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從生理學角度出發(fā),體溫是指
A 舌下溫度
B 直腸溫度
C 腋窩溫度
D 機體表層平均溫度
E 機體深部平均
382. 體溫晝夜間的波動一般不超過
A 0.1℃
B 0.3℃
C 0.5℃
D 1.0℃
E 2.0℃
383. 關于正常人體溫與測定部位的關系,正確的是
A 腋窩溫>直腸溫>口腔溫
B 腋窩溫>口腔溫>直腸溫
C 直腸溫>腋窩溫>口腔溫
D 直腸溫>口腔溫>腋窩溫
E 口腔溫>直腸溫>腋窩溫
384. 關于體溫的正常波動,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 通常體溫在清晨2~6時最低,下午1~6時最高
B 女子體溫略高于男子,排卵日最高
C 新生兒體溫易波動
D 老年人體溫往往低于成年人
E 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可使體溫升高
385. 人體最主要的散熱器官是
A 肺和呼吸道
B 腎
C 消化道
D 皮膚
E 汗腺
386. 對于蒸發(fā)散熱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外界溫度高于體表溫度時是唯一的散熱方式
B 環(huán)境溫度越高,蒸發(fā)散熱效率越高
C 氣流速度越高,蒸發(fā)散熱效率越高
D 水分從體表汽化時吸收體熱
E 不感蒸發(fā)也具有散熱作用發(fā)汗
387. 對于發(fā)汗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分泌汗液是機體的排泄途徑之一
B 支配汗腺的神經屬于交感膽堿能神經
C 汗液是高滲液體
D 發(fā)汗的主要中樞部位是下丘腦
E 大量出汗可出現(xiàn)高滲性脫水
388.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是
A 乙酰膽堿
B 腎上腺素
C 去甲腎上腺素
D 5-羥色胺
E 多巴胺
389. 體溫調節(jié)的主要中樞在
A 大腦皮層
B 丘腦
C 下丘腦
D 腦干網狀結構
E 延髓
390. 寒冷環(huán)境中增加產熱的主要方式是
A 溫度刺激性肌緊張
B 寒戰(zhàn)性產熱
C 非寒戰(zhàn)性產熱
D 全部內臟代謝增加
E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增加
391. 常溫下,皮膚的物理散熱速度主要取決于
A 皮膚溫度
B 環(huán)境溫度
C 皮膚和環(huán)境溫度差
D 風速
E 環(huán)境濕度
392. 機體處于炎熱環(huán)境時
A 完全靠加強散熱來維持體熱平衡
B 機體的代謝率明顯下降來維持體熱平衡
C 交感神經緊張度增加
D 肌肉緊張性增加
E 皮膚動-靜脈吻合支開放減少
393. 下述哪項因素不能使代謝增強
A 寒冷刺激
B 發(fā)燒
C 進食
D 生長素
E 副交感神經興奮
394. 關于影響產熱的因素,下述哪項是錯誤的
A 骨骼肌活動使產熱增加
B 寒冷刺激使產熱減少
C 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產熱增加
D 交感神經興奮可使產熱增加
E 環(huán)境溫度超過30℃可使產熱增加
395. 下述哪項因素不能使能量代謝增強
A 交感神經興奮
B 甲狀腺素
C 雄激素
D 入睡
E 寒冷刺激
396. 下述哪項與增加產熱無關
A 交感神經
B 骨骼肌
C 皮膚血管
D 褐色脂肪
E 甲狀腺激素
397. 下列哪種激素不加機體產熱
A 甲狀腺激素
B 腎上腺激素
C 孕激素
D 去甲腎上腺激素
E 雌激素
398. 下列哪項不會引起發(fā)汗速度加快
A 環(huán)境溫度高
B 環(huán)境濕度高
C 風速大
D 勞動強度大
E 精神緊張
399. 對于體溫調節(jié)指令傳出途徑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 通過交感神經調節(jié)皮膚血管舒縮
B 通過副交感膽堿能神經調節(jié)汗腺分泌
C 通過軀體神經改變骨骼肌活動
D 通過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jié)代謝率
E 通過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調節(jié)代謝率
400. 關于行為性體溫調節(jié),下列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 有意識地進行
B 以生理性調節(jié)為基礎
C 是對生理性體溫調節(jié)的補充
D 創(chuàng)設人工氣候環(huán)境不屬于此概念的范疇
E 跑步御寒是此種調節(jié)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