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腸桿菌科細菌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所有腸桿菌科細菌都不形成芽胞
B.腸桿菌科細菌均為G-桿菌
C.腸桿菌科細菌中致病菌可分解乳糖
D.腸桿菌科細菌中非致病菌可分解乳糖
E.腸桿菌科細菌中少數(shù)致病菌可遲緩分解乳糖
2.關于大腸埃希菌的特性,不正確的是
A.多數(shù)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B.多數(shù)菌株有周身鞭毛
C.為腸道正常菌群,無致病作用
D.分解乳糖產酸產氣 E.沒有M抗原
3.傷寒沙門菌Vi抗原變異屬于
A.毒力變異 B.耐藥性變異
C.菌落變異 D.形態(tài)變異 E.抵抗力變異
試題來源:【2016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4.與立克次體有交叉抗原的腸桿菌科細菌是
A.沙門菌的某些菌株
B.志賀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變形桿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5.典型的大腸埃希菌的生化反應結果是
A.乳糖一,IMVC(十、一、一、一)
B.乳糖十,IMVC(十、十、一、一)
C.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
D.乳糖一,IMVC(十、+、十、一)
E.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
6.初步鑒定腸道致病菌與非致病菌常用的試驗是
A.IMVC試驗 B.甘露醇分解試驗
C.乳糖發(fā)酵試驗 D.膽汁溶菌試驗
E.葡萄糖發(fā)酵試驗
7.培養(yǎng)腸道致病菌的強選擇性培養(yǎng)基是
A.S.S平板 B.中國蘭平板
C.雙糖鐵培養(yǎng)基 D.乳糖發(fā)酵管
E.巧克力色平板
8.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致病特點是
A.只引起腸道感染
B.不引起泌尿生殖器感染
C.內、外毒素同時致病
D.外毒素可引起嚴重的毒血癥
E.不引起敗血癥
9.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毒素的致病機理是
A.抑制蛋白質合成中的延長因子-2
B.抑制內毒素脫毒
C.作用于腸壁植物神經
D.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
E.封閉乙酰膽堿的釋放
10.下列尿培養(yǎng)結果,哪項對診斷尿道感染有意義
A.每毫升尿含大腸埃希菌量為10000
B.每毫升尿含大腸埃希菌量為100000以上
C.每毫升尿含大腸埃希菌量為1000以上 D.每毫升尿含大腸埃希菌量為5000以上
E.尿液培養(yǎng)無菌生長
11.下列試驗中,哪項試驗可區(qū)別沙門菌與志賀菌
A.動力試驗 B.尿素分解試驗
C.甘露醇發(fā)酵試驗 D.甲基紅試驗
E.枸櫞酸鹽利用試驗
12.對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學檢查,下列哪要是錯誤的
A.分離培養(yǎng)細菌,作生化鑒定
B.取糞便標本分離培養(yǎng)
C.取粘液性或膿血性糞便涂片,革蘭染色鏡檢
D.取標本接種于腸道選擇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
E.最后做血清學鑒定
13.鑒別致病性非致病性腸桿菌科細菌的重要依據(jù)是
A.是否發(fā)酵葡萄糖 B.是否發(fā)酵乳糖
C.是否液化明膠 D.是否產生硫化氫
E.是否產生靛基質
14.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
A.全身中毒癥狀 B.劇烈嘔吐
C.腹瀉、腹痛 D.相對緩脈
E.膿血便
15.腸道致病菌的共同特性是
A.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
B.在S.S平板上是無色透明小菌落
C.一般不分解乳糖
D.都有O.H抗原
E.以上都不是
16.腸桿菌科細菌間常用的主要鑒別依據(jù)是
A.生化反應 B.毒力試驗
C.抗原構造 D.形態(tài)染色
E.以上都不是
17.大腸埃希菌在食品衛(wèi)生細菌學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A.大腸埃希菌能產生腸毒素
B.大腸埃希菌可引起各種腹瀉
C.大腸埃希菌是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群 D.常作為被糞便污染的檢測指標
E.以上都不是
18.初步將志賀菌從腸桿菌科細菌中鑒別出來的生化反應方法是
A.培養(yǎng)基中加亞碲酸鉀
B.菊糖發(fā)酵試驗
C.尿素分解試驗
D.膽汁溶解試驗
E.雙糖鐵培養(yǎng)基接種試驗
19.對細菌性痢疾來說,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A.病變部位主要在直腸及乙狀結腸
B.抗菌治療可延長帶菌狀態(tài)
C.結腸和小腸均有炎癥
D.糞便直接涂片可檢出細菌
E.糞便中有大量單核細胞
20.對志賀菌屬而言不易產生耐藥性的藥物是
A.青霉素 B.鏈霉素 C.慶大霉素
D.紅霉素 E.黃連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