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wèi)生學Ⅰ階段 | 口腔科Ⅰ階段 | 眼科Ⅰ階段 | 精神科Ⅰ階段 | 康復醫(yī)學Ⅰ階段 | 兒外科Ⅰ階段 | 急診科Ⅰ階段 |
臨床病理科Ⅰ階段 | 醫(yī)學檢驗科Ⅰ階段 | 神經內科Ⅰ階段 | 醫(yī)學影像科Ⅰ階段 | 兒內科Ⅰ階段 | 麻醉科Ⅰ階段 | 皮膚科Ⅰ階段 |
全科醫(yī)學Ⅰ階段 | 耳鼻咽喉科Ⅰ階段 | 醫(yī)院藥師Ⅰ階段 | 外科Ⅰ階段 | 婦產科Ⅰ階段 | 內科Ⅰ階段 |
兒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內科 | 皮膚科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口腔科 | 全科醫(yī)師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耳鼻咽喉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小兒外科 |
兒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科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神經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外科 |
小兒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中醫(yī)兒科 | 中醫(yī)婦科 | 中醫(yī)骨傷科 |
中醫(yī)內科 | 中醫(yī)全科 | 中醫(yī)外科 | 中醫(yī)五官科 | 中醫(yī)針灸推拿 | 腫瘤學 |
超聲波 | 放射科 | 病理科 | 眼科 | 精神科 | 口腔科 | 婦產科 |
外科 | 神經內科 | 兒內科 | 耳鼻咽喉科 | 兒外科 | 傳染病科 | 皮膚科 |
麻醉科 | 內科 | 全科醫(yī)學 | 兒科 | 急診科 | 康復醫(yī)學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婦產科 | 兒科 | 急診科 | 皮膚性病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內科 | 神經內科 | 病理科 | 兒外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康復科 |
口腔科 | 全科醫(yī)學 | 外科 | 檢驗醫(yī)學科 | 放射科 | 超聲醫(yī)學科 | 核醫(yī)學科 |
放射腫瘤科 |
中醫(yī)針灸推拿 | 兒科 | 耳鼻喉科 | 皮膚科 | 急診科 | 婦產科 | 神經內科 |
外科 | 麻醉科 | 中醫(yī)婦科 | 眼科 | 中醫(yī)內科 | 中醫(yī)外科 | 腫瘤學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 | 中醫(yī)肛腸科 | 中醫(yī)兒科 | 中醫(yī)皮膚科 | 中醫(yī)眼科 | 中醫(yī)骨傷科 | 口腔科 |
全科醫(yī)學 | 小兒外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臨床病理科 | 內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科 |
康復醫(yī)學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外科 |
神經內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眼科 | 醫(yī)學影像 |
中醫(yī)婦科 | 中醫(yī)內科 | 中醫(yī)眼科 | 中醫(yī)皮膚科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 | 中醫(yī)外科 | 針灸科 |
中醫(yī)骨傷科 | 中醫(yī)兒科 | 內科 | 皮膚性病科 | 外科 | 眼科 | 兒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口腔科 |
眼科 | 麻醉科 | 全科醫(yī)學 | 皮膚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臨床病理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急診科 | 神經內科 | 兒科 | 康復醫(yī)學 | 內科 |
婦產科 | 精神科 | 外科 | 口腔科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腫瘤學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病理科 | 內科 | 重癥醫(yī)學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麻醉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兒科學神經內科學 | 全科醫(yī)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神經內科學 | 婦產科學 | 中醫(yī)學 |
小兒外科學 | 眼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急診醫(yī)學 | 皮膚科學 | 麻醉學 | 醫(yī)學檢驗學 |
精神科學 | 口腔醫(yī)學 | 康復醫(yī)學 | 臨床病理學 | 醫(yī)學影像學 | 醫(yī)學檢驗學 | 臨床營養(yǎng)學 |
中醫(yī)全科 | 眼科 | 外科 | 神經內科 | 全科 | 內科 | 麻醉科 |
臨床病理科 | 康復醫(yī)學科 | 精神科 | 檢驗醫(yī)學科 | 急診科 | 婦產科 | 放射科 |
耳鼻咽喉科 | 兒外科 | 兒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外科 | 內科 | 口腔科 | 精神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麻醉科 |
眼科 | 耳鼻咽喉科 | 兒內科 | 兒外科 | 皮膚與性病科 | 全科醫(yī)學 | 康復理療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病理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兒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康復醫(yī)學 | 精神科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小兒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耳鼻咽喉科 | 精神科 | 小兒外科 | 檢驗科 | 康復醫(yī)學 | 全科醫(yī)學 | 內科 |
婦產科 | 兒科 | 急診科 | 神經內科 | 外科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醫(yī)學影像科 | 皮膚科 | 眼科 | 麻醉科 |
康復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口腔科 | 內科 | 外科 | 醫(yī)學影像 |
麻醉科 | 眼科 | 檢驗科 | 兒外科 | 精神科 | 婦產科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 兒科 | 耳鼻咽喉科 | 病理科 |
傳染科 | 婦產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外科 | 眼科 | 中醫(yī)婦科 | 針灸科 | 中醫(yī)兒科 | 中醫(yī)耳鼻咽喉科 |
中醫(yī)骨傷科 | 中醫(yī)內科 | 中醫(yī)皮膚科 | 中醫(yī)外科 | 中醫(yī)眼科 | 中醫(yī)肛腸科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外科 |
兒科 | 兒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婦產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內科 | 皮膚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兒科 | 兒外科 | 婦產科 | 耳鼻咽喉科 | 急診科 | 精神科 | 康復醫(yī)學 |
口腔科 | 臨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皮膚科 | 內科 | 全科醫(yī)學 | 神經內科 |
外科 | 眼科 | 醫(yī)學檢驗科 | 醫(yī)學影像 |
2018年浙江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內科試題庫(十)
161. 高血壓心臟病心衰選用以擴張______________為主的血管擴張劑。
162. 按起病緩急和病程發(fā)展,可將高血壓病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節(jié)
163. 變異性心絞痛發(fā)作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導致心肌一過性缺血。
164. 急性心肌梗塞后肌酸磷酸激酶開始升高時間是______________;達到高峰時間是______________;恢復正常時間是______________左右。
165. 心肌梗塞發(fā)生心律失常在梗塞最初______________(小時)易發(fā)生。
166. 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診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7. 除外科手術,目前常用治療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 亞硝酸異戊酯吸入后______________內(時間)發(fā)生作用,硝酸甘油口含后______________(時間)起作用,且持續(xù)______________分鐘。
169. 心肌梗塞按受累范圍可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梗塞。
170. 病理學資料證明除心內膜下心肌梗塞外,大多數(shù)心肌梗塞的發(fā)生均與______________有關。
17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發(fā)熱,體溫升高一般持續(xù)時間為______________左右。
172. 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分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包摩擦音出現(xiàn)于起病的______________。
174. 急性心肌梗塞發(fā)病后乳酸脫氫酶開始升高的時間______________;恢復正常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
175. 心絞痛發(fā)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在______________分鐘內可使心絞痛緩解
176. 硝酸酯類治療心絞痛主要機理是可使靜脈張力______________引起外周靜脈回心血量______________,從而減輕心臟______________負荷。
177. 鈣通道阻滯劑對______________的心絞痛最佳。
178. 冠心病溶栓治療法常用的藥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認為較有前途的溶栓制劑是______________。
179. 冠心病我國的臨床分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 急性心肌梗塞的三大并發(fā)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節(jié)
181.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左心室的______________加重,右心室前負荷加重常見于______________。
182. 風濕熱的病因是機體對______________感染后的變態(tài)反應,主要病變在______________,易受累的器官是心臟、關節(ji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83. 風濕熱的病理過程分為__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期三期
184. 治療風濕熱重度心臟炎的病人可首選______________。
185. 風濕熱消除鏈球菌的感染預防復發(fā)可首選______________治療。
186. 急性風濕熱時心電圖檢查可表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還可以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
187. 風濕熱時血清C反應蛋白可呈______________反應。
188. 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升高,說明______________。
189. 風濕熱的皮膚損害最多見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和多形滲出性紅斑。
190. 周圍血管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1. 小動脈
162. 緩進型 急進型
163. 冠狀動脈痙攣
164. 2-4小時 24-36小時 3天
165. 24-48小時
166. 臨床表現(xiàn) 特征性心電圖 血清酶的變化
167. 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 冠狀動脈內溶栓治療
168. 10-15分鐘 1-2分鐘 20-30分鐘
169. 透壁性 非透壁性
170. 血栓形成
171. 一周
172. 超急性損傷期 進行期 亞急性期 慢性期
173. 2-3天
174. 8-12小時 1-2周
175. 1-2
176. 降低 減少 前
177. 休息時發(fā)作
178. 鏈激酶 尿激酶 tPA(組織型纖維蛋白酶激活劑)
179. 隱匿型 心絞痛型 心肌梗塞型 心衰和心律失常型 猝死型
180.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181. 前負荷 房間隔缺損或三尖瓣關閉不全
182. 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結締組織 皮膚 神經組織
183. 變性滲出期 增殖期 硬化期
184. 糖皮質激素
185. 青霉素
186. P-R間期延長 Q-T間期延長 ST段與T波改變
187. 陽性
188. 近期曾受鏈球菌感染
189. 環(huán)形紅斑 皮下結節(jié)
190. 脈壓差增寬 毛細血管搏動 水沖脈 股動脈槍擊音 杜氏雙重音 161. 高血壓心臟病心衰選用以擴張______________為主的血管擴張劑。
162. 按起病緩急和病程發(fā)展,可將高血壓病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節(jié)
163. 變異性心絞痛發(fā)作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導致心肌一過性缺血。
164. 急性心肌梗塞后肌酸磷酸激酶開始升高時間是______________;達到高峰時間是______________;恢復正常時間是______________左右。
165. 心肌梗塞發(fā)生心律失常在梗塞最初______________(小時)易發(fā)生。
166. 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診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7. 除外科手術,目前常用治療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 亞硝酸異戊酯吸入后______________內(時間)發(fā)生作用,硝酸甘油口含后______________(時間)起作用,且持續(xù)______________分鐘。
169. 心肌梗塞按受累范圍可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梗塞。
170. 病理學資料證明除心內膜下心肌梗塞外,大多數(shù)心肌梗塞的發(fā)生均與______________有關。
17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發(fā)熱,體溫升高一般持續(xù)時間為______________左右。
172. 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分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包摩擦音出現(xiàn)于起病的______________。
174. 急性心肌梗塞發(fā)病后乳酸脫氫酶開始升高的時間______________;恢復正常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
175. 心絞痛發(fā)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在______________分鐘內可使心絞痛緩解
176. 硝酸酯類治療心絞痛主要機理是可使靜脈張力______________引起外周靜脈回心血量______________,從而減輕心臟______________負荷。
177. 鈣通道阻滯劑對______________的心絞痛最佳。
178. 冠心病溶栓治療法常用的藥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認為較有前途的溶栓制劑是______________。
179. 冠心病我國的臨床分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 急性心肌梗塞的三大并發(fā)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節(jié)
181.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左心室的______________加重,右心室前負荷加重常見于______________。
182. 風濕熱的病因是機體對______________感染后的變態(tài)反應,主要病變在______________,易受累的器官是心臟、關節(ji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83. 風濕熱的病理過程分為__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期三期
184. 治療風濕熱重度心臟炎的病人可首選______________。
185. 風濕熱消除鏈球菌的感染預防復發(fā)可首選______________治療。
186. 急性風濕熱時心電圖檢查可表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還可以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
187. 風濕熱時血清C反應蛋白可呈______________反應。
188. 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升高,說明______________。
189. 風濕熱的皮膚損害最多見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和多形滲出性紅斑。
190. 周圍血管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1. 小動脈
162. 緩進型 急進型
163. 冠狀動脈痙攣
164. 2-4小時 24-36小時 3天
165. 24-48小時
166. 臨床表現(xiàn) 特征性心電圖 血清酶的變化
167. 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 冠狀動脈內溶栓治療
168. 10-15分鐘 1-2分鐘 20-30分鐘
169. 透壁性 非透壁性
170. 血栓形成
171. 一周
172. 超急性損傷期 進行期 亞急性期 慢性期
173. 2-3天
174. 8-12小時 1-2周
175. 1-2
176. 降低 減少 前
177. 休息時發(fā)作
178. 鏈激酶 尿激酶 tPA(組織型纖維蛋白酶激活劑)
179. 隱匿型 心絞痛型 心肌梗塞型 心衰和心律失常型 猝死型
180.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181. 前負荷 房間隔缺損或三尖瓣關閉不全
182. 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結締組織 皮膚 神經組織
183. 變性滲出期 增殖期 硬化期
184. 糖皮質激素
185. 青霉素
186. P-R間期延長 Q-T間期延長 ST段與T波改變
187. 陽性
188. 近期曾受鏈球菌感染
189. 環(huán)形紅斑 皮下結節(jié)
190. 脈壓差增寬 毛細血管搏動 水沖脈 股動脈槍擊音 杜氏雙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