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癌轉移至淋巴結時,首先出現在(1.00分)
√ A、邊緣竇
B、髓竇
C、淋巴濾泡內
D、副皮質區(qū)
E、淋巴結門部
1922、在惡性腫瘤患者的周圍血中查見惡性腫瘤細胞,說明該患者(1.00分)
A、已發(fā)生了血道轉移
B、已發(fā)生了淋巴道轉移
C、已是惡性腫瘤晚期
D、并發(fā)白血病
√ E、有可能發(fā)生血道轉移
1923、不符合癌轉移的特點是(1.00分)
A、可發(fā)生淋巴道轉移
B、可發(fā)生血道轉移
C、可發(fā)生種植性轉移
D、可發(fā)生跳躍轉移
√ E、不發(fā)生逆行轉移
1924、不易發(fā)生癌轉移的器官是(1.00分)
A、腦
B、骨
C、肺
D、肝
√ E、心
1925、惡性腫瘤最本質的表現是(1.00分)
A、浸潤性生長
B、生長迅速
√ C、出現轉移
D、異型性明顯
E、有出血壞死
1926、良性腫瘤的最顯著的特點是(1.00分)
A、異型性小
B、生長緩慢
C、不浸潤周圍組織
D、出血壞死少見
√ E、不轉移
1927、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最主要決定于(1.00分)
A、腫瘤的病程
B、腫瘤的大小
C、腫瘤組織的來源
√ D、腫瘤發(fā)生的部位
E、腫瘤出現繼發(fā)性變化
1928、不符合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的描述是(1.00分)
A、可發(fā)生癌變
B、可引起內分泌紊亂
C、可發(fā)生出血囊性變
D、可浸潤周圍組織
√ E、可發(fā)生轉移
1929、異位內分泌綜合征是指(1.00分)
A、惡性腫瘤引起的發(fā)熱
B、惡性腫瘤引起的貧血
C、惡性腫瘤引起的營養(yǎng)不良
√ D、惡性腫瘤引起的內分泌紊亂
E、惡性腫瘤引起的神經功能紊亂
1930、惡性腫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1.00分)
A、繼發(fā)大出血
B、繼發(fā)感染
√ C、廣泛轉移
D、疼痛
E、營養(yǎng)不良
1931、不符合副腫瘤綜合征的描述是(1.00分)
A、可發(fā)生于肝癌
B、可發(fā)生于肺癌
C、可發(fā)生于胰腺癌
D、可發(fā)生于結腸癌
√ E、不發(fā)生于肉瘤
1932、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1.00分)
A、發(fā)生于粘膜、表皮和腺體
√ B、癌細胞占據上皮全層,但基底膜完整
C、可以治愈
D、上皮內出現異型性的細胞
E、胃粘膜內癌是一種原位癌
1933、不屬于癌前病變的是(1.00分)
A、粘膜白斑
√ B、乳腺纖維腺瘤
C、結腸腺瘤性息肉病
D、慢性萎縮性胃炎
E、乳腺纖維囊性病
1934、以下不屬于姑息切除手術的是(1.00分)
A、腫瘤所在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切除
√ B、肉瘤的廣泛切除
C、內吻合轉流術
D、造瘺術
E、管結扎術
1935、腫瘤外科手術后遠處轉移的主要原因為(1.00分)
A、手術未能將腫瘤切除干凈
B、手術后應用抗癌藥
√ C、術前已存在亞臨床型轉移
D、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
E、術前未進行原發(fā)灶放療
1936、根治性手術指(1.00分)
A、腫瘤廣泛切除術
B、腫瘤局部切除術及區(qū)域淋巴結的清除術
√ C、腫瘤廣泛切除術及區(qū)域淋巴結的清除術
D、受累臟器整個切除及區(qū)域淋巴結的清除術
E、腫瘤及其遠處轉移灶的廣泛切除術及區(qū)域淋巴結的清除術
1937、現代手術切除腫瘤最有代表性的是(1.00分)
A、Yong的前列腺癌根治術
B、Werthein的宮頸癌根治術
√ C、Halsted的乳腺癌根治術
D、Mile的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
E、Whipple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1938、放射線的直接作用是指射線和(1.00分)
√ A、DNA分子起作用
B、水分子起作用
C、脂肪分子起作用
D、糖分子起作用
E、氯化鉀分子起作用
1939、處于細胞周期中哪期的細胞對放射最敏感(1.00分)
A、G期
B、G期
C、G期
D、S期
√ E、M期
1940、放療早反應組織的α/β比值為(1.00分)
A、3
B、4
C、6
D、8
√ 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