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側(cè)面角焊縫的計算長度不宜大于( B )
(A)40hf (B)60hf (C)80hf (D)120hf
12.角焊縫的計算長度不得小于( A )
(A)8hf和40mm (B)8hf和25mm
(C)60hf和40mm (D)60hf和25mm.
13.鋼結(jié)構在搭接連接中,搭接長度不得小于焊件較小厚度的( B )。
(A)4倍,并不得小于20mm; (B)5倍,并不得小于25mm;
(C)6倍,并不得小于30mm; (D)7倍,并不得小于35mm.
14.直角角焊縫的有效厚度he=( A )hf.
(A)0.7 (B)1 (C)1.2 (D)1.4
15.在軸心力作用下,角鋼與鋼板連接的肢背焊縫與肢尖焊縫所承受的內(nèi)力之比近似為( D )。
(A)0.5 (B)1 (C)1.5 (D)2
16.受拉( A )對接焊縫可不計算焊縫強度。
(A)一級和二級 (B)一級和三級 (C)二級和三級 (D)三級
17. 對接焊縫一般只在( D )情況下,才須進行強度計算。
(A)三級焊縫 (B)三級焊縫受壓 (C)三級焊縫受剪 (D)三級焊縫受拉
18.對接焊縫采用不同的坡口形式并非是為了( D )。
(A)便于施焊 (B)節(jié)省焊料 (C)降低殘余應力 (D)提高焊縫強度
19.發(fā)現(xiàn)未用引弧板施焊對接二級直焊縫的強度不足時,采用( C )措施效果不大。
(A)改用引弧板 (B)改用斜焊縫
(C)改用一級焊縫 (D)將拼接放在內(nèi)力更小的部位
20.對接焊縫采用引弧板是為了( D )。
(A)便于施焊 (B)消除殘余應力 (C)節(jié)省焊料 (D)消除弧口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