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離流感病毒可采用病人的
A.咽漱液 B.尿液 C.糞便
D.血清 E.腦脊液
22.型別最多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風疹病毒 D.腺病毒 E.鼻病毒
23.腮腺炎病毒屬于
A.正粘病毒科 B.腸道病毒
C.痘類病毒 D.皰疹病毒 E.副粘病毒
24.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鼻病毒 D.冠狀病毒 E.腮腺炎病毒
25.兒童患流行性腮腺炎時常見的并發(fā)癥是
A.腦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腎炎 E.睪丸炎或卵巢炎
26.關于流感病毒的HA和NA,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兩者均是糖蛋白
B.均存在于病毒的包膜上
C.具免疫原性
D.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據(jù)
E.均與病毒的感染性有關
27.預防麻疹流行最好的防御措施是
A.注射胎盤球蛋白 B.注射免疫血清
C.注射丙種球蛋白 D.接種麻疹疫苗
E.抗病毒藥物預防
28.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的病原體是
A.腦膜炎雙球菌 B.結核分枝桿菌
C.乙型腦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森林腦炎病毒
29.關于流感病毒的血凝作用,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最適宜溫度為4℃
B.能被特異性Ab所抑制
C.是病毒包膜上血凝素與紅細胞上糖蛋白受體結合產(chǎn)生的
D.是病毒表面抗原與相應抗體特異性結合產(chǎn)生的
E.37℃時病毒的神經(jīng)氨酸酶作用可破壞血凝
30.甲型流感病毒分亞型的依據(jù)是
A.HA和NA B.M蛋白和HA
C.NA和M蛋白 D.RNP
E.RNA多聚酶
31.甲型流感病毒免疫原性易發(fā)生變異的結構成分是
A.核蛋白 B.膜蛋白 C.核酸
D.包膜脂質雙層 E.HA和NA
32.嬰兒6個月內(nèi)一般對麻疹、白喉等疾病具有免疫力的原因是
A.胚胎期已受過感染
B.出生時即接種了相應的疫苗
C.不易與病原微生物接觸
D.通過自然被動免疫從母體內(nèi)獲得了免疫力
E.因出生后3個月已能合成IgG
33.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是屬于
A.呼吸道病毒 B.腸道病毒
C.痘類病毒 D.皰疹病毒 E.蟲媒病毒
34.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一種由
A.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慢發(fā)病毒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慢發(fā)病毒感染
C.皰疹病毒引起的隱伏感染
D.甲型肝炎引起的亞急性感染
E.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亞急性感染
35.下述關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jīng)氨酸酶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兩者都是糖蛋白
B.存在于脂類包膜上
C.抗原性都穩(wěn)定
D.血凝素抗體在抗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E.是甲型流感病毒分亞型的依據(jù)
36.在抗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血凝素抗體 B.神經(jīng)氨酸酶抗體
C.細胞免疫 D.干擾素 E.核蛋白抗體
37.下列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當流感病毒發(fā)生抗原性轉換時,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
B.蟲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嚴格的地區(qū)性和明顯的季節(jié)性
C.脊髓灰質炎疫苗的預防效果,以注射方式比口服好
D.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jīng)血液傳播
E.患麻疹后,人體可產(chǎn)生對麻疹病毒的持久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