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 (10分)如圖甲所示為物質出入細胞的示意圖,乙所示為運輸方式與濃度的關系,請據(jù)圖回答:
(1)A代表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在a~e 5種過程中,代表被動運輸?shù)氖莀_______,代表主動運輸?shù)氖莀_______,它們可用圖乙表示的是________。
(3)維生素D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應是圖中編號a~e中的________;葡萄糖從腸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過程是圖中編號a~e中的________。
(4)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B的厚度變小,這說明B具有________。細胞膜從功能上來說,它是一層________膜。
解析:(1)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組成,細胞膜表面還有鏈狀的多糖分子,能與蛋白質結合成為糖蛋白,也可和脂質分子結合成糖脂。據(jù)圖分析知,A代表蛋白質分子,B代表磷脂雙分子層,C代表多糖。(2)a~e 5個過程中,b、c、d穿膜不需細胞供能,故是被動運輸,它們的運輸動力是膜內(nèi)外該物質的濃度差,但協(xié)助擴散還受細胞膜上載體蛋白數(shù)量的限制,故b是自由擴散,c、d是協(xié)助擴散;a~e中的a、e兩種方式需載體蛋白且需消耗能量,其運輸方式應屬主動運輸。乙圖中物質運輸速率與細胞外濃度呈正相關,故表示自由擴散。(3)維生素D為脂溶性物質,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所以為b;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是主動運輸,所以為a。(4)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B厚度變小,說明磷脂雙分子層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這種現(xiàn)象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細胞膜從功能上來說最重要的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答案:(1)蛋白質 磷脂雙分子層 多糖
(2)b、c、d a、e b
(3)b a
(4)流動性 選擇透過性
22. (10分)[2015·濱州模擬]下面圖1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內(nèi)甲、乙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其中數(shù)字代表過程,A、B、C代表物質);圖2表示當光照和CO2濃度足夠的條件下,溫度對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中實線表示光照時CO2的消耗量,虛線表示黑暗時CO2的產(chǎn)生量。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甲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為________,該生理過程的能量變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過程中A消耗于該過程的第________階段,其發(fā)生的場所為________。乙過程產(chǎn)生的水中的氫來源于________(不考慮中間產(chǎn)物)。
(2)圖1中,若甲過程其他條件不變,光照由強變?nèi)酰瑒t短時間內(nèi)中間產(chǎn)物C3的含量將________(增加、減少、不變)。
(3)由圖2可知,與________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相關酶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晝夜不停地光照,圖2植物在溫度為________條件下,植物生長狀況達到最佳。若在此溫度條件下,每天交替進行12 h光照、12 h黑暗處理,則該植物在24 h內(nèi)積累的葡萄糖為________mg(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解析:(1)甲代表了整個光合作用的過程,場所是葉綠體,該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乙過程為有氧呼吸的過程,前兩個階段所產(chǎn)生的[H]與氧結合成水是第三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內(nèi)膜,第一、二階段都有[H]的產(chǎn)生。(2)光照由強變?nèi),光反應階段所產(chǎn)生的[H]和氧的量減少,C3的還原反應減慢,但來源不變,因此含量將增加。(3)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在30 ℃,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是40 ℃,所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敏感,相關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4)在30 ℃時,CO2的吸收量最多,意味著有機物的積累量達到最大,植物生長狀況達到最佳。在光照的12 h從外界吸收的CO2的量是5×12=60 mg,12 h的黑暗細胞呼吸只能釋放3×12=36 mg的CO2,最終被固定的CO2的量為60-36=24 mg,根據(jù)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葡萄糖的化學反應式,可計算出24 h積累的葡萄糖的量是16.4 mg。
答案:(1)葉綠體 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三 線粒體內(nèi)膜 葡萄糖和水
(2)增加
(3)光合 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30 ℃ 16.4
23. (6分)[2015·亳州模擬]某研究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研究。圖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來讀取液面的高度(假設水壓對氣體體積變化的影響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
a.將10 mL酵母菌培養(yǎng)液和10 mL加熱煮沸后冷卻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分別加入甲、乙兩個燒杯中。
b.將甲、乙兩個燒杯分別放入氣密性完好的兩個氣球中,排盡空氣后分別向兩個氣球內(nèi)注入等量且適量的氧氣,扎緊氣球保持密閉狀態(tài),再分別放入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中。
c.兩組裝置均放入20 ℃恒溫水浴中。從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溫水,調節(jié)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分析:
①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
、趯嶒瀯傞_始的短時間內(nèi),兩組裝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垡欢螘r間后,裝有甲燒杯的裝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兩個實驗的唯一差別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是否煮沸,所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是否煮沸,因變量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是否產(chǎn)生氣體及引起的玻璃管液面高度的變化。甲裝置中利用的底物是葡萄糖,開始進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與產(chǎn)生CO2的量相等;隨O2的消耗,裝置內(nèi)的酵母菌開始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使氣球體積增大。乙裝置中酵母菌已經(jīng)死亡,不進行細胞呼吸。
答案:①酵母菌培養(yǎng)液是否煮沸 是否產(chǎn)生氣體及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的變化
②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產(chǎn)生的CO2相等,氣球體積不變;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進行細胞呼吸
、凵仙〖字薪湍妇鸁o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使氣球體積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