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
13.如圖甲是基因型為AaBB的生物細(xì)胞分裂示意圖,圖乙表示由于DNA中堿基改變導(dǎo)致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酸發(fā)生改變的過程,圖丙為部分氨基酸的密碼子表。據(jù)圖回答:
第一個字母 第二個字母 第三個字母 U C A G A 異亮氨酸異亮氨酸異亮氨酸甲硫氨酸 蘇氨酸蘇氨酸蘇氨酸蘇氨酸 天冬酰胺天冬酰胺賴氨酸賴氨酸 絲氨酸絲氨酸精氨酸精氨酸 U C
A
G 丙
(1)據(jù)圖甲推測,此種細(xì)胞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的變異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真核生物細(xì)胞中圖乙中Ⅱ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丙提供了幾種氨基酸的密碼子。如果圖乙的堿基改變?yōu)閴A基對替換,則X是圖丙氨基酸中____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乙所示變異,除由堿基對替換外,還可由堿基對________導(dǎo)致。
(4)A與a基因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基因中________不同。
解析:圖甲為減數(shù)分裂,可發(fā)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變異類型。圖Ⅱ為轉(zhuǎn)錄,主要發(fā)生在細(xì)胞核,除此之外,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可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堿基對排列順序不同。
答案:(1)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2)細(xì)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3)絲氨酸 需同時替換兩個堿基 增添或缺失
(4)堿基對排列順序(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
14.(2014·福州模擬)某科研小組對野生純合小鼠進行X射線處理,得到一只雄性突變型小鼠。對該鼠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性狀是由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的某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該小組想知道突變基因的顯隱性和在染色體中的位置,設(shè)計了如下雜交實驗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將下列方案補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慮性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相應(yīng)基因用D、d表示。)
(1)雜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統(tǒng)計:觀察并將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數(shù)量填入下表。
野生型 突變型 突變型/(野生型+突變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3)結(jié)果分析與結(jié)論:
、偃绻鸄=1,B=0,說明突變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谌绻鸄=0,B=1,說明突變基因為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廴绻鸄=0,B=________,說明突變基因為隱性,且位于X染色體上;
、苋绻鸄=B=1/2,說明突變基因為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突變性狀為________,該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
解析:讓該突變型雄鼠與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子代中雄性全為突變型小鼠,雌性全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子代中雄性全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為突變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隱性,子代中雄性全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變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突變后性狀發(fā)生改變,說明突變性狀為顯性性狀,該個體的基因型為XDYd或XdYD。
答案:(1)讓突變型雄鼠與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體上、陲@性 X染色體上、0、茱@性 常染色體上 (4)顯性性狀 XDYd或Xd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