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
1.青少年生理發(fā)育處于第一高峰期。( )
2.皮亞杰認為青少年認知發(fā)展的真正原因是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能動的適應。( )
3.從發(fā)展過程來看,青少年期有常態(tài)、殊態(tài)和病態(tài)之別。( )
4.對于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方法,人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看法: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的。重要的是根據來訪者的實際狀況選擇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方法。( )
5.青少年信仰危機對其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行為表現均有消極影響。( )
6.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是學校和青少年本身共同努力的目標。( )
7.個體穩(wěn)定的性別角色的獲得主要在青少年時期完成。( )
8.青少年情緒體驗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動較多。( )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第二性征
2.應激
3.偏離行為
4.心身疾病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早熟和晚熟男孩的心理特點。
2.簡述環(huán)境調適法的基本內容。
3.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4.健康性適應的內容。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述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
2.青少年信仰危機的干預。
七、案例分析(本大題10分)
14歲少年小華在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后一怒之下買了一瓶安眠藥,藥買回來以后他猶豫了半小時,但發(fā)現沒有人關注他的情緒,于是其陡然產生“我偏死給你們看”的念頭。他打開藥瓶后,考慮了一會兒到底該吃多少,但整個過程家人都沒有留意,在他服了30片安眠藥之后才被家人發(fā)現并急送往醫(yī)院洗胃。
請分析小華的自殺心理并試著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