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結(jié)構(gòu)工程師 >> 一級結(jié)構(gòu) >> 一級基礎(chǔ) >> 模擬試題 >> 2017年一級注冊結(jié)構(gòu)工程師基礎(chǔ)知識模擬練習題(11)

2017年一級注冊結(jié)構(gòu)工程師基礎(chǔ)知識模擬練習題(11)_第2頁

中華考試網(wǎng)  [ 2017年5月10日 ]  【

  11、下圖示懸臂梁和簡支梁長度相同,關(guān)于兩梁的Q圖和M圖有:

  (A)Q圖和M圖均相同;

  (B)Q圖和M圖均不同;

  (C)Q圖相同,M圖不同;

  (D)Q圖不同,M圖相同。

  答案:(A)

  解析:畫出兩者的內(nèi)力圖可知,答案為(A)

  12、下圖所示三根簡支梁,跨中均受集中力P作用,若它們的跨度之比為11:l2:l3=1:2:3,其余條件相同時,它們最大撓度之間的比例為:

  (A) f1:f2:f3=1:2:3;

  (B) f1:f2:f3=1:4:9;

  (C) f1:f2:f3=1:8:27;

  (D) f1:f2:f3=1:16:8。

  答案:(C)

  解析:圖示簡支梁跨中受集中力P作用,跨中撓度與梁的跨度的立方成正比

  13、受力物體內(nèi)一點處,其最大剪應力所在平面上的正應力:

  (A)一定為最大;

  (B)一定為零;

  (C)不一定為零;

  (D)一定不為零。

  答案:(C)

  解析:做應力圓可知,最大剪應力所在平面上的正應力不一定為零。

  14、如圖所示,折板承受靜水壓強,哪個壓強分布圖是正確的?

  答案(D)

  解析:利用靜水壓強公式p=p0+ρgh,可知D點以下折板上各點承受的靜水壓強都相等

  15、如下圖所示,靜止水體中A、B兩點,距水面距離分別為h1,h2,液面壓強p0=0,A點的壓強水頭為:

  (A)h1;

  (B)h2;

  (C)h2-h1;

  (D)0

  答案(A)

  解析:利用靜水壓強公式p=p0+ρgh,可得A點的靜水壓強為ρgh1;進而根據(jù)壓強水頭的定義可知,A點的壓強水頭為h1。

  16、流線是( )運動的軌跡線。

  (A)數(shù)個質(zhì)點;

  (B)某一質(zhì)點;

  (C)流體;

  (D)流體質(zhì)點。

  答案(C)

  解析:由定義,流線是流體質(zhì)點運動的軌跡線

  17、流體運動按接觸壁面情況可分為:

  (A)有壓流、無壓流和射流

  (B)有壓流和無壓流

  (C)無壓流和射流

  (D)有壓流、和射流

  答案(A)

  解析:流體運動按接觸壁面情況可分為:有壓流、無壓流和射流。流體過流斷面的周界為壁面包圍,沒有自由表面,流體在壓力下流動稱有壓流或壓力流。一般給水管道、供熱管道均為壓力流。流體過流斷面的壁和底為壁面包圍,具有自由表面稱無壓流(重力流)。例如,天然河道的流動和排水管(非滿流)中的流動是在重力作用下并具有自由表面的流動屬無壓流。流體經(jīng)孔口或消火栓的管嘴噴射到某一空間,由于運動的流體脫離了原來限制它的固體邊界,在充滿流體的空間繼續(xù)流動的這種流體運動稱射流。如水經(jīng)孔口射人大氣的水流運動

  18、如下圖,從水位恒定的水箱接出水管,水管上裝閥門,若關(guān)小閥門,則:

  (A)閥門斷面中心壓強增大,流速不變;

  (B)閥門斷面中心壓強不變,流速增大;

  (C)閥門斷面中心壓強增大,流速減小;

  (D)閥門斷面中心壓強減小,流速增大。

  答案(D)

  解析:水箱的水位恒定,故為恒定流,故水管的流量恒定,關(guān)小閥門后,出水面積變小,故流速增大,再根據(jù)能量方程,斷面中心壓強減小

  19、如圖所示,從水箱引水管道的ABC段直徑相等,均為200mm,CD末端直徑為100mm,AB,BC,CD段的水頭損失分別為5,3 ,2 (v指ABC段的流速),則管道中的流量Q為:

  (A) Q=0.136m3/s;

  (B) Q=0.221m3/s;

  (C) Q=0.161m3/s;

  (D) Q=0.301m3/s。

  答案(A)

  解析:以自由水面為基準面,根據(jù)能量方程可知(設D處流速為vD),0=-25+vD2/2g+5+3 +2 ,再由連續(xù)性方程,vD×0.1×0.1=v×0.2×0.2,聯(lián)立兩方程得,v=4.341(m/s),故管道中的流量Q=v×(π×0.22/4)=0.136(m3s)。

  20、工程上判別層流與紊流采用:

  (A)上臨界流速;

  (B)下臨界流速;

  (C)上臨界雷諾數(shù)

  (D)下臨界雷諾數(shù)。

  答案(D)

12 3
糾錯評論責編:sunshine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考試題庫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伊川县| 肃南| 洛川县| 巴里| 新民市| 新昌县| 江源县| 秦皇岛市| 仁怀市| 霍邱县| 西峡县| 泽普县| 南川市| 那曲县| 木兰县| 乃东县| 吉木萨尔县| 德州市| 新郑市| 贡嘎县| 山丹县| 潞城市| 昭苏县| 通江县| 罗甸县| 小金县| 大英县| 丹棱县| 六安市| 台中市| 运城市| 金塔县| 兰考县| 平顶山市| 温宿县| 渑池县| 威信县| 黄陵县| 镇巴县| 大宁县|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