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揭帖,是清代隨本章附送相關(guān)部院、科、館的________公文文種。
22.《保寧寺牒并帖》一文所處的時代為________。
23.誓書,實質(zhì)上是________的一個分支。
24.民國時期的電報(包括代電),一度實行________和地支代月、代時制度。
25.清代、民國時期,對同一內(nèi)容事項須發(fā)往若干機關(guān)的公文擬稿時均實行________。
26.交片,是民國時期由陸海軍大元帥統(tǒng)率辦事處使用的下行文種,主要用于:“承發(fā)陸海軍大元帥訓令、密令和________”。
27.民國時期,“布告”取代“_________”的地位,成為正規(guī)公文文件。
28.報告是下級對上級報告工作、反映情況和問題的_________性文書。
29.針對突發(fā)事件,嚴重緊急態(tài)勢而使用的指示叫_________。
30.解放前的通告文種,相當于今天_________用途的前身。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避諱制度
32.刺
33.代電
34.條例
35.決策性決定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文種演化的結(jié)果。
37.唐狄仁杰的《諫造大像疏》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8.簡述明、清時期,票演變?yōu)楣牡陌l(fā)展階段及清代票文的地位變化。
39.簡述建國初設置“簽報”文種的積極意義和不足。
40.簡述現(xiàn)行的公文格式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
六、分析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析《上書正文體》一文的寫作背景及其在公文寫作學上的意義。
附:上書正文體
臣聞: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變其視聽,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為訓民之本,《詩》、《書》、《禮》、《易》為道義之門。故能家復孝慈,人知禮讓,正俗調(diào)風,莫大于此。其有上書獻賦,制誄鐫銘,皆以褒德序賢,明勛證理。茍非懲勸,義不徒然。
降及后代,風教漸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矜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jù)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于是,閭里童昏,貴游總角,未窺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guān)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勛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gòu)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興,屏黜輕浮,遏止華偽。自非懷經(jīng)抱質(zhì),志道依仁,不得領(lǐng)預搢紳,參廁纓冕。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艷,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鉆仰墳素,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
[或]聞:外州遠縣,仍踵敝風,選吏舉人,未遵典則。至有宗黨稱孝,鄉(xiāng)曲歸仁,學必典謨,交不茍合,則擯落私門,不加收齒;其學不稽古,逐俗隨時,作輕薄之篇章,結(jié)朋黨而求譽,則選充吏職,舉送天朝。蓋由縣令、刺史未行風教,猶挾私情,不存公道。臣既添憲司,職當糾察。若聞風即劾,恐掛網(wǎng)者多,請勒諸司,普加搜訪,有如此者,具狀送臺。
42.試述公函與便函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