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稅務師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稅務師 >> 財務與會計 >> 模擬題 >> 文章內容

2018年稅務師考試《財務與會計》基礎習題4_第6頁

來源:考試網  [2018年2月2日]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 B

  [解析] 投資報酬率K=Kf+Kr=Kf+β×V,根據相似項目的報酬率和標準離差以及無風險報酬率,可以計算出相似的風險報酬系數β=(15%-8%)/50%=0.14,從而可以計算出該新項目的投資報酬率8%+45%×0.14=14.3%。

  2

  [答案] C

  [解析] 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720/360×45×8%=7.2(萬元)

  3

  [答案] A

  [解析] 集團平均凈資產=34 993.75÷55%=63 625(萬元)

  丙公司平均凈資產=63 625×(1-55%-8%)=23 541.25(萬元)

  集團凈利潤=63 625×20%=12 725(萬元)

  丙公司凈利潤=12 725-3 545-110=9 070(萬元)

  丙公司的凈資產利潤率=9 070/23 541.25=38.53%

  4

  [答案] B

  [解析] 凈現值是指在項目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的凈額的現值。選項B,投資回收期不影響現金凈流量,所以不會影響凈現值。

  5

  [答案] A

  [解析] 選項A,盈虧臨界點的大小和抗風險能力無關;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售價-單位變動成本)=150 000/(50-20)=5 000(件),盈虧臨界點銷售額=5 000×50=250 000(元),所以選項B.D正確。盈虧臨界點處,企業(yè)的利潤總額為零,所以總收入等于總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當企業(yè)銷售數量增加時,則銷售量大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此時邊際貢獻大于固定成本,所以企業(yè)利潤會增加,所以選項D正確。

  6

  [答案] B

  [解析] 2006年股利支付率=500/1 000=50%,2007年公司留存利潤=1 200×(1-50%)=600(萬元),2008年自有資金需要量=2 000×80%=1 600(萬元),2008年外部股權資金籌集數額=1 600-600=1 000(萬元)。

  7

  [答案] A

  [解析] 新發(fā)行長期債券資金成本=14%×(1-30%)/(1-2%)=10%,債券發(fā)行后普通股票的資金成本=5.7/38+3%=18%,債券發(fā)行后綜合資金成本=[3 000/(3 000+1 800+1 200)]×18%+[1 800/(3 000+1 800+1 200)]×13%+[1 200/(3 000+1 800+1 200)]×10%=14.9%

  8

  [答案] B

  [解析] X公司股票的股利預計每年均以6%的增長率增長,上年每股股利為0.15元,投資者要求的必要報酬率為8%,代入股利固定增長模型可知:X公司股票的價值=0.15×(1+6%)/(8%-6%)=7.95(元);

  Y公司每年股利穩(wěn)定不變,每股股利0.4元,代入股利固定模型可知:Y公司股票的價值=0.40/8%=5(元)

  由于X公司股票現行市價8.3元高于其投資價值7.95元,故X公司股票目前不宜投資購買。Y公司股票現行市價為4.5元低于其投資價值5元,故Y公司股票值得投資,ABC企業(yè)應購買Y公司股票。

  9

  [答案] C

  [解析] 基本每股收益=45 000/50 000=0.9(元)

  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

  凈利潤的增加=10 000×4%×(1-25%)=300(萬元)

  普通股股數的增加=10 000/100×80=8 000(萬股)

  稀釋的每股收益=(45 000+300)/(50 000+8 000)=0.78(元)

  10

  [答案] C

  [解析] 信用期間是企業(yè)允許客戶從購買商品到付款的最長時間。延長信用期,會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銷售量,但是也會帶來不良后果,一是平均收現期延長,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機會成本增加;二是使得壞賬損失和收賬費用增加。信用標準和信用期間是兩項不同的決策,二者無必然聯系,信用標準是企業(yè)用來衡量客戶是否有資格享受商業(yè)信用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降低信用標準并不一定意味著延長信用期限,所以選項C不正確。

  11

  [答案] D

  [解析] 在企業(yè)營運資金和現金較多而又不需要增加投資的情況下,采用現金分配形式既有利于改善企業(yè)長短期資產的結構,又有利于股東取得現金收入和增強投資能力,選項D不正確。

  12

  [答案] A

  [解析] 外部融資額=(基期敏感資產總額/基期銷售額)×預計銷售增加額-(基期敏感負債總額/基期銷售額)×預計銷售增加額-預計銷售額×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可以看出,當預計銷售額增加時,資金需要量會增加,但同時留存收益也會增加,故無法判斷外部籌資需求量的變動情況,所以選項A不正確。

  13

  [答案] C

  [解析] 債券投資收益比較穩(wěn)定,投資安全性好,投資風險比較小,選項C不正確。

  14

  [答案] B

  [解析] 由于會計分期,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從而出現了權責發(fā)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qū)別,選項A正確;選項B是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要求。選項C,請參見教材91頁第9句話。選項D,請參見教材91頁倒數第五段最后一句話。

  15

  [答案] D

  [解析] 選項A,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應收賬款”;選項D,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fā)生情況的事項屬于非調整事項,不應當調整報告年度報表。

  16

  [答案] B

  [解析] 對于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以及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可以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產負債表日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17

  [答案] D

  [解析] 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585 000(元),貼現息=585 000×6%×90/360=8 775(元),貼現額=585 000-8 775=576 225(元)。企業(yè)實際收到的銀行存款=576 225-200=576 025(元)

  借:銀行存款  576 025

  財務費用   8 975

  貸:應收票據  585 000

  18

  [答案] B

  [解析] 甲企業(yè)初始確認的收入金額=200×(100-10)=18 000(元);初始確認的應收賬款金額=18 000×(1+17%)=21 060(元);在收款項時實際收到的金額=21 060×(1-1%)=20 849.4(元)。

  19

  [答案] B

  [解析] 公允價值持續(xù)下跌的情況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下降計入“資產減值損失”,所以選項B正確,選項A錯誤;選項C應是2008年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700萬元;2008年年初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1 000萬元。選項D,確認的投資收益為50(1 000×5%)萬元。

  20

  [答案] A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計量為公允價值,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構成成本組成部分。

  21

  [答案] B

  [解析] 處置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900-800-5=95(萬元)。

  相關分錄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800

  應收股利        30

  投資收益        4

  貸:銀行存款        834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0

  借:銀行存款           895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800

  投資收益           135

  借:投資收益    4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0

  則處置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135-40=95(萬元)

  22

  [答案] D

  [解析] 因為按月計算匯兌損益,只需將7月底匯價與6月底相比,美元價格升高為損失,所以匯兌損失=(7.25-7.21)×800=32(萬元)。

  23

  [答案] A

  [解析] 2006年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為390-40=350(萬元),成本=600×70%=420(萬元),減值70萬元;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為200-30=170(萬元),成本180萬元,減值10萬元。2007年剩余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為170-25=145(萬元),成本=180×80%=144(萬元),未減值,但應轉回以前計提的跌價準備8萬,所以相當于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8萬元。

  24

  [答案] C

  [解析] 選項C應計入當期管理費用。

  25

  [答案] B

  [解析] ①2007年末該固定資產的預計處置凈額=440 000-30 000=410 000(元);②2007年末該固定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額=420 000(元);③2007年末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420 000(元);④2007年末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500 000-50 000-20 000=430 000(元);⑤應補提減值準備10 000元(=430 000-420 000);⑥2008年該固定資產應提折舊額=(420 000-5 000)÷5=83 000(元)。

  26

  [答案] C

  [解析] 如果購入無形資產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如分期付款購買無形資產),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則應按所購無形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

  27

  [答案] D

  [解析]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600+102+3+0.51+5+6×17%+88.47=800(萬元);該設備于2008年9月25日完工投入使用,應從2008年10月份開始計提折舊,本題屬于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不一致的情況,第一個折舊年度應是2008年10月份到2009年9月末,所以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800×2/5×3/12=80(萬元);

  2009年的前9個月應計提的折舊=800×2/5×9/12=240(萬元);

  2009年的后三個月屬于第二個折舊年度的前三個月,應計提的折舊=(800-800×2/5)×2/5×3/12=48(萬元)。

  所以,該項設備2009年應提折舊=240+48=288(萬元)

  28

  [答案] C

  [解析] 2008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成本=1 078.98-1 000×5%+10=1 038.98(萬元);2008年12月31日賬面價值=1 038.98+1 038.98×3.93%-1 000×5%=1 029.81(萬元);2009年12月31日賬面價值=1 029.81+1 029.81×3.93%-1 000×5%=1 020.28(萬元)

  29

  [答案] B

  [解析] 選項B應自發(fā)行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中扣除,溢價收入不足抵扣的,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30

  [答案] C

  [解析] 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作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計入所有者權益。處置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時,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應當轉入處置當期損益(其他業(yè)務收入)。

  31

  [答案] C

  [解析] 企業(yè)對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變更應當做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企業(yè)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人為操縱利潤。

  32

  [答案] B

  [解析] 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的稅金有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車輛購置稅。本期影響應交稅費的金額是2+3=5(萬元)。

  33

  [答案] D

  [解析]

  (1)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50 000×0.7473+50 000×4%×4.2124=45 789.8(萬元)

  應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50 000-45 789.8=4 210.2(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4 210.2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5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 210.2

  (2)2008年12月31日應付利息=50 000×4%=2 000(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45 789.8×6%=2 747.39(萬元)

  (3)2008年12月31日的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2 747.39

  貸:應付利息                2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747.39

  (4)2009年1月1日支付利息的賬務處理

  借:應付利息   2 000

  貸:銀行存款   2 000

  (5)計算轉換股數:

  轉換日轉換部分應付債券的賬面價值=(45 789.8+747.39)×40%=18 614.88(萬元)

  轉換的股數=18 614.88÷10=1 861.49(萬股)

  支付的現金=0.49×10=4.9(萬元)

  (6)2009年1月2日與可轉換債券轉為普通股的會計分錄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2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 684.08(4 210.2×40%)

  貸:股本                 1 861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1 385.12 [(4 210.2-747.39)×4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8 433.06

  庫存現金               4.9

  34

  [答案] A

  [解析] 盡管公司借款用于固定資產的建造,但是由于該固定資產建造時間較短,不屬于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通常為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購建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資產,因此,所發(fā)生的相關借款費用不應予以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而應當根據發(fā)生額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35

  [答案] C

  [解析] 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或有資產一般不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時,則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36

  [答案] D

  [解析] 選項A,應以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分配,而不是“賬面價值”。

  37

  [答案] C

  [解析] 計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的金額=90×5×100+300 000-90×100×1=336 000(元)。本題相關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45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00 000

  貸:股本    9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336 000

  38

  [答案] B

  [解析] 2008年完工進度=378÷(378+252)=60%,2008年應確認的合同收入=600×60%=360(萬元),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為360-378=-18(萬元),2008年末資產負債表“存貨”項下“工程施工”項目的金額=378-18=360(萬元),2008年度確認的合同預計損失=(378+252-600)×(1-60%)=12(萬元)。

  本題2008年的分錄為:

  借:工程施工 378

  貸:原材料 378

  借:應收賬款 350

  貸:工程結算 350

  借:銀行存款 320

  貸:應收賬款 32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378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36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18

  39

  [答案] C

  [解析] 因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6 000萬元)大于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5 400萬元),其初始投資成本無需調整。

  賬面價值=6 000+2 300×30%=6 690(萬元)

  計稅基礎=6 000萬元

  因稅法中沒有權益法的概念,對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不影響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2008年12月31日的計稅基礎仍為6 000萬元。

  如果企業(yè)擬長期持有該項投資,因確認投資損益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如果在未來期間逐期分回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免稅,不存在對未來期間的所得稅影響。因此,在準備長期持有的情況下,對于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一般不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40

  [答案] A

  [解析] 期末“預計負債——保修費用”的余額=(11-5)+100×3.5%+80×2.5%=11.5 (萬元)。

  41

  [答案] C

  [解析] 待執(zhí)行合同變?yōu)樘潛p合同,如果合同存在標的資產,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執(zhí)行合同的損失=180-0.45×300=45(萬元);不執(zhí)行合同的違約金損失=0.45×300×40%=54(萬元),則選擇執(zhí)行合同。由于存貨發(fā)生減值,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42

  [答案] C

  [解析] 企業(yè)可能由于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等原因而發(fā)生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應采用未來適用法,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但是,上述中沒有跡象表明第1季度至第3季度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而企業(yè)卻按銷售額的10%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且在編制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時,又將第1季度至第3季度預提的產品質量保證費用全額沖回,重新按2008年度銷售額的1%預提產品質量保證費用,有調節(jié)損益的嫌疑,應視為重要會計差錯更正予以調整,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

  43

  [答案] A

  [解析] [500×2-(150+600)]×(1-25%)×(1-10%)=168.75(萬元)

  44

  [答案] B

  [解析] “應收賬款”項目,應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科目所屬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減去“壞賬準備”科目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余額后的金額填列。如“應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期末有貸方余額的,應在資產負債表的“預收款項”項目內填列。“應收賬款”項目金額=1 000+2 000-100=2 900(萬元)

  45

  [答案] D

  [解析] 選項A屬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選項B.C屬于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 BC

  [解析] 選項A應通過“應付利息”核算;選項D和選項E均應通過“其他應收款”核算。

  2

  [答案] ACD

  [解析] 選項B,外幣專門借款發(fā)生的匯兌損益,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該資本化,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計入購建固定資產期間的財務費用;選項E,企業(yè)的外幣兌換業(yè)務所發(fā)生的匯兌損益,應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3

  [答案] ABCD

  [解析] 債務人被吸收合并后,債務由其合并后的公司償還,不能表明金融資產減值。

  4

  [答案] BD

  5

  [答案] BCDE

  [解析] 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應該按照公允價值來入賬,補價不計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選項A不正確;企業(yè)對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根據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金額孰低計量,因此選項C正確;在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時,確定現值的折現率可能要用到租賃合同規(guī)定的利率,因此選項E正確。

  6

  [答案] BCE

  [解析] 按照規(guī)定,因企業(yè)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末都應進行減值測試。

  7

  [答案] ACE

  [解析] 選項B,持有至到期投資按攤余成本進行后續(xù)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資公允價值發(fā)生變動,不調整其賬面價值;確認分期付息長期債券投資利息,應增加應收利息,選項D不會引起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發(fā)生增減變動。

  8

  [答案] ABD

  [解析] 選項A,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期末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影響當期損益;選項B,因擁有投資性房地產而繳納的房產稅應計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科目,影響當期損益;選項C,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期末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應該計提減值準備,影響當期損益。但計提的準備不允許轉回。所以當可收回金額高于賬面價值時,不進行賬務處理;選項D,計入管理費用,因此影響當期損益;選項E,將自用的房地產轉為按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9

  [答案] AD

  [解析] 企業(yè)在初始確認時將某金融資產或某金融負債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后,不能重分類為其他類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其他類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也不能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三類金融資產之間,也不得隨意重分類。

  10

  [答案] CE

  [解析] 選項A,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選項B,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可行權日之后負債的公允價值上升時,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若公允價值下降,則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選項C,對于辭退福利應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選項D,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選項E,借記“利潤分配—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11

  [答案] BCD

  [解析] 選項A被投資企業(yè)計入營業(yè)外收入,投資方暫不作處理,以后根據被投資企業(yè)實現的凈利潤調整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金融資產的重分類等交易或事項會產生資本公積;權益法下投資方投資當年分得被投資方投資以前年度實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收回, 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2

  [答案] ABDE

  [解析] 股份公司采用收購本企業(yè)股票方式實現減資,應按實際支付的款項借記“庫存股”

  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注銷庫存股時,要按照股票面值和注銷股數計算的股票面值總額減少股本,將注銷庫存股的賬面余額和股本的差額登記為“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應依次沖減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

  13

  [答案] ABC

  [解析] 企業(yè)確定合同完工進度可以選用下列方法

  (1)累計實際發(fā)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

  (2)已經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預計總工作量的比例

  (3)實際測定的完工進度。

  14

  [答案] ACD

  [解析] 受托代銷商品收取的手續(xù)費,應該在實際收到手續(xù)費時確認為收入;與商品銷售分開的安裝勞務按照完工程度確認收入。

  15

  [答案] BCE

  [解析] 所需支出不存在一個連續(xù)范圍,且或有事項涉及單個項目的,按照最可能發(fā)生金額確定;或有事項涉及多個項目的,按照各種可能結果及相關概率計算確定,所以A不正確;企業(yè)清償預計負債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預期由第三方補償的,補償金額只有在基本確定能夠收到時才能作為資產單獨確認,所以D不正確。如果或有事項不符合資產或負債的確認條件,應披露為或有資產或或有負債。

  16

  [答案] ABCD

  17

  [答案] ABCD

  [解析] 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量不能合理確定,無論是屬于法規(guī),規(guī)章要求而變列會計政策,還是因為經營環(huán)境,客觀情況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都可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18

  [答案] ABCD

  [解析] 營業(yè)利潤=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營業(yè)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選項A計入其他業(yè)務成本;選項B計入到其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選項C沖減資產減值損失,選項D計入管理費用,都影響營業(yè)利潤。選項E,計入營業(yè)外支出,不影響營業(yè)利潤。

  19

  [答案] ABE

  [解析] 選項C.D屬于2008年當年的業(yè)務,不調整報告年度的報表。

  20

  [答案] ACDE

  [解析] 實際支付的耕地占用稅屬于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項目,因此不影響企業(yè)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項稅費”項目。

  21

  [答案] AB

  [解析] 選項C應計入車輛的賬面價值;選項D應計入廠房成本;企業(yè)銷售商品房繳納的土地增值稅應計入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22

  [答案] ACD

  [解析]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是利潤表中單獨列示的項目,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不單獨列示。

  23

  [答案] ABC

  [解析]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負債應該確認為流動負債

  (1)預計在一個正常的營業(yè)周期中清償

  (2)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

  (3)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應予以清償

  (4)企業(yè)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一年內到期、企業(yè)雖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但在資產負債表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的負債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所以選項ABC正確。,選項E屬于非流動負債。

  24

  [答案] AE

  [解析] 選項AE符合日后調整事項的定義和特征,屬于調整事項。選項BCD均屬于日后非調整事項。

  25

  [答案] CE

  [解析]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企業(yè)財務效益的指標,選項A不正確;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不良資產比率是評價企業(yè)資產營運狀況的修正指標,選項B不正確;銷售凈利潤率和資產凈利潤率不是《企業(yè)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中的指標,選項D不正確。

  26

  [答案] AC

  [解析] 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所以選項B不正確;基本獲利率是企業(yè)息稅前利潤與總資產平均余額之比,是非常重要的衡量獲利能力的指標,所以選項D不正確;一般來說,產權比率越高,說明企業(yè)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弱,選項E不正確。

  27

  [答案] BCD

  [解析] 目標利潤=銷售數量×單價-銷售數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

  3.200=2 000×8-2 000×6-固定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800(元),選項A不正確;

  3.200=2 000×單價-2 000×6-2 000,單價=8.6(元),選項B正確;

  3.200=2 000×8-2 000×單位變動成本-2 000,單位變動成本=5.4(元),選項C正確;

  3.200=銷售量×8-銷售量×6-2 000,銷售量=2 600件,選項D正確;

  單價降低到7元,銷售量提高到2 500件,利潤=2 500×7-2 500×6-2 000=500(元),顯然未實現目標利潤,所以選項E不正確。

  28

  [答案] ACE

  [解析] 現值指數是指生產經營期各年的凈現金流量的總現值與初始投資的現值之比,現值指數大于1,說明凈現金流量的總現值大于初始投資的現值,凈現值大于0;內含報酬率是使的項目的凈現值等于0的折現率,折現率與凈現值成反向變動,因為凈現值大于0,所以該方案的內含報酬率大于企業(yè)的資金成本,選項ACE正確。固定資產折舊不影響現金流量,所以不影響現值指數的高低,選項B不正確;計算現金流量時不需要考慮利潤的分配額;選項E不正確。

  29

  [答案] AE

  [解析] 長期借款籌資的優(yōu)點是資金成本低,缺點是財務風險高、限制性條款多,選項B不正確;租賃籌資的缺點是租賃費用高,但是可以及時獲得租賃物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選項C不正確;優(yōu)先股的股東一般沒有投票權,不會分散企業(yè)的控制權,選項D不正確。

  30

  [答案] ABDE

  [解析] 財務預算的綜合性最強,是預算的核心內容,生產預算和資本支出預算是財務預算的基礎,所以選項A正確;現金預算以生產經營預算及成本、費用預算為基礎編制,是財務預算的核心,所以選項B正確,選項C不對;利潤預測是企業(yè)編制期間預算的基礎,所以選項D正確;生產預算和資本支出預算是根據銷售預算編制的,因此,銷售預算是整個預算管理體系的前提,所以選項E正確。

  31

  [答案] CE

  [解析] 采取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在公司盈余較少或投資需要較多資金時,可維持設定的較低但正常的股利,股東不會有股利跌落感;若盈余大幅度增長時,公司則可適度增發(fā)股利,這是一種使股利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相結合的股利政策。

  32

  [答案] CDE

  [解析] 權益包括債權人權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部分,選項A屬于資產一增一減,資產總額不變;選項B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減少,費用增加不直接影響所有者權益;選項E計入銀行存款和專項應付款,屬于資產負債同時增加情況。

  三、計算題。

  1

  (1)

  [答案] D

  [解析] [(EBIT-3 600×10%-3 000×12%)×(1-25%)]/(5 400/20)=[(EBIT-3 600×10%)×(1-25%)]/(5 400/20+80),解得,EBIT=1 935(萬元)。

  (2)

  [答案] D

  [解析]

  (1)若采用方案甲: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1-25%)=7.5%,新借款的資金成本=12%×(1-25%)=9%,普通股的資金成本=[2×(1+5%)]/18+5%=16.67%

  采用方案甲籌資后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7.5%×(3 600/12 000)+9%×(3 000/12 000)+16.67%×(5 400/12 000)=2.25%+2.25%+7.50%=12%

  (2)若采用方案乙:

  原有借款的資金成本=10%×(1-25%)=7.5%,普通股的資金成本=[2×(1+5%)]/37.5+5%=10.6%

  采用方案乙籌資后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7.5%×(3 600/12 000)+10.6%×[(3 000+5 400)/12 000]=2.25%+7.42%=9.67%

  (3)

  [答案] B

  [解析] A產品的單價=900/(1-40%)=1 500(元/件)

  A產品的單位邊際貢獻=1 500×40%=600(元/件)

  每年的息前稅后利潤=(4×600-1 875)×(1-25%)=393.75(萬元)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3 000-3 000×2%)/4=735(萬元)

  不包括最后一年的年現金凈流量=393.75+735=1 128.75(萬元)

  項目的凈現值=1 128.75×PVA10%,4+3 000×2%×PV10%,4-3 000=1 128.75×3.17+60×0.683-3 000=619.1175(萬元)。

  投資回收期=投資總額/年現金凈流量=3 000/1 128.75=2.66(年)

  現值指數=現金流入量現值/現金流出量現值=[(393.75+735)×PVA10%,4+3 000×2%×PV10%,4]÷3 000=1.206

  (4)

  [答案] D

  [解析] 1 128.75×PVAi,4+3 000×2%×PVi,4=3 000

  當i=20%時,1 128.75×PVAi,4+3 000×2%×PVi,4=1 128.75×2.5887+60×0.4823=2 950.93

  當i=18%時,1 128.75×PVAi,4+3 000×2%×PVi,4=1 128.75×2.6901+60×0.5158=3 067.40

  根據插值法,(20%-18%)/(i-18%)=(2 950.93-3 067.40)/(3 000-3 067.40)

  解得,i=19.15%

  (5)

  [答案] B

  [解析] 2009銷售收入比2008年增加額=增加的銷售數量×單價=8 000×1 500/10 000=1 200(萬元),追加資金需要量=RA/S×ΔS-RL/S×ΔS-ΔRE=[3 600/(1 500×4)]×1200-[30/(1 500×4)]×1200-153.8=560.2(萬元)。

  (6)

  [答案] B

  [解析] 2008年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393.75-43.75×(1-25%)]/9 000×100%=4.01%

  2009年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4.8×1 500-900×4.8×(1-10%)-(1 875+200)-43.75]×(1-25%)/10400×100%=8.61%

  黃河公司2009年甲產品的銷售凈利潤率比2008年的增長率=(8.61%-4.01%)/4.01%×100%=114.71%

  (7)

  [答案] B

  [解析] 預計2010年利潤總額=[4.8×1 500-900×4.8×(1-10%)-(1 875+200)]×(1+15%)=1422.55(萬元)

  單位變動成本=[單價×銷售量-息稅前利潤-固定成本]/銷售量=[1 500×4.9-1422.55-1875-200] /4.9=786.21 (元/件)

  單位變動成本降低率=[900×(1-10%)-786.21]/ [900×(1-10%)]×100%=2.94%

  2

  (1)

  [答案] A

  [解析] 計算2007年暫時性差異項目

項目

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存貨

1 000

 1 100

 

  100

固定資產

1 440

 1 620

 

  180

無形資產

900

 1 350

 

  450(但不確認所得稅的影響)

總計

 

 

 

730(280+450)

  無形資產產生的暫時性差異不予確認的解釋:按照規(guī)定,對于研發(fā)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其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如果不是產生于企業(yè)合并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不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2)

  [答案] B

  [解析] 2007年應交所得稅=[4 000+100+180+600-(1 500-900)×50%+300]×33%=1 610.4(萬元)

  2007年遞延所得稅資產

  =(100+180)×25%=70(萬元)

  遞延所得稅費用=-70(萬元)

  2007年利潤表確認的所得稅費用=1 610.4-70=1 540.4(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 540.4

  遞延所得稅資產7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 610.4

  (3)

  [答案] C

  [解析] 2008年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4 197+150+[(288-180)+60]+800-[(1 350-900)/10]+200}×25%=1 367.5(萬元)

  注意:288-180是稅法和會計上在08年計提折舊的差額。

  (4)

  [答案] C

  [解析] 2008年暫時性差異計算表:

項目

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存貨

2 000

2 250

 

  250

固定資產

1 092

1 440

 

  348

無形資產

1 620

2 025

 

  405(但不確認所得稅的影響)

預計負債

200

0

 

  200

總計

 

 

 

  1 203(798+405)

  注

  (1)1 620=900/10×9+810

  (2)2 025=900×150%/10×9+810

  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798×25%=199.5(萬元)

  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7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fā)生額

  =199.5-70=129.5(萬元)

1 2 3 4 5 6
責編:jiaojiao9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丹阳市| 湘阴县| 睢宁县| 灵山县| 黄石市| 屏南县| 观塘区| 昭通市| 鄄城县| 礼泉县| 靖宇县| 绥宁县| 凤翔县| 九龙坡区| 铁力市| 莱西市| 和平区| 余江县| 清新县| 昭觉县| 丰都县| 沧源| 巴里| 新乐市| 多伦县| 专栏| 左贡县| 那坡县| 瑞金市| 鸡东县| 苗栗县| 汝阳县| 原阳县| 临泽县| 如东县| 庄浪县| 四川省| 安国市| 嵊州市| 青浦区|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