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題1分)
A1型題
1. 各型休克的共同特點是:(答案:E)
A. 血壓下降
B. 中心靜脈壓下降
C. 脈壓縮小
D. 尿量減少
E. 有效循環(huán)血量銳減
2. 女性,28歲,因頸部切割傷大出血引起休克,已作搶救,反映補充血容量成功的最好臨床指標是:(答案:D)
A. 口渴減輕
B. 動脈血氧分壓上升
C. 血紅蛋白上升
D. 尿量增加
E. 呼吸頻率、脈率減慢
3.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的發(fā)病基礎是:(答案:D)
A. 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
B. 低氧血癥
C. 抗炎介質過度釋放
D. 促炎介質釋放導致SIRS
E. 發(fā)病前重要器官已有基礎病
4.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臨床特點是:(答案:B)
A. 低氧血癥經吸痰后可完全好轉
B. 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頑固性低氧血癥
C. 呼吸困難經鼻導管吸氧可緩解
D. 常與原發(fā)病同時發(fā)生
E. 一般無需機械通氣治療
5. 心肺腦復蘇成功的關鍵是時間,心臟停搏后應在幾分鐘內開始初期復蘇?(答案:A)
A. 4分鐘
B. 8分鐘
C. 10分鐘
D. 15分鐘
E. 30分鐘
6. 糖尿病對手術病人最主要的影響是:(答案:C)
A. 術后血糖不易控制
B. 無法正常進食,營養(yǎng)攝入不足
C. 影響傷口愈合,增加感染機會
D. 術后易出現酮癥酸中毒
E. 加重應激反應
7. 全麻術后出現早期高熱的常見原因是:(答案:E)
A. 組織吸收熱
B. 尿路感染
C. 腹腔膿腫
D. 切口感染
E. 肺不張、肺炎
8. 胃腸減壓管一般在術后多長時間拔除? (答案:E)
A. 手術結束即可拔除
B. 術后24小時
C. 術后48小時
D. 24小時胃腸減壓量小于500ml
E. 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
9. 腸外營養(yǎng)中雙能源是指:(答案:D)
A. 葡萄糖和復方氨基酸
B. 脂肪乳劑和復方氨基酸
C. 葡萄糖和胰島素
D. 葡萄糖和脂肪乳劑
E. 脂肪乳劑和維生素
10. 單純脾破裂病人,最佳的輸血選擇是:(答案:E)
A. 輸入異體全血
B. 輸入異體濃縮紅細胞
C. 輸入血漿
D. 輸入濃縮紅細胞和血漿
E. 搜集腹腔內積血,經血液回收機處理后回輸病人自體
11. 女性,38歲,膽囊切除術后第3天,出現腹瀉8次,稀便和水樣便,便常規(guī)白細胞3個,未見紅細胞,目前抗生素未停,其腹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答案:B)
A. 菌痢
B. 抗生素相關性腸炎
C. 盆腔膿腫
D. 膽囊切除術后胃腸功能紊亂
E. 急性腸胃炎
12.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正確方法是:(答案:A)
A. 術前半小時靜脈滴入,術后24小時內停藥
B. 術前2小時靜脈滴入,術后24小時內停藥
C. 手術開始后再靜脈滴入,術后24小時內停藥
D. 手術結束后再靜脈滴入,術后24小時內停藥
E. 術前半小時靜脈滴入,術后持續(xù)用藥3-5天
13. 疝修補手術當中探查發(fā)現腹壁下動脈位于疝囊頸內側,證實診斷為: (答案:A)
A. 腹股溝斜疝
B. 腹股溝直疝
C. 股疝
D. 滑動性疝
E. 臍疝
14. 以下哪項是深靜脈血栓形成手術治療的指征? (答案:D)
A. 大腿根部腫脹
B. 腓腸肌疼痛
C. 發(fā)熱
D. 下肢腫脹嚴重,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E. 淺靜脈曲張
15. 患者女性,23歲,右下腹痛15小時伴腹瀉3次來診。查體:體溫37.8℃,腹軟,右下腹麥氏點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化驗:血白細胞13.6×109/L,尿中紅細胞3/HP,應考慮哪一種疾病?(答案:B)
A. 急性腸炎
B. 急性闌尾炎
C. 右側附件炎
D. 右側輸尿管結石
E. 克隆病
16. 老年人急性闌尾炎臨床表現特點:(答案:E)
A. 常有高熱
B. 胃腸道癥狀出現早
C. 白細胞顯著升高
D. 不易壞疽穿孔
E. 腹痛較輕,腹部體征不明顯
17.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疝修補手術方式是:(答案:D)
A. Bassini
B. McVay
C. Shouldice
D. 無張力疝修補術
E. 經腹腔鏡疝修補術
18. 急性膽囊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答案:C)
A. 膽囊十二指腸內瘺
B. 膽囊積膿
C. 膽囊壞疽穿孔致膽汁性腹膜炎
D. 急性胰腺炎
E. 細菌性肝膿腫
19. 關于膽石癥,下列哪項是正確的(答案:B)
A. 肝內膽管結石,右肝管多于左肝管
B. 膽囊結石多為膽固醇結石或混合結石
C. 膽色素結石的剖面,中心是放射狀而外周呈層狀
D. 膽道蛔蟲所致的結石多位混合結石
E. 肝外膽管結石占全部膽石的10%,多位于肝總管或肝總管上段
20. 女,48歲,突發(fā)右上腹絞痛,并出現寒戰(zhàn)、高熱,24小時后出現黃疸。查體:意識清楚,血壓正常,,右上腹明顯壓痛。該病人的臨床表現應該是(答案:E)
A. Grey-Turner征
B. Cullen征
C. Reynolds’ pentad征
D. Murphy征
E. Charcot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