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動周期中哪個時期心室內(nèi)容積下降達(dá)最低值:( )
A. 等容收縮期
B. 等容舒張期
C. 減慢射血期
D. 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期
參考答案: C
(6). 下列哪項不屬于特殊運轉(zhuǎn):( )
A. 主動轉(zhuǎn)運
B. 易化擴散
C. 胞飲
D. 胞吐
E. 濾過
參考答案: E
(7). 會升高顱內(nèi)壓的靜脈全麻藥為( )
A. 硫噴妥鈉
B. 氯.胺.酮
C. 咪達(dá)唑侖
D. 芬太尼
E. 依托咪酯
參考答案: B
(8). 心源性休克最常見的原因是:( )
A. 急性心肌梗死
B. 心肌病
C. 心律失常
D. 風(fēng)心病
E. 敗血癥
參考答案: A
(13). 成人腦脊液總量( )
A. 10~20 m1
B. 20~40 m1
C. 40~60 m1
D. 60~100 m1
E. 120~150 m1
參考答案: E
(14). 拔除氣管導(dǎo)管時處理錯誤的是( )
A. 過淺麻醉下,出現(xiàn)喉痙攣,導(dǎo)致拔管困難,必要時可給予唬拍膽堿0.5mg/kg后拔管,必須立即用面罩控制呼吸
B. 麻醉過淺時,可在拔管前2分鐘靜注利多卡因1 mg/kg
C. 當(dāng)麻醉進(jìn)入蘇醒期,為防止咳嗆、躁動,盡管咳嗽、吞咽反射尚未恢復(fù),仍可拔除氣管導(dǎo)管
D. 頸部手術(shù)后估計有氣管萎縮可能者,拔管前宜先置入喉鏡(或?qū)б?,在明視下將導(dǎo)管緩慢退出聲門
E. 飽胃的病人應(yīng)等到病人完全清醒后,采取側(cè)臥頭低位拔管
參考答案: C
(15). 以下哪項不是高鎂血癥引起的臨床表現(xiàn):( )
A. 心電圖QT縮短
B. 昏迷
C. 呼吸肌麻痹
D. 反射降低
E. 肌力降低
參考答案: A
(16). 硬膜外麻醉時使用試驗劑量的主要目的是( )
A. 判斷是否有過敏
B. 判斷病人對局麻藥的耐受情況
C. 判斷藥物是否在硬膜外腔
D. 判斷是否誤人血管
E. 判斷硬膜外腔用藥量
參考答案: C
(21). 一男性病人,30歲,因右肱骨骨折需在全麻下行肱骨骨折切開內(nèi)固定術(shù),其麻醉前用藥最佳答案是:( )
A. 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鐘肌肉注射。
B. 地西泮5mg,麻醉前1小時口服,東莨菪堿0.3mg麻醉前1小時肌肉注射。
C. 苯巴比妥1mg/kg,阿托品0.5mg,麻醉前1小時肌肉注射。
D. 苯巴比妥1mg/kg,東莨菪堿0.3mg,麻醉前30分鐘肌肉注射。
E. 哌替啶1mg/kg,阿托品0.5mg,麻醉前1小時肌肉注射。
參考答案: B
(22). 氧在血液中的運輸交換情況,下列哪項描述是正確的( )
A. CO2分壓增高有助于血液運輸氧氣
B. 氧分壓增高血容量也增加
C. 血液與組織進(jìn)行氣體交換時首先是化學(xué)結(jié)合的氧進(jìn)入組織
D. 血液中紅細(xì)胞數(shù)量增多,氧容量一定增加
E. 血液與組織或與肺泡進(jìn)行氣體交換時,首先交換的是物理溶解的氧
參考答案: E
(27). 肺順應(yīng)性是:( )
A. 順應(yīng)人工呼吸的能力
B. 單位壓力作用下引起的肺容量改變
C. 對呼吸肌做功大小的適應(yīng)性
D. 對抗人工呼吸的能力
E. 上述全部
參考答案: B
(29). 婦科常見重大手術(shù)的麻醉術(shù)前哪一項相對不須重視:( )
A. 貧血的程度
B. 發(fā)病年齡的大小
C. 與其他臟器疾病的關(guān)系
D. 麻醉方法的選擇
E. 水電解質(zhì)的平衡是否紊亂
參考答案: B
(33). 肼苯噠嗪的毒副作用:( )
A. 體液潴留和藥物性狼瘡
B. 皮疹皮膚瘙癢
C. 高鐵血紅蛋白癥
D. 定向障礙、肌肉抽搐
E. 體位眩暈、頭痛、口干、視力模糊
參考答案: A
(36). 麻醉期間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依據(jù)是:( )
A. 中心靜脈壓
B. 肺動脈嵌壓
C. 心電圖
D. 血壓
E. 心率
參考答案: C
(37). 有關(guān)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下列不正確的是:( )
A. 處理感染灶,應(yīng)用有效抗生素
B. 補充血容量
C. 糾正酸中毒
D. 用藥物或液體改善微循環(huán)
E. 首先考慮輸血以補充血容量
參考答案: E
(40). 有關(guān)ASA分級與麻醉死亡率哪一項是正確的:( )
A. ASA 1~2級,麻醉死亡率近1/1000
B. ASA 3級,麻醉死亡率近28/1000
C. ASA 4級,麻醉死亡率近74/1000
D. ASA 5級,麻醉死亡率近155/1000
E. 以上都對
參考答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