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B、12
C、14
D、16
【答案】C
【解析】10+4+2=16,16-2=14m
單、多層戊類廠房之間及與戊類倉庫的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m。
22、某乙醇倉庫,耐火等級為二級,單層,建筑高度10m,與另一座乙醇倉庫耐火等級為二級,單層,建筑高度9m,兩座倉庫的防火間距最小為( )。
A、10
B、12
C、13
D、20
【答案】D
【解析】12+0+0=12錯,不能套公式!
名稱 |
甲類倉庫(儲量,t) | |||||
甲類儲存物品第3、4項 |
甲類儲存物品第1、2、5、6項 | |||||
≤5 |
>5 |
≤10 |
>10 | |||
高層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
50 | |||||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 |
30 |
40 |
25 |
30 | ||
甲類倉庫 |
20 |
20 |
20 |
20 | ||
廠房和乙、丙、丁、戊類倉庫 |
一、二級 |
15 |
20 |
12 |
15 | |
三級 |
20 |
25 |
15 |
20 | ||
四級 |
25 |
30 |
20 |
25 | ||
電力系統(tǒng)電壓為35~500kV且每臺變壓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變、配電站,工業(yè)企業(yè)的變壓器總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壓變電站 |
30 |
40 |
25 |
30 | ||
廠外鐵路線中心線 |
40 | |||||
廠內鐵路線中心線 |
30 | |||||
廠外道路路邊 |
20 | |||||
廠內道路路邊 |
主要 |
10 | ||||
次要 |
5 |
23、下列( )場所之間,相鄰兩面外墻均為不燃性墻體,當無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墻上的門、窗、洞口面積之和各不大于該外墻面積的5%,且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時,其防火間距可按規(guī)定減少25%
A、乙類與戊類廠房
B、高層民用建筑與多層民用建筑
C、甲類廠房與乙類廠房
D、丙類廠房與丙類倉庫
【答案】D
24、兩座甲類廠房相鄰較高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 )m。
A、3.5
B、4
C、6
D、不限
【答案】B
25、民用建筑中,高層建筑的裙房與其他一.二級多層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 )米
A.6
B.9
C.13
D.15
【答案】A
26、某單層車輛裝配車間耐火等級為三級,建筑高度12m,與一棟5層辦公樓相鄰,其耐等級為二級,建筑高度為20m,其防火間距最小為( )。
A、6
B、7
C、10
D、12
【答案】B
【解析】不按公式10+2+0=12m計算,應按下表:
表2-4-1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m)
建筑類別 |
高層民用建筑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
一、二級 |
一、二級 |
三級 |
四級 | ||
高層民用建筑 |
一、二級 |
13 |
9 |
11 |
14 |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
一、二級 |
9 |
6 |
7 |
9 |
三級 |
11 |
7 |
8 |
10 | |
四級 |
14 |
9 |
10 |
12 |
單、多層戊類廠房之間及與戊類倉庫的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m,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將戊類廠房等同民用建筑,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第5.2.2的規(guī)定執(zhí)行。
27、某銅冷加工車間,耐火等級為三級,建筑高度為8m,與其所屬的三層工人就餐室,其耐火等級為二級,建筑高度為12m,則防火間距最小為( )。
A、10
B、12
C、6
D、7
【答案】C
【解析】建規(guī)3.4.1注1:為丙、丁、戊類廠房服務而單獨設置的生活用房應按民用建筑確定,與所屬廠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生活用房是指車間辦公室、工人更衣休息室、浴室(不包括鍋爐房)、就餐室(不包括廚房)等。
28、關于鍋爐房布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燃油鍋爐房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
B、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常壓燃油鍋爐設置在地下二層
C、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常壓燃氣鍋爐可設置在屋頂上,距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的距離為6m,
D、燃油鍋爐與大型商場貼臨,用防火墻與所貼鄰的建筑分隔
E、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0.8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設置在地下一層。
【答案】ABC
【解析】
建規(guī)5.4.12燃油或燃氣鍋爐、油浸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宜設置在建筑外的專用房間內;確需貼鄰民用建筑布置時,應采用防火墻與所貼鄰的建筑分隔,且不應貼鄰人員密集場所,該專用房間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確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燃油或燃氣鍋爐房、變壓器室應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的靠外墻部位,但常(負)壓燃油或燃氣鍋爐可設置在地下二層或屋頂上。設置在屋頂上的常(負)壓燃氣鍋爐,距離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應小于6m。
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不得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鍋爐房、變壓器室的疏散門均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鍋爐房、變壓器室等與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在隔墻和樓板上不應開設洞口,確需在隔墻上設置門、窗時,應采用甲級防火門、窗。
4鍋爐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³,且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鍋爐間分隔;確需在防火隔墻上設置門時,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5變壓器室之間、變壓器室與配電室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
6油浸變壓器、多油開關室、高壓電容器室,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油浸變壓器下面應設置能儲存變壓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儲油設施。
7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8應設置與鍋爐、變壓器、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的容量及建筑規(guī)模相適應的滅火設施,當建筑內其他部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9鍋爐的容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鍋爐房設計規(guī)范》GB50041的規(guī)定。油浸變壓器的總容量不應大于1260kV·A,單臺容量不應大于630kV·A;
10燃氣鍋爐房應設置爆炸泄壓設施。燃油或燃氣鍋爐房應設置獨立的通風系統(tǒng),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9章的規(guī)定。
29、關于柴油發(fā)電機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B、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機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5m³
C、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機房的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發(fā)電機間分隔;確需在防火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
D、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答案】D
【解析】建規(guī)5.4.13布置在民用建筑內的柴油發(fā)電機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宜布置在首層或地下一、二層。
2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
3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所以A錯)
4機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³,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發(fā)電機間分隔;確需在防火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所以BC錯)
5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所以D正確)
6應設置與柴油發(fā)電機容量和建筑規(guī)模相適應的滅火設施,當建筑內其他部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機房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30、關于附設在建筑物內的消防控制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宜設置在建筑物內首層或地下一層,并宜布置在靠外墻部位
B、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OOh的防火隔墻和不低于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C、允許消防控制室有關的電氣線路和管路穿過
D、開向建筑外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答案】
【解析】D
消防控制室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單獨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2)附設在建筑物內的消防控制室,宜設置在建筑物內首層或地下一層,并宜布置在靠外墻部位,且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OOh的防火隔墻和不低于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所以AB正確)
3)嚴禁與消防控制室無關的電氣線路和管路穿過。(所以C正確)
4)不應設置在電磁場干擾較強及其他可能影響消防控制設備工作的設備用房附近。
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設備房間開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所以D錯誤)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土建職稱公路檢測工程師建筑八大員注冊建筑師二級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房地產(chǎn)估價師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結構工程師巖土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設備監(jiān)理師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土地登記代理公路造價師公路監(jiān)理師化工工程師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計量工程師
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經(jīng)濟師注冊會計師證券從業(yè)銀行從業(yè)會計實操統(tǒng)計師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基金從業(yè)資格稅務師資產(chǎn)評估師國際內審師ACCA/CAT價格鑒證師統(tǒng)計資格從業(yè)
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資格考試衛(wèi)生高級職稱護士資格證初級護師主管護師住院醫(yī)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醫(yī)師中西醫(yī)助理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助理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內科主治醫(yī)師外科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科主治兒科主治醫(yī)師婦產(chǎn)科醫(yī)師西藥士/師中藥士/師臨床檢驗技師臨床醫(yī)學理論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