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肌肉收縮時,如后負荷越小,則
A 收縮最后達到的張力越大
B 開始出現(xiàn)收縮的時間越遲
C 縮短的速度越小
D 縮短的程度越大
E 完成的機械功越大
62. 肌肉在最適初長條件下進行收縮,可產(chǎn)生的張力最大,是因為
A 起作用的橫橋數(shù)量最多
B 每個橫橋釋放的能量最多
C ATP酶的活性最高
D 橫橋循環(huán)的速度最快
E Ca2+通道開放的數(shù)目最多
63. 正常成年人血液總量相當于體重的
A 8%
B 10%
C 12%
D 14%
E 16%
64. 體液約占人體重的
A 40%
B 50%
C 60%
D 70%
E 80%
65. 占體液總量最多的部分是
A 細胞內(nèi)液
B 組織間液
C 血漿
D 腦脊液
E 淋巴液
66. 50Kg體重的正常人的體液量與血量分別為
A 40L與5L
B 30L與4L
C 20L與3L
D 30L與2.5LE 20L與2.5L
67. 紅細胞比容是指紅細胞
A 與血漿容積之比
B 與血管容積之比
C 與白細胞容積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占的容積百分比。
68. 體液中蛋白質(zhì)濃度
A 細胞內(nèi)液>組織液>血漿
B 細胞內(nèi)液>血漿>組織液
C 血漿>組織液>細胞內(nèi)液
D 血漿>細胞內(nèi)液>組織液
E 組織液>細胞內(nèi)液>血漿
69. 組織液與血漿成分的主要區(qū)別是組織液內(nèi)
A 蛋白含量低
B 不含血細胞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
70. 機體細胞內(nèi)與組織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總滲透壓
B 膠體滲透壓
C Na+濃度
D K+濃度
E Cl-濃度
71. 全血的比重主要決定于
A 血漿蛋白含量
B 滲透壓的高低
C 紅細胞數(shù)量
D 白細胞數(shù)量
E NaCl濃度
72. 全血的粘滯性主要取決于
A 血漿蛋白含量
B 紅細胞數(shù)量
C 紅細胞疊連
D 白細胞數(shù)量
E NaCl濃度
73. 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
A 纖維蛋白原
B α球蛋白
C β球蛋白
D γ球蛋白
E 白蛋白
74. 正常成年人血漿的pH值為
A 6.35~6.45
B 7.05~7.15
C 7.35~7.45
D 7.65~7.75
E 8.35~8.45
75. 血漿的pH值主要決定于下列哪種緩沖對
A KHCO3/H2CO3
B K2HPO4/KH2PO4
C NaHCO3/H2CO3
D Na2HPO2/NaH2PO4
E 蛋白質(zhì)-Na+/蛋白質(zhì)
76. 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差時,將發(fā)生
A 溶血
B 血栓形成
C 紅細胞疊連加速
D 紅細胞脆性增加
E 紅細胞聚集
77. 紅細胞沉降率變大,多數(shù)是由于
A 血液粘滯性下降
B 紅細胞比容變小
C 血漿的白蛋白含量增多
D 血漿球蛋白與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多
E 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
78. 成年人的造血組織是
A 肝臟
B 脾臟
C 所有骨髓
D 脊椎骨、扁骨及長骨近端骨骺處骨髓
E 肝臟和骨髓
79. 人體主要造血原料是
A 鐵、維生素B12
B 鐵、維生素B12和葉酸
C 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B12
D 維生素B12和葉酸
E 鐵和蛋白質(zhì)
80.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缺少
A 鐵
B 維生素B12或葉酸
C 維生素B6
D 促紅細胞生成素
E 鐵和蛋白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