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室溫下,水的電離達到平衡:H2O??H++OH-。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將水加熱,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KW不變
B.向水中加入少量鹽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H+)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H-)=c(H+)
解析:本題考查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加熱時,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KW增大,A項錯誤;加入少量鹽酸,水的電離平衡逆向移動,但c(H+)增大,B項正確;加入少量NaOH固體,水的電離平衡逆向移動,但c(OH-)增大,C項錯誤;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c(H+)減小,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c(OH-)增大,c(OH-)>c(H+),D項錯誤。
答案:B
2.(2015·山西山大附中期中)25 ℃時,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和c(OH-)的乘積為1×10-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溶液的pH可能是5 B.此溶液不存在
C.該溶液的pH一定是9 D.該溶液的pH可能為7
解析:由題意可知該溶液中水電離產生的c(H+)=c(OH-)=1×10-9 mol·L-1,該溶液中水的電離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堿溶液。若為酸溶液,則pH=5;若為堿溶液,則pH=9,故A項正確。
答案:A
3.(2015·河北冀州中學第四次月考)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中:MnO、Al3+、C2H5OH、SO
B.水電離出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中:Ca2+、NH、Cl-、SiO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Al3+、NO、ClO-
D.c(NaHCO3)=0.1 mol·L-1的溶液中:K+、C6H5O-、SO、CO
解析:A項,使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條件下MnO能與C2H5OH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B項,水電離出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呈酸性或堿性,酸性條件下SiO不能大量存在,堿性條件下NH不能大量存在,且Ca2+與SiO反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項,c(H+)/c(OH-)=1012的溶液呈酸性,ClO-與H+反應生成次氯酸而不能大量共存;D項,所給離子均不反應,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
答案:D
4.(2015·河北正定模擬)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鹽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條件下,有關上述溶液的比較中,不正確的是( )
A.水電離的c(H+):①=②=③=④
B.若將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則消耗溶液的體積:②>③
C.等體積的①、②、④溶液分別與足量鋁粉反應,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解析:①、②、④相比溶液中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相等,但醋酸是弱酸,溶液的濃度遠大于鹽酸的濃度,而2OH-~3H2,2H+~H2,所以②生成的氫氣的量最少,C錯誤。
答案:C
5.(2015·廣東理綜)準確移取20.00 mL某待測HCl溶液于錐形瓶中,用0.10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裝入NaOH溶液進行滴定
B.隨著NaOH溶液滴入,錐形瓶中溶液pH由小變大
C.用酚酞作指示劑,當錐形瓶中溶液由紅色變無色時停止滴定
D.滴定達終點時,發(fā)現(xiàn)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懸滴,則測定結果偏小
解析:A項,滴定管洗滌后還需用NaOH溶液潤洗;B項,隨著NaOH溶液滴入,溶液的pH由小變大;C項;酚酞滴入待測HCl溶液中,溶液是無色的,當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時停止滴定;D項,尖嘴部分的懸滴并未與待測HCl溶液反應,但已被計算在消耗的NaOH溶液的體積中,從而使測定結果偏大。
答案:B
6.(2015·山東萊州期末,14)室溫時,關于下列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0×10-3 mol·L-1鹽酸的pH=3,1.0×10-8 mol·L-1的鹽酸pH=8
B.pH=a的醋酸溶液稀釋1倍后,溶液的pH=b,則a>b
C.pH=12的氨水和pH=2的鹽酸等體積混合,混合液的pH<7
D.1 mL pH=1的鹽酸與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則NaOH溶液的pH=11
解析:室溫時酸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8,故A項錯誤;醋酸溶液稀釋后c(H+)降低,pH增大,所以a7,故C項錯誤;由混合后pH=7可得1 mL×10-1 mol·L-1=100 mL×c(OH-),c(OH-)=10-3 mol·L-1,則NaOH溶液的pH=11,故D項正確。
答案:D
7.(2015·重慶理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鈉能增大醋酸的電離程度
B.25 ℃時,等體積等濃度的硝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 ℃時,0.1 mol·L-1的硫化氫溶液比等濃度的硫化鈉溶液的導電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解析:A項,醋酸電離的方程式為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CH3COONa,增加了CH3COO-的濃度,從而使醋酸電離平衡逆向移動,抑制了醋酸的電離;B項,等體積等濃度的硝酸與氨水混合生成NH4NO3,NH4NO3中NH能水解:NH+H2O??NH3·H2O+H+,溶液應呈酸性,則pH<7;C項,溶液的導電能力是由溶液中離子總濃度大小決定的,H2S為弱電解質,Na2S為強電解質,所以等濃度的H2S溶液和Na2S溶液,Na2S溶液導電能力強;D項,在相同條件下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所得溶液中c(Cl-)>c(I-)。
答案:C
8(2015·山東棗莊中學3月模擬)下圖為不同溫度下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已知pOH=-lgc(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和T2的關系是:T1>T2
B.KW的關系是:B>C>A=D=E
C.A點到D點:加入少量酸可實現(xiàn)
D.T2時:pH=2的硫酸與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呈中性
解析:A點的c(H+)、c(OH-)大于B點,A點KW比B點高,故T1C>B,B項錯誤;A點到D點c(H+)增大,KW不變,加入少量酸可實現(xiàn),C項正確;若在常溫下,pH=2的硫酸與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呈中性,T2不是常溫,故D項錯誤。
答案:C
9.(2015·山東實驗中學第四次診斷)常溫下,下列溶液的離子濃度關系式正確的是( )
A.pH=4的氯化銨溶液中:c(H+)=c(NH2·H2O)=1×10-4 mol·L-1
B.pH=a的HCl溶液,稀釋10倍后,其pH=b,則a=b-1
C.pH=2的HF溶液與pH=12的NaOH溶液體積比11混合:c(Na+)=c(F-)>c(H+)=c(OH-)
D.pH相同的①NaOH、②NaClO兩種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①<②
解析:氯化銨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c(H+)+c(NH)=c(OH-)+c(Cl-),物料守恒為c(Cl-)=c(NH)+c(NH3·H2O),二者結合可得:c(H+)=c(OH-)+c(NH3·H2O),故A項錯誤;當a=b時,pH=6的HCl溶液稀釋10倍后,其pH<7,不會等于7,故B項錯誤;pH=2的HF溶液與pH=12的NaOH溶液體積比11混合后,HF過量,溶液顯酸性,則c(H+)>c(OH-),故C項錯誤;氫氧化鈉抑制了水的電離,次氯酸鈉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水解促進了水的電離,則水的電離程度:①<②,故D項正確。
答案:D
10(2015·南昌一檢)常溫下,如圖是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HA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線。下列相關的說法錯誤的是(忽略滴定前后體積變化)( )
A.由圖可知HA是一種弱酸,且Ka=1.0×10-5
B.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ac(A-)>c(OH-)>c(H+)
解析:本題考查電解質溶液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計算能力。由圖象中0.1000 mol/L的HA溶液的pH=3可知HA為弱酸,電離常數Ka====1.0×10-5,A項正確;酸電離出的H+濃度:a>b,而酸電離出的H+抑制了水的電離,故水電離出的H+濃度:ac(A-)>c(OH-)>c(H+),D項正確。
答案:C
11.25 ℃,某濃度的鹽酸、氯化銨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分別為1.0×10-a mol·L-1、1.0×10-b mol·L-1,這兩種溶液的pH之和為( )
A.14-a+b B.14+a+b
C.14-a-b D.14+a-b
解析:本題考查了水的電離與溶液的pH,意在考查考生對電離和pH概念的理解及計算能力。鹽酸中水電離出的H+與溶液中的OH-濃度相同,故該濃度的鹽酸中c(H+)= mol·L-1=1.0×10-14+a mol·L-1,故其pH=14-a;氯化銨溶液中H+完全來自水的電離,即c(H+)=1.0×10-b mol·L-1,故其pH=b,因此兩種溶液的pH之和為14-a+b,即A項正確。
答案:A
12已知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離子積常數關系為:KW(B)>KW(A)>KW(C)>KW(D)
B.向水中加入醋酸鈉固體,可以從C點到D點
C.B點對應的溫度下,pH=4的硫酸與pH=10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的pH=7
D.升高溫度可實現(xiàn)從C點到D點
解析:依據題圖分析可知,KW(A)>KW(B)>KW(C)=KW(D),故A錯誤;向水中加入醋酸鈉固體,溶液中c(OH-)變大,c(H+)變小,故B正確;常溫下,pH=4的硫酸和pH=10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7,B點對應溫度不是常溫,故C錯誤;升高溫度,c(H+)、c(OH-)均應增大,且保持c(H+)=c(OH-),故D錯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