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8分)
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11—14題
漢語的無奈 李國文
我很欽佩前人想象力之豐富,把埃及法老的陵寢,譯成“金字塔”,把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標(biāo)志,譯成“十字架"。不僅符合嚴(yán)復(fù)“信、達(dá)、雅"的譯文要求,而且充分體現(xiàn)出漢字的象形功能。我也很詫異時下翻譯家應(yīng)急能力之不足,對于紛至沓來的的新事物,表現(xiàn)得束手無策。所以,報紙、刊物、書報,特別是電視、“VCD"、“DVD"、 “SDVD”,除專業(yè)工作者,誰都搞不清楚是什么東西的譯文,一個勁地襲擊過來,更甭說什么“卡位OK",什么“BP機(jī)“,老祖宗倉頡再世,看到這些洋字碼登堂入室,夾在方塊字中間,一定會發(fā)出九斤老太之憾吧!
漢語擁有五千年的使用歷史,擁有差不多占地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使用者,是世界上強有力的語種之一。在與外部世界交流的過程中,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存在對應(yīng)上的困難。其浩如煙海的字詞語匯,其豐厚廣博的文化積累,其涵蓋世象萬物的充分表現(xiàn)力,幾乎沒有它不可轉(zhuǎn)譯的東西。我不相信,漢語到了這等無奈的地步,成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dāng)?shù)字隨意馳騁的天下,長此以往,漢字不將成為一種大雜燴文字了嗎?
漢字除了講究自身架構(gòu)的美外,還很在乎通篇謀劃的美,弄兩個不三不四的洋字,夾在其中,實在大煞風(fēng)景。真像吃米飯時,嚼著一顆石子似的硌牙,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漢字的方塊字的特點,對于外來語,從來是不大親和的,全世界都稱“TV”,漢語卻說“電視”,曾經(jīng)音譯的“萊塞”或“鐳射”,終于還是被“激光”壓倒了。即使非用不可的外來語,國人也會努力使其本土化,成為漢字狀態(tài)。例如“冰激淋”,例如“咖啡”,采取音意并譯,或直接音譯,如古人譯“葡萄”、“菠蘿”、“胡同”、“涅槃”一樣。其實,中古時期,那些翻譯佛經(jīng)的僧人,比起現(xiàn)在翻譯電器名稱的語言專家,要困難得多。但他們寧肯造字,也絕不在漢字中夾用梵文,破壞方塊字完整之美。我敢冒昧地猜斷,那些能夠忍受漢字中夾雜洋字碼者,十有八九,毛筆字肯定寫得不怎么樣。正是由于他們對書法的一竅不通,才出現(xiàn)不用“世貿(mào)組織”,而用“WTO”,用“DNA”,而不用“遺傳基因”等別扭情況。
像“功夫”、“豆腐”傳到西方去,成了他們的外來語,但人家采取直接音譯的方法,而不是將漢字嵌在英文或法文當(dāng)中,難道不能引發(fā)我們一些思考嗎?因此,夾用外國字母,不僅僅是文字的規(guī)范化問題、書面的形象美觀問題,更大程度上,是關(guān)系到一個國家的、一個民族自身的文化尊嚴(yán)的問題,是絕不應(yīng)該等閑視之的。
11.下列屬于“漢語的無奈”一說的兩項( )(4分)
A.時下翻譯家應(yīng)急能力之不足,對于紛至沓來的新事物,表現(xiàn)得束手無策。
B.漢字的方塊字的特點,對于外來語,從來是不大親和的。
C.電器名稱出現(xiàn)“VCD”、“DVD”、“SDVD”的現(xiàn)象。
D.不用“世貿(mào)組織”,而用“WTO”,用“DNA”,而不用“遺傳基因”等別扭情況。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4分)
A.作者贊賞前人翻譯外來語的水平,并主張一切外來語進(jìn)入漢語系統(tǒng),都要通過意譯或音譯使其成為漢字狀態(tài)。
B.文章認(rèn)為現(xiàn)代漢語可轉(zhuǎn)譯世界上的一切其他語種,不可能存在對應(yīng)上的困難。
C.作者認(rèn)為漢字具有間架結(jié)構(gòu)形體美,通篇謀劃的形式美,而洋字則屬于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的粗劣文字。
D.漢子的方塊字特點對外來語“不大親和”主要表現(xiàn)在:國人總是通過意譯或音譯使其“漢化”,而不允許以其自身原貌出現(xiàn)漢字之列。
E.讀罷此文我們知道:愿意忍受漢字中夾雜洋字碼的人,都是對書法一竅不通的人。
13.文中第一段“發(fā)出九斤老太之憾”,這里作者借指什么含義?(5分)
14.第四段說漢語中夾用外國字的危害,具體的危害是什么?(5分)
四、(15分)
說明:請從下面兩篇文章中選擇一篇閱讀,作答前填上文本序號“(一)”或“(二)”。
(一) 閱讀下面的游記,完成15~17題。
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紅日,可把它五彩的光華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現(xiàn)著一片冷清清的鉛色,天空也云氣沉沉。難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風(fēng)雨來阻擋么?
好久以來“故鄉(xiāng)”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里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圣地。
湖水輕輕地拍岸,像是贊同我的決心,天空也對我顯出無可奈何的氣色。七點鐘我們就從北山下乘車前去。這時云霧漸漸稀散,清風(fēng)吹送著月桂的芳香,陽光從薄云后面透射出來,像放下輕輕的紗帳,愛護(hù)似的,籠罩著大地。
汽車一轉(zhuǎn)彎,將要到錢塘江大橋了,我看見高大的六和塔,巋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崗上,背負(fù)著遠(yuǎn)山與高空,下臨浩渺的白水,氣象非常雄偉。
在高樓錢塘江大橋有兩層,底層走火車,上層走汽車,因此說像高樓一樣的大橋。一樣的大橋上,俯看江水,像一條瀟灑的闊帶,從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來,越流越寬,向東長逝,到眼睛所能見到的盡頭,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壯麗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車在奔馳,風(fēng)在歡笑,將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壓在整片大地上。遠(yuǎn)處是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靜,我們的車子奔跑著,遠(yuǎn)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著賽跑;蕭山、河橋,剛剛落到眼前,卻又遠(yuǎn)遠(yuǎn)退到車的后面。
中午到了紹興城。
我們走在青石鋪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這樣嚴(yán)肅又歡愉,眼睛四處張望,處處都像有生動的故事在牽引人。
一片粉墻反映著白日的光輝。新臺門的門口簇?fù)碇蝗杭t領(lǐng)巾。他們一看到新來的客人,便又簇?fù)磉^來,牽牽客人的衣袖,撫弄客人的圍巾,親密地交談,并爭先要領(lǐng)路。我就和這些孩子們一道擁進(jìn)了黑漆的大門。
這是一座古老樸素的房屋,空闃無人,可是,這方桌,這條臺,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就是在這座房子里,魯迅先生幼年和農(nóng)民兒子結(jié)成朋友;在父親的病中分擔(dān)了母親的憂愁;從這里他認(rèn)識了封建社會的欺騙與毒辣;被侮辱與損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歲的時候,在一個刮風(fēng)下雨的早晨,帶了一點簡單的行裝,辭別了母親,走出這座黑漆大門,奔向他一生戰(zhàn)斗的長途。
百草園是芳草萋萋的后院。這是幼年魯迅的樂園。孩子們在園里跑著,笑著,在那兒尋覓,可還有像人形一樣的何首烏?他們又圍在亭子旁邊,仰著頭,望著塑像;孩子們的臉,像朝陽照耀下初開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樣的明亮,亮著無限親切愛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畫的小石橋把我和孩子們引到三味書屋。書房里的陳設(shè),正像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一樣,正中的書桌上,現(xiàn)在還放著壽老先生手抄的唐詩。好像這兒剛剛放學(xué),老先生和學(xué)生們都吃飯去了。
今天,我們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課室,有了大片的草地,還有細(xì)沙鋪成的球場。他們有了自由廣闊的天地。我這樣想著。突然在腦中出現(xiàn)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著因襲的重?fù)?dān),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我撫摸著身邊一個孩子的頭發(fā),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尋思,一只小手伸過來了,又一只,又一只。原來時間已經(jīng)不早,他們要整隊回去了。我們熱情地握手,說著:我們還要見面。
回來的路上,我們讓車在河邊慢慢開行。在靜靜的黃昏里,發(fā)光的小河上,滑著一只烏篷船。船尾坐著一個農(nóng)民,戴著氈帽,有節(jié)奏地劃動一根大槳。河岸上,有時是稻田,有時又是開著紅花、黃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塊石板,牧童從牛角間爬上爬下,牛萬般溫存地馴服著。
我不知道這可就是著名的山陰道?
魯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寫過: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lán),農(nóng)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凡是我所經(jīng)過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來應(yīng)該是這樣和平、美麗,而且光明,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時代里,人們只能在朦朧的夢中見到,即使是夢,也被打碎!
今天,魯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朧中看見的"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到處出現(xiàn)了。并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于無窮"。
轉(zhuǎn)過山路,就看見了反映出幕天幽藍(lán)色的湖水。遠(yuǎn)處城市,電燈通明,烘托著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選自《中年百年游記精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動)
15.“好久以來,‘故鄉(xiāng)’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xiāng)”一詞的含義是什么?(3分)
16.作者在文中引述魯迅先生所說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于無窮”這一句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分)
17.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25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6分)
(1)簡析《在山陰道上》謀篇布局的技巧
(2)簡析《在山陰道上》聯(lián)想的巧妙運用
(3)簡析《在山陰道上》景物描寫的特色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
話說中國女足
主持人:豐色
參與人:凌微——婦聯(lián)工作人員
艾子——業(yè)余足球愛好者
孫強——球迷
豐:今天我們來換一個視角,從民族和文化方面討論中國女人和美國女人,討論兩國的女子足球。
孫:要我說中國的女性天生就是運動家。最近一站女子羽毛球,中國包攬了前四名;女子乒乓球,奪個冠軍就好像去買一把空心菜。(眾笑)女子國際象棋,謝軍嚇得對手躲在美國跟個老鼠私的......為什么?因為咱們中國的女人有吃苦耐勞的天性,底蘊足。敢問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婦女像中國女人,承受了這么長期而又深重的苦難?沒有!所以說運動成績是上蒼對中國婦女的一點安慰和補償。想想吧,運動的艱難、訓(xùn)練的辛苦同幾千年的生存考驗相比算得了什么?別過婦女吃不了的苦,咱中國女人只當(dāng)是度假休閑!
凌:眼下流行一種觀點認(rèn)為,別看目前中美女子足球勢均力敵,再過若干年美國就會全面超越我們,因為美國現(xiàn)有800萬女子在踢足球,而我國的幾億婦女卻在忙于賺錢和美容。對此我不能茍同。不錯,我們的足球人口是比美國少,然而中國婦女的精神力量強大得可怕.秋瑾是一種什么精神?劉胡蘭、趙一曼又是一種什么精神?法國圣女貞德,無非是不妥協(xié)不投降,就被西方國度尊為神明;那我們的女媧呢?敢補天,敢向上蒼和大自然拼爭.在中國女性中,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一脈相承的,從女媧到孟姜女,從張海迪、桑蘭到邵云環(huán)。所以我們的女足能在野狼出沒的惡劣條件下起步,短短十幾年就可以同世界任何強隊分庭抗禮。美國女人行嗎?她們?nèi)狈咽繑嗤蟮膽K烈和犧牲精神,足球人口再多也僅屬于技術(shù)層面,不是以轉(zhuǎn)化為民族性的文化精華。
艾:足球是一種資源共享的通用文化,必須同本國的民族特性有機(jī)結(jié)合。挪威女足有"北歐海盜"的大刀闊斧,德國女足有"德意志戰(zhàn)車"的精密嚴(yán)謹(jǐn),巴西女足浪漫華美,尼日利亞女足激情奔放,中國女足玩得太極,以柔克剛,綿里藏針,后發(fā)制人,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而我先動......美國女足有什么特點?誰都學(xué),又誰都學(xué)不像,典型的"自學(xué)成才",缺少師承門派,其特點近似于男足。(眾笑)別看他們有八百萬眾,缺了底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眾笑,鼓掌)美國女人崇尚個性自由,中國女性慣于忍辱負(fù)重;美國女人受大工業(yè)分工協(xié)作影響,中國女性受團(tuán)隊精神熏陶,半斤八兩,各有所長。要說區(qū)別,我們有幾千年的文化,孟姜女一哭就把萬里長城跟麻將"推倒糊"似地給哭倒了,眼淚比地震還厲害(眾笑),換個美國女人試試看?她們的文化總共才有二三百年,還是從世界各地帶過來拼湊而成的,能編出一個湯姆叔叔就算不錯啦。(眾笑)我們學(xué)校有名美籍女外教,沒事也喜歡和我們斗一斗"腳法"。她長得人高馬大,有相當(dāng)?shù)?噸位",凈重大概超過一百五十斤。(眾笑)和她踢球在對抗方面總吃虧,常想自己要像女俠會輕功就好了,或者會什么硬氣功也行,一發(fā)功就讓她變成"紙老虎"。(眾笑)今天聽你們這么一分析,才知道這就是民族性,這就是文化。真的,踢足球要把太極拳法融進(jìn)去多好,哪怕你三頭六臂我也自有辦法對付。
豐:言猶未盡。中國女足的崛起的卻有民族文化方面的因素,但也不排除博采眾家,吸收世界足球先進(jìn)手段的重要作用。時間證明:中國女性"玩得轉(zhuǎn)"的遠(yuǎn)不止足球,中國女足僅僅是中國女性在文化特質(zhì)上的一個縮影。
15.上文中,孫、凌、艾、豐四人的觀點分別是什么?(4分)
16.從四人的談話中看,中美足女各有什么特點?(4分)
17.文中所說的湯姆叔叔是師陀夫人的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主人公。文章說”能編出一個湯姆就算不錯啦”,意思是什么?是一種什么語氣和感情色彩?你同意他的看法嗎,請簡要說明理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