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997年,我國開始引入___________的概念,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一種日趨獨立的新媒介。
33.尼爾·波茲曼所撰寫的著名的“媒介批評三部曲”是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和___________。
34.在“兩級傳播”模式中,信息首先傳遞到一些對媒介敏感的重度使用媒介的人當中,再由這些人傳遞給對媒介并不敏感的人群中,這種人被稱為___________。
35.被施拉姆命名為“傳播學四大先驅”的是拉斯韋爾、霍夫蘭、___________和拉扎斯菲爾德。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人際傳播
37.哈欽斯委員會
38.魔彈論
39.媒介即訊息
40.大眾媒介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霍夫蘭對傳播學理論的主要貢獻。
42.簡述人類傳播媒介發(fā)展的五個歷史階段。
43.簡述伊尼斯“媒介偏倚論”的主要觀點。
44.簡述媒介對社會的作用。
45.如何認識媒介全球化?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請結合自身實際體驗,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解釋受眾的媒介使用行為。
47.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購物、網(wǎng)絡營銷等新型消費及營銷模式也得到了相應的快速發(fā)展,請結合網(wǎng)絡傳播的特征等知識對此現(xiàn)象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