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動機的產(chǎn)生依賴于需要和誘因,下列哪項屬于找水喝的誘因?( )
A.水
B.口渴
C.尋求水源
D.喝水
12.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發(fā)揮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難度加大會表現(xiàn)得(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不確定
1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說的是哪一種人格特征?( )
A.穩(wěn)定性
B.獨特性
C.可塑性
D.統(tǒng)合性
14.《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聰穎多疑,孤僻清高,從四種類型氣質(zhì)說角度,她屬于哪種氣質(zhì)類型?( )
A.膽汁質(zhì)
B.多血質(zhì)
C.粘液質(zhì)
D.抑郁質(zhì)
15.由于真實或想象的壓力,而使個人的觀念或行為向與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叫做( )
A.依從
B.服從
C.社會惰化
D.從眾
16.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湮沒在人群中,行為較少受自己的個性和意識支配,而傾向于依從群體的狀態(tài),這說的是什么現(xiàn)象?( )
A.社會惰化
B.服從
C.群體極化
D.去個體化
17.出國留學,缺乏對環(huán)境改變所應有的心理準備,難以適應異國文化背景,這種壓力來自于( )
A.社會性壓力源
B.軀體性壓力源
C.文化性壓力源
D.心理性壓力源
18.突然遭遇親人亡故的個體,初期的反應可能是“這不是真的”。這是哪種自我防御方式的表現(xiàn)?( )
A.否認
B.幻想
C.升華
D.投射
19.有機體發(fā)展過程中最容易習得某種行為的時期稱為該行為的( )
A.習得期
B.行為學習期
C.關(guān)鍵期
D.發(fā)展期
20.一般而言,嬰兒在哪個階段開始說出第一個雙詞話語?( )
A.剛出生
B.9到12個月
C.1.5歲到2歲
D.3到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