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下列因素中,( A )與鋼構件發(fā)生脆性破壞無直接關系。
A目鋼材屈服點的大小 B 鋼材含碳量 C 負溫環(huán)境 D 應力集中
12.反應鋼材的最大抗拉能力的是( D )。
A 比例極限 B 彈性極限 C 屈服強度 D 極限強度
13.鋼材的冷彎試驗是判別鋼材( C )的指標。
A強度 B塑性 C塑性及冶金質量 D 韌性及可焊性
14.鋼材經(jīng)歷了應變硬化應變強化之后( A )。
A 強度提高 B塑性提高 C 冷彎性能提高 D 可焊性提高
15.結構工程中使用鋼材的塑性指標,目前最主要用( D )表示。
A流幅 B 沖擊韌性 C可焊性 D 伸長率
16.下列情況屬于正常使用極限驗算的是( B )
A.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計算 B.梁的撓度驗算
C.受彎構件的彎曲強度驗算 D.螺栓連接的強度驗算
17.產(chǎn)生焊接殘余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C )
A. 鋼材的塑性太低 B. 鋼材的彈性模量太大
C. 焊接時熱量分布不均勻 D. 焊縫的厚度太小
18.在鋼結構連接中,常取焊條型號與焊件強度相適應,對Q345鋼構件,焊條宜采用( B )。
A E43型 B E50型 C E55型 D 前三種均可
19.板件的寬厚比加大,其臨界應力( B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變 D 關系不定
20.摩擦型高強度螺栓抗剪能力是依靠( C )
A栓桿的預拉力 B栓桿的抗剪能力 C被連接板件間的摩擦力 D栓桿被連接板件間的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