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1】如果A商品的價格上漲,需求量下降,必然引起B(yǎng)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則說明AB兩種商品是( )。(2012年真題)
A.互補商品
B.無關商品
C.無價格彈性商品
D.相互可代替商品
【答案】A
【解析】在互補商品之間,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數量降低,會引起另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數量降低。需求同向變動的,是互補商品;需求反向變動的,是可代替商品。參見教材P26。
【例題2】在充分競爭市場上,一種商品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在經濟學上稱作( )。(2012年真題)
A.保護價格 B.壟斷價格
C.生產價格 D.均衡價格
【答案】D
【解析】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參見教材P27。
【例題3】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生產資料價格和工資上漲過快導致的價格總水平上升,屬于( )通貨膨脹。(2012年真題)
A.成本推動型 B.需求拉動型
C.輸入型 D.混合型
【答案】A
【解析】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xù)和顯著的上漲。參見教材P35。
試題來源:[2017咨詢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試題答案,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
【例題4】當經濟運行顯著處于潛在產出水平以上時,就業(yè)狀況和價格水平將分別呈現( )。(2012年真題)
A.失業(yè)率高于自然失業(yè)率,高通貨膨脹率
B.失業(yè)率高于自然失業(yè)率,低通貨膨脹率
C.失業(yè)率低于自然失業(yè)率,高通貨膨脹率
D.失業(yè)率低于自然失業(yè)率,低通貨膨脹率
【答案】C
【解析】當經濟運行顯著處于潛在產出水平以上時,失業(yè)率低于自然失業(yè)率,高通貨膨脹率,此時會伴隨快速的通貨膨脹。參見教材P36。
【例題5】采購經理指數(PMI)是監(jiān)測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反映經濟運行榮枯水分線的PMI值是( )。(2012年真題)
A.10 B.30
C.50 D.100
【答案】C
【解析】采購經理指數(PMI)是監(jiān)測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反映經濟運行榮枯水分線的PMI值是50。PMI大于50,說明經濟前進,越大于50說明經濟發(fā)展越強勢;PMI小于50,說明經濟在衰退,越小于50,說明經濟衰退越快。參見教材P37。
【例題6】在外貿市場上雖然交易規(guī)模不大,但是影響較大的參與者是( )。(2012年真題)
A.國際貿易公司 B.中央銀行
C.投資銀行 D.商業(yè)銀行
【答案】A
【解析】從長期看,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均帶來巨大的利益。而在短期,貿易差額的變化可能會影響一國總產出、就業(yè)及價格水平的穩(wěn)定。本題可采用常識或是排除法。參見教材P45。
【例題7】從需求看,導致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主要經濟活動是( )。(2012年真題)
A.投資
B.消費
C.進出口
D.政府支出
【答案】A
【解析】在開發(fā)經濟條件下,一國國民生產總值由消費、投資、政府開支和凈出口四部分組成,即:總需求=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開支+凈出口。政府和實踐均表明,在國內需求因素中,消費傾向一般比較穩(wěn)定,而投資是最活躍的因素,投資與國民收入有很強的互動性,經濟學概括、解釋投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這種關系的理論分別是乘數原理和加速數原理。參見教材P63。
【例題8】按支出法統(tǒng)計 的GDP,是對一個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社會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的匯總,其組成部分有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 )。(2008年真題)
A.出口 B.進口
C.進出口 D.凈出口
【答案】D
【解析】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C)+投資 (I)+政府購買(G)+凈出口(X)。參見教材P32 。
9.按企業(yè)清算時資產的變現價格確定評估價值的資產評估 方法稱為()。
A.現行市價法B.收益現值法C.重置成本法D.清算價格法
答案:D
10.實行分稅制必須配合以中央對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制度,以此來調節(jié)不同地區(qū)預算財力的差距。
A.集中統(tǒng)一支付B.轉移支付C.財政補貼D. 嚴格審批
答案:B
解析:考核分稅制的概念,轉移支付制度是分稅制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