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浸潤型結腸癌多發(fā)于(1.00分)
A、右側結腸
√ B、左側結腸
C、中結腸
D、乙狀結腸
E、均多發(fā)
1322、誘發(fā)大腸癌發(fā)病的相關飲食因素是(1.00分)
A、高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素
B、低脂肪、低蛋白、低纖維素
√ C、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
D、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素
E、高脂肪、低蛋白、低纖維素
1323、下列結腸癌的病理類型中預后最差(1.00分)
√ A、未分化癌
B、鱗癌
C、腺癌
D、黏液癌
E、大細胞癌
1324、下列哪項不是大腸癌的病因(1.00分)
A、潰瘍性結腸炎
B、多發(fā)性家族性結腸腺瘤病
C、盆腔接受放射治療后
√ D、阿米巴腸炎
E、Crohn病
1325、男性,60歲,反復大便出血1月,色暗紅,大便次數(shù)增多3~5次/天,常伴有黏液。既往有“胃病”史。需明確診斷最可靠的檢查手段是(1.00分)
√ A、纖維結腸鏡
B、B超
C、胃鏡
D、直腸指檢
E、結腸氣鋇造影
1326、大腸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是(1.00分)
A、鱗癌
√ B、腺癌
C、平滑肌肉瘤
D、黑色素瘤
E、惡性淋巴瘤
1327、早期大腸癌最常見的肉眼類型是(1.00分)
√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Ⅱc型
E、Ⅲ型
1328、早期大腸癌是指(1.00分)
A、粘膜內癌
√ B、未侵及肌層的癌
C、粘膜下癌
D、無淋巴結轉移的癌
E、侵及肌層的癌
1329、大腸癌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是(1.00分)
√ A、中分化腺癌
B、低分化腺癌
C、黏液腺癌
D、印戒細胞癌
E、未分化癌
1330、左側大腸癌的常見肉眼類型是(1.00分)
A、隆起型
B、潰瘍型
√ C、浸潤型
D、膠樣型
E、早期癌
1331、大腸鱗癌的好發(fā)部位是(1.00分)
√ A、肛門直腸
B、乙狀結腸
C、升結腸
D、橫結腸
E、降結腸
1332、在晚期大腸癌的治療和輔助化療中,最有效的方案之一是氟尿嘧啶與下列藥物的聯(lián)合(1.00分)
A、絲裂霉素
B、長春新堿
√ C、甲酰四氫葉酸鈣
D、環(huán)磷酰胺
E、甲氨蝶呤
1333、結腸癌的主要癥狀中常最早出現(xiàn)的是(1.00分)
A、腹痛
B、腹部腫塊
√ C、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
D、發(fā)熱
E、貧血和消瘦
1334、下列哪項治療可使大腸癌轉移的病人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1.00分)
A、放療
B、化療
C、放化療
√ D、手術治療
E、介入治療
1335、男,70歲,糞便中帶血兩年,逐漸消瘦,查體:面色蒼白,腹軟,右側腹部可觸及一約5cm×4cm大小腫塊,較硬、觸之痛,則該患者可能為(1.00分)
√ A、右側結腸癌
B、克隆病
C、腸結核
D、潰瘍性結腸炎
E、腸梗阻
1336、男性,40歲,近半年出現(xiàn)間斷性排便次數(shù)增加,常于進食后立即排便,大便不成形,但無膿血及黏液便等。夜間常有較嚴重的盜汗,并伴有37.5°C左右的低熱。服用消炎藥癥狀可緩解。B超檢查發(fā)現(xiàn),乙狀結腸有3cm腸壁輕度增厚。正確的處理意見為(1.00分)
A、直腸指診
B、CT檢查
√ C、乙狀結腸鏡檢查
D、服用消炎藥加中藥,保留灌腸,控制炎癥
E、診斷性抗結核治療
1337、目前公認的對大腸癌術后監(jiān)測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1.00分)
A、CMA
B、ARP
√ C、CEA
D、EUT
E、EMA
1338、結腸癌Duke'sC期根治術后(1.00分)
A、術后放化療
B、先化療/放療后手術
C、不能手術的病人先化療或放療后手術
D、放化療同時進行
√ E、化療如5-FU~CF
1339、在標準治療條件下,照射野面積100cm時,直腸最小損傷劑量是(1.00分)
A、40Gy
B、50Gy
√ C、60Gy
D、70Gy
E、80Gy
1340、直腸癌等中心定位機架為正90度時應(1.00分)
A、左右移床
√ B、升降床
C、不可升降床
D、射野的后界不包括骶尾部
E、射野的前界在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