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age Two
57.C)。[定位] 根據題干中的opinion of economists和going to college定位到原文第一段第二句:But economists say families about to so into debt to fund four years of partying,as well as studying,can console themselves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college is an investment that,unlike many bank stocks,should yield huge dividends.
[精解] 語義題。本題考查經濟學家們對上大學的看法。文章第一段第二句中economists say后面的賓語從句就是經濟學家們的觀點。他們認為,那些準備負債去資助孩子參加長達四年的派對和學習的家庭可以這樣來安慰自己:上大學是一筆投資,但是與購買銀行股票不同,它應該能夠帶來豐厚的收益。簡而言之,他們認為,上大學就像投資一樣,需要先進行投入,最后是能夠獲得回報的。所以C)為本題答案。
[避錯] 第一段第二句中提到,負債上大學,在學習的同時,還參加許多社交活動,但是這就像投資一樣,花費在社交生活上的資金是需要的,而不是浪費,所以排除A)“大量的資金被浪費在大學校園里的社交生活中”;本句最后部分明確指出了經濟學家們的看法,上大學是一筆投資,應該能夠帶來豐厚的收益,所以B)“背負債務去上大學無法獲得回報”和D)“上大學不一定會帶來預期的回報”的說法與原文不符,可以排除。
58.D)。[定位] 根據題干中的two Harvard economists和much of the 20th century定位到原文第二段第一句:A 2008 study by two Harvard economists notes that the "labor-market premium to skill" --or the amount college graduates earned that's greater than what high-school graduates earned--decreased for much of the 20th century,but has come back with a vengeance (報復性地) since the 1980s.
[精解] 語義題。本題考查哈佛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結果。第二段第一句指出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大學畢業(yè)生比高中畢業(yè)生的收入高的趨勢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呈現下降趨勢,僅在80年代以來出現強烈反彈的勢頭。由此可見,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大學畢業(yè)生與高中畢業(yè)生的收入差距在減小,少部分時間差距在加大,所以本題答案為D)。
[避錯] A)“在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中,入學率持續(xù)下降”和C)“當時的大學之間的招生競爭比現在更激烈”的內容沒有在原文中提及,可以排除;第二段第一句后半句指出,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大學畢業(yè)生與高中畢業(yè)生的收入差距在減小,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勞動力市場更喜歡高中畢業(yè)生,所以可以排除B)“與大學畢業(yè)生相比,勞動力市場更喜歡高中畢業(yè)生”。
59.A)。[定位] 根據題干中的attend an in-state college or university定位到原文第三段第三句:Does going to Columbia University (tuition,room and board $49,260 in 2007-08) yield a 40% greater return than attending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as an out-of-state student ($35,542)? 和第五句:Does being an out-of-st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yield twice the amount of income as being an in-state student ($17,380) there?
[精解] 細節(jié)題。本題考查就讀州內大學的學生的情況。原文第三段提到了許多數字,需要仔細加以辨別。其中,第三句中指出,2007-2008年就讀科羅拉多大學的外州學生的費用為35542美元;第五句中指出,同期就讀該所大學的州內學生的費用為17380美元。通過比較不難發(fā)現,就讀州內大學可以節(jié)省很大一筆費用,所以A)為本題答案。
[避錯] 同一所學校提供的教育條件是一樣的,所以B)“受到更好的教育”的說法是錯誤的,可以排除;C)“學習更多的文科課程”和D)“避免長距離旅行”都未在文章中提及,可以排除。
60.D)。[定位] 根據題干中的consumerist age定位到原文第四段第一句:No,in this consumerist age,most buyers aren't evaluating college as an investment,but rather as a consumer product--like a car or clothes or a house.
[精解] 語義題。本題考查大多數父母在這個祟尚消費的時代的做法。第四段第一句中的most buyers實際上是指題干中的most parents,而句子的主要結構為not…but rather…(不是……而是……)。在這一句中提到,在這個崇尚消費的時代,大多數顧客不會把上大學當作一筆投資,而是看作一件消費品——就像汽車、服裝或者房子一樣。換句話說,大多數父母會把大學教育看作一件消費品,所以,D)為本題答案。
[避錯] 解答本題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題干中給出的限定詞in this consumerist age,同時結合上述的分析,就可以排除A)“將大學教育看作一項明智的投資”、B)“會對大學的聲望投入大筆費用”和C)“認為送孩子上大學是至關重要的”。
61.B)。[定位] 根據題干中的chief consideration 和 choose a college定位到原文最后一段第一、二句:As with automobiles, consumers in today's college marketplace have vast choices, and people search for the one that gives them the most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in line with their budgets.This accounts for the willingness of people to pay mor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iences...
[精解] 語義題。本題考查學生們在選擇就讀的大學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原文最后一段第一句以購買汽車作比喻,指出人們會根據他們的預算情況尋找一所最舒適、最讓他們滿意的大學;第二句接著指出,人們選擇不同的大學實際上是為了獲得不同類型的體驗。將這兩句綜合起來可知,學生選擇就讀學校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預算情況,二是獲得讓自己滿意的體驗(即大學)。所以B)為本題答案。
[避錯] A)“他們在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前景”、C)“大學的設施和學習環(huán)境”和D)“大學在同類院校中的排名情況”這三項內容都沒有在原文中提及,均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