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霍奇金病最有診斷意義的細胞是
A R-S細胞 B 霍奇金細胞 C 陷窩細胞 D 多形性瘤細胞 E 嗜酸性細胞
答案:A
解析: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R-S細胞是霍奇金病的特點,具有診斷意義。
722、確診腫瘤最可靠的方法是
A CT檢查 B DSA檢查 C B超檢查 D 腫瘤標記物檢查 E 病理學檢查
答案:E
解析:病理學檢查是目前確定腫瘤的直接而可靠依據
723、關于病理性縮復環(huán)描述不正確的是
A 是先兆子宮破裂的征象 B 多發(fā)生于頭盆不稱、持續(xù)性橫位時 C 常伴有血尿 D 環(huán)痕之上宮體壓痛 E 必須立即剖宮產,以避免子宮破裂發(fā)生
答案:D
解析:病理性縮復環(huán)形成后,子宮下段膨隆有明顯壓痛。產婦自覺疼痛難忍,因膀胱受壓過久可出現(xiàn)排尿困難和血尿。必須立即剖宮產,以避免子宮破裂發(fā)生。
724、病毒的致病機制不包括
A 在細胞內復制,造成細胞死亡 B 使細胞融合 C 基因與細胞基因整合,導致細胞轉化 D 改變細胞膜抗原 E 釋放侵襲性酶使細胞裂解
答案:E
解析:病毒在細胞內寄生,除對細胞有直接損傷作用外,誘發(fā)免疫機制損傷機體是其重要致病機制之一,但病毒不產生侵襲性酶。
725、關于病毒性腦膜炎以下哪項不正確
A 起病急 B 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輕者可自行緩解 C 腦脊液蛋白和細胞數(shù)輕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D 多數(shù)患兒留有后遺癥 E 腦脊液中可分離出病毒
答案:D
解析:病毒性腦膜炎以急性起病多見,病程約2周左右。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無色透明或微混。細胞數(shù)正;蛏栽龆,一般在300×109/L以內。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2~3天后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正常或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一般預后較好,大多能恢復健康。昏迷較久,頻繁抽搐者預后較差,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726、對病毒生物學性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測量大小的單位為納米(nm) B 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C 以復制方式增殖 D 必須寄生于活細胞內 E 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
答案:B
解析:病毒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其形體最小,測量大小的單位為nm,必須寄生于活細胞內才能復制增殖。其結構中僅含有DNA或RNA一種核酸。
727、一般不通過垂直傳播的病壽是
A 脊髓灰質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D 巨細胞病毒 E風疹病毒
答案:A
解析: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水平和垂直傳播。其中經胎盤或產道途徑為垂直傳播。脊髓灰質炎病毒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728、對于丙型肝炎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A 急性丙型肝炎癥狀較輕 B 黃疸型患者僅占25% C 易轉為慢性肝炎 D HCV感染主要通過輸血獲得 E 肝細胞癌和丙肝病毒感染無關
答案:E
解析: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主要通過輸血獲得,急性期征狀較輕,黃疸型僅占25%,容 轉變成慢性肝炎,肝細胞癌常與丙肝病毒感染有關。因此選項E是不正確的。
729、屬于糖酵解途徑關鍵酶的是
A 6-磷酸葡萄糖酶 B 丙酮酸激酶 C 檸檬酸合酶 D 蘋果酸脫氫酶 E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
答案:B
解析: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3個關鍵酶之一,另外兩個是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
730、大便時排出鮮血,肉眼見血與便不混,大便成形。應首選的檢查是
A 大使常規(guī)鏡檢 B 肛門直腸指檢及直腸鏡檢查 C 乙狀結腸鏡 D 纖維結腸鏡 E 鋇灌腸
答案:B
解析:便血時,直腸指檢和鏡檢是必須進行的檢查,簡單易行;尤其是便鮮血、血與便不混,說明大便是在成形后排便前或排便時沾染的血,提示病變位置低,可能位于直腸及肛管。因此,此病人首選肛門直腸指檢及直腸鏡檢查。大便常規(guī)鏡檢只能證實出血,對此病人無意義.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鋇灌腸等檢查可以作后續(xù)的檢查,不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