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
A1型題
1. 病原體侵入血流, 在血中繁殖產(chǎn)生毒素, 表現(xiàn)出嚴重的中毒癥狀,應考慮 C
A.毒血癥
B.菌血癥
C.敗血癥
D.膿毒血癥
E.變應性亞敗血癥
2. 革蘭陽性敗血癥, 哪項最具有參考價值 D
A.時間長
B.近有皮膚感染, 呼吸道感染
C.肝脾腫大
D.病程中出現(xiàn)遷徙病灶, 腦膿腫、肝膿腫
E. WBC升高, N升高
3. 醫(yī)院內(nèi)敗血癥最常見的病原菌是 D
A、 表皮葡萄球菌
B、 大腸桿菌
C、 克雷伯桿菌
D、 金黃色葡萄球菌
E、 腸球菌
4. 下列那種敗血癥病死率最高 B
A、 金葡菌敗血癥
B、 綠膿桿菌敗血癥
C、 脆弱類桿菌敗血癥
D、 大腸桿菌敗血癥
E、 念珠菌敗血癥
5. 治療敗血癥的關鍵是 D
A、充足的營養(yǎng)和維生素
B、維持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
C、適量輸血、血漿或白蛋白
D、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E、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解除毒血癥狀
6. 引起深部真菌病最常見的病原菌是 B
A、新型隱球菌
B、 念珠菌
C、 曲霉菌
D、 放線菌
E、 毛霉菌
7. 革蘭陰性桿菌產(chǎn)生的內(nèi)毒素屬于 E
A、血漿凝固酶
B、腸毒素
C、神經(jīng)氨酸酶
D、胞璧酸
E、脂多糖
A2型題
8.男,18歲,學生,持續(xù)發(fā)熱10天,體溫38~40.5℃,休克1天,病前1周打籃球時右大足指有刺傷史,體查:血壓 49/37mmHg,右側(cè)腹股溝可捫及數(shù)個蠶豆大小的淋巴結(jié)、質(zhì)中、有壓痛,右側(cè)臀部可見5cm×7.5cm大小腫塊,局部有紅、腫、熱、壓痛,無波動感,血象:WBC 22.0×109/L,N 0.92,L 0.08。初步考慮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原因是 B
A、革蘭陰性桿菌
B、革蘭陽性球菌
C、寄生蟲
D、病毒
E、真菌
9.女,60歲,干部,3天前開始腹瀉,繼之發(fā)熱,體溫39~40.5℃,出汗多,尿量減少,入院前一天病情加重,血壓下降,在當?shù)亟?jīng)抗休克處 理效果不佳而轉(zhuǎn)院。體查:體溫39℃, 血壓0,四肢末端冰涼、發(fā)紺,注射部位可見淤斑,血象:WBC 10.2×109/L,N 0.82,L 0.18,PLT 105×109/L,尿蛋白陰性。診斷為感染性休克,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A、革蘭陰性桿菌
B、革蘭陽性球菌
C、出血熱病毒
D、真菌
E、螺旋體
10.某年3月,在某一小學二年級,連續(xù)有3名兒童因高熱、頭痛、嘔吐入院,其中兩人當時有皮膚淤點及腦膜刺激征陽性。為預防該病所采取的 綜合性措施中,下列哪條是不必要的 D
A、隔離病人
B、對接觸者進行醫(yī)學觀察
C、補種菌苗
D、使用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E、服藥預防
11. 關于敗血癥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A. 革蘭陰性細菌敗血癥發(fā)病率明顯上升, 以大腸桿菌為主
B. 均有寒戰(zhàn)、高熱、皮疹及休克
C. 革蘭陽性細菌敗血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D. 真菌敗血癥常為院內(nèi)感染的疾病
E. 條件致病菌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致病
12.大腸桿菌敗血癥哪項是錯誤的 E
A.見雙峰熱和稽留熱
B. 常有原發(fā)病
C.遷徙性病灶少見
D. 中毒性休克多見
E. 皮疹及關節(jié)癥狀明顯
13. 關于敗血癥的病原學檢查, 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C
A. 盡量在應用抗菌藥物前及寒戰(zhàn)、高熱時進行血培養(yǎng)
B. 宜反復多次送檢
C. 采血量不宜多, 成人2-3ml, 嬰兒1-2ml
D. 已用抗菌藥物的病例可加對氨苯甲酸等以破壞抗生素
E. 有條件時同時進行真菌和厭氧菌的培養(yǎng)
14.下列抗菌藥物均可用于綠膿桿菌敗血癥, 除外 C
A. 氧哌嗪青霉素
B. 羧芐青霉素
C. 氨芐青霉素
D. 頭孢他啶
E. 頭孢哌酮
15. 金葡菌敗血癥的特征應除外 E
A. 多見于男性,病前一般情況良好
B.原發(fā)病灶以皮膚粘膜及呼吸道感染為主
C.急起發(fā)熱、寒戰(zhàn)、高熱
D.關節(jié)癥狀明顯,皮疹形態(tài)多樣化,易發(fā)生遷徙病灶
E.感染性休克較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