C
10.脊髓灰質炎患者何時在鼻咽部分泌物及糞便內排出病毒
A 發(fā)病前1~2天至發(fā)病后5天 B 發(fā)病前3~5天至發(fā)病后5天
C 發(fā)病前3~5天至發(fā)病后1周 D 發(fā)病前2~3天至發(fā)病后1周
E 發(fā)病前2~3天至發(fā)病后10天 C
11.脊髓灰質炎脊髓型臨床表現不正確的是
A 弛緩性癱瘓,分布不對稱 B 肌張力減退
C 腱反射消失 D 下肢較上肢易受累 E 小肌群較大肌群易受累 E
12.脊髓灰質炎診斷主要表現為
A 發(fā)熱、多汗 B 感覺過敏 C 頸背部痛
D 頭痛、煩躁 E 弛緩性、非對稱性癱 E
13.脊髓灰質炎病人應自起病日起至少隔離
A 5天 B 10天 C 20天 D 30天 E 40天 E
14.風疹的隔離期為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3周 E 出疹后4周 A
15.猩紅熱是由產紅疹毒素的何種病原菌引起
A A 組α溶血性鏈球菌 B A 組β溶血性鏈球菌
C B 組α溶血性鏈球菌 D B 組β溶血性鏈球菌
E 金黃色葡萄球菌 B
16.關于中毒性痢疾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A 多見于2~7歲體質較好小兒
B 本病的發(fā)生與患兒特異性體質有關
C 由痢疾桿菌裂解后釋放出大量外毒素進入血循環(huán)所致
D 未腹瀉前即出現嚴重的感染中毒癥狀
E 臨床分型:休克型、腦型、混合型 C
17.2歲患兒,4天前發(fā)熱,流涕、咳嗽,結膜充血,畏光,今晨發(fā)現耳后及頸部有淡紅色斑丘疹,體溫39℃,兩頰粘膜充血,最可能的診斷是
A 風疹 B 幼兒急疹 C 猩紅熱 D 腸道病毒感染 E 麻疹 E
18.患兒,1歲。發(fā)熱3天,流涕、咳嗽,咽部及眼結膜充血,在下眼瞼邊緣見Stimson線,口腔粘膜充血,既往未接種麻疹疫苗,該患兒診斷麻疹,屬麻疹病程哪一期
A 潛伏期 B 前驅期 C 卡他期 D 出疹期 E 恢復期 B
19.1歲患兒,未接種過麻疹疫苗,于半個月前曾接觸過麻疹病兒,近4天發(fā)熱,流涕,打噴嚏,畏光,咳嗽,昨日體溫稍降,今日又發(fā)熱,耳后發(fā)際部出現紅色斑丘疹,疹間有健康皮膚,周圍血白細胞4.5×10 9 .L,最可能的診斷是
A 猩紅熱 B 麻疹 C 幼兒急疹 D 風疹 E 蕁麻疹 B
20.1歲患兒,發(fā)熱、咳嗽、畏光,第4天起從耳后開始出現紅色斑丘疹,發(fā)疹5天熱仍不退,咳嗽加重,伴喘,口周發(fā)紺,鼻翼扇動,肺部有中小水泡音,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0cm,診斷為
A 麻疹并發(fā)肺炎 B 風疹并發(fā)肺炎
C 麻疹并發(fā)肺炎,心衰 D 風疹并發(fā)肺炎,心衰
E 猩紅熱并發(fā)肺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