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主要內容
(一)投資機會研究
1.概念:
投資機會研究(Opportunity Study,OS),也稱投資機會鑒別,是指為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機會而進行的準備性調查研究。
2.機會研究的目的: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3.分類
投資機會研究可分為兩類:一般投資機會研究與具體項目投資機會研究。
(1)一般投資機會研究。
(2)具體項目投資機會研究。
企業(yè)應結合自身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營目標以及企業(yè)內外部資源條件對投資機會進行研究。
4.投資機會研究的內容和研究重點 投資機會研究的內容包括:市場調查、消費分析、投資政策、稅收政策等;<新>
投資機會研究的重點:是分析投資環(huán)境。
5.投資機會研究的成果:機會研究報告,是開展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據(jù)。
6.估算方法
一般是參照類似項目的數(shù)據(jù)粗略估算項目的建設投資和生產成本。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
1.初步可行性研究概念
初步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PS),也稱預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資機會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方案進行初步的技術、經濟分析和社會、環(huán)境評價,對項目是否可行做出初步判斷。
2.初步可行性研究目的
判斷項目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進行可行性研究。
3.初步可行性研究內容 以工業(yè)項目為例,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依據(jù)。
(2)市場分析與預測。
(3)產品方案、擬建規(guī)模和廠址環(huán)境。
(4)生產技術和主要裝備。
(5)主要原材料的來源和其他建設條件。
(6)項目建設與運營的實施方案。
(7)投資初步估算、資金籌措與投資使用計劃初步方案。
(8)財務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初步分析。
(9)投資環(huán)境和社會影響的初步評價。
(10)投資風險的初步分析。
4.初步可行性研究重點
主要是根據(j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長期規(guī)劃、行業(yè)規(guī)劃和地區(qū)規(guī)劃以及國家產業(yè)政策,經過調查研究、市場預測,從宏觀上分析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初步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及方法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處在投資機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之間,對項目投資和成本費用可主要采用相對粗略的估算指標法,有條件的也可以采用分類估算法估算。
6.初步可行性研究成果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建議書。它們之間的差別表現(xiàn)在對研究成果的具體闡述上,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比項目建議書詳盡一些。
注意:不是所有項目都必須進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小型項目或者簡單的技術改造項目,投資機會研究后,可以直接進行可行性研究。
(三)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F(xiàn)S)概念
可行性研究一般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詳細分析、研究。通過主要建設方案和建設條件的分析、比較、論證,從而得出該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建設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研究結論,為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jù)。
可行性研究是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最重要的工作。
2.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得出該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建設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研究結論,為項目最終決策提供依據(jù)。
3.可行性研究的重點:(P15) 可行性研究的重點是研究論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時還需進一步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4.估算方法 (P18) 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建設投資和生產成本的估算應采用分項詳細估算法。
5.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投資決策的依據(jù)。 企業(yè)投資項目:企業(yè)內部投資決策的依據(jù),如果屬于核準目錄的項目,還是編制項目申請報告的依據(jù)。
政府投資項目: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決策的依據(jù)。
(2)籌措資金和申請貸款的依據(jù)。
(3)編制初步設計文件的依據(jù)。
6.可行性研究的依據(jù)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其批復文件。
(2)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行業(yè)部門的發(fā)展規(guī)劃。
(3)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
(4)有關機構發(fā)布的工程建設方面的標準、規(guī)范、定額。
(5)擬建場(廠)址的自然、經濟、社會概況等基礎資料。
(6)合資、合作項目各方簽訂的協(xié)議書或意向書。
(7)與擬建項目有關的各種市場信息資料或社會公眾要求等。
7.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新>
(1)預見性
(2)客觀公正性
(3)可靠性
(4)科學性
8.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P15)
(1)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市場分析。
3)項目建設方案。
4)投資估算。
5)融資方案。
6)財務分析(也稱財務評價):評價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7)經濟分析(也稱國民經濟評價):評價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8)經濟影響分析。
9)資源利用分析。
10)土地利用及移民搬遷安置方案分析。
11)社會評價和社會影響分析。
12)敏感性分析與盈虧平衡分析。
13)風險分析。
14)結論與建議。
(2)對于政府投資建設的社會公益性項目、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和環(huán)境保護項目,除上述各
項內容外,可行性研究及其報告的內容還應包括:
1)政府投資的必要性;
2)項目實施代建制方案;
3)政府投資的投資方式,資本金注入方式的項目,要分析出資人代表的情況及其合理性;
4)對沒有營業(yè)收入或收入不足以彌補運營成本的公益性項目,從項目運營的財務可持續(xù)性角度,分析、研究政府提供補貼的方式和數(shù)額。
5)依法需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增加具體招標范圍、擬采用的招標組織形式、招標方式等有關招標內容;不進行招標的,須說明不招標原因。<新>
(3)因項目的性質不同、行業(yè)特點不同,可行性研究及其報告的側重點有所差別。
1)水利水電項目。
項目經濟評價以經濟分析為主,財務分析為輔;社會公益性的水利項目財務分析的目的
是測算提出維持項目正常運行需要國家補助的資金數(shù)額和需要采取的經濟優(yōu)惠政策。
2)交通運輸項目。
項目經濟評價以經濟分析為主,財務分析為輔。
3)農業(yè)項目。
項目經濟評價一般分項目層和經營層兩個層次,
項目層次評價以經濟分析為主,財務分析為輔,經營層次評價只進行財務分析。
4)文教衛(wèi)生項目。
項目經濟評價以經濟分析為主,常用的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經濟費用效果分析等。
5)資源開發(fā)項目。
9.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可行性研究報告。
10.可行性研究及其報告應達到的深度要求:
(1)內容齊全,數(shù)據(jù)準確,論據(jù)充分,結論明確,以滿足決策者定方案定項目的需要。
(2)選用的主要設備的規(guī)格、參數(shù)應能滿足預定貨的要求。引進的技術設備的資料應能滿足合同談判的要求。
(3)重大技術、財務方案,應有兩個以上可比選的方案。
(4)得出的主要工程技術數(shù)據(jù),應能滿足項目初步設計的要求。
(5)應采用分項詳細估算法對投資和生產成本進行估算,估算的準確度應達到要求。
(6)融資方案應滿足資金籌措及使用計劃對投資數(shù)額、時間和幣種的要求,并能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決策的需要。
(7)出現(xiàn)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推薦的理由應反映在可行性研究中,以供決策者權衡利弊進行決策。
(8)附有必需的合同、協(xié)議、主管部門意見及相應行政許可文件等。
11.可行性研究與初步可行性研究的關系和區(qū)別
關系:可行性研究與初步可行性研究在構成與內容上大體相似,是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延伸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