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現(xiàn)階段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以___________為政治基礎的聯(lián)盟。( )
A.社會主義
B.資本主義
C.愛國主義
D.擁護祖國統(tǒng)一
E.分裂獨立
2.在我國對司法提出的基本要求有( )
A.正確
B.公平
C.合法
D.合理
E.及時
3.實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志,除了國家的法律秩序穩(wěn)定之外,還有( )
A.形成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法律具有最高權威
C.實現(xiàn)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
D.國家的權力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形成并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E.依法行政和司法制度得到有效保障
4.我國廣義的刑法包括( )
A.《人民共和國刑法》
B.《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C.《關于懲治騙購外匯、套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D.附屬刑法
E.《行政處罰法》
5.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時,應當根據(jù)___________判處。( )
A.犯罪事實
B.犯罪性質(zhì)
C.犯罪情節(jié)
D.社會危害程度
E.刑法
6.下列項目中___________案件屬于不起訴的范圍。( )
A.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B.被告人死亡的
C.證據(jù)不足的
D.犯罪情節(jié)輕微免除刑罰的
E.可能判處徒刑,現(xiàn)懷孕的婦女
7.能夠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
A.電視機
B.托運貨物
C.外觀設計專利
D.人的血液
E.財產(chǎn)所有權
8.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就能引起___________關系的產(chǎn)生或者消滅。( )
A.繼承
B.婚姻
C.債權、債務
D.身份
E.人身保險
9.下列___________項目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
A.甲將自己承租的房子轉讓給乙
B.甲脅迫乙代表國有企業(yè)與其簽訂有損于國家利益的合同
C.甲用以次充好的商品賣給乙
D.甲把贗品誤認為真品賣給乙
E.甲利用乙急需用錢,將乙的房屋價格低于市場價的一半轉讓給自己
10.注冊商標可因出現(xiàn)___________情形而被撤銷。( )
A.未進行商標權的續(xù)展
B.自動放棄
C.自行轉讓注冊商標
D.連續(xù)三年停止使用
E.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
11.弟、妹對兄、姐盡撫養(yǎng)義務的特定條件是( )
A.弟、妹由父母撫養(yǎng)成人
B.弟、妹由兄、姐撫養(yǎng)長大
C.弟、妹有負擔能力
D.兄、姐現(xiàn)缺乏勞動能力
E.兄、姐現(xiàn)缺乏生活來源
12.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適用于( )
A.婚生子女
B.非婚生子女
C.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
D.無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
E.養(yǎng)子女
13.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和解決___________案件的活動。( )
A.民事
B.勞動
C.行政
D.經(jīng)濟
E.婚姻
14.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有權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是涉及___________材料除外。( )
A.庭審記錄
B.對方提供的證據(jù)
C.國家機密
D.商業(yè)秘密
E.個人隱私
15.下列項目中___________不能進行行政復議。( )
A.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保護義務
B.不依法發(fā)放社會保障費
C.部門規(guī)章
D.行政機關的行政處分
E.勞動部門對勞動爭議的調(diào)解
16.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行政案件有( )
A.省轄市人民政府作出的決定
B.確認發(fā)明專利權案件
C.海關處理的案件
D.國務院建設部門的決定
E.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決定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法制
2.刑罰
3.偵查
4.法人
5.法定繼承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19分)
1.我國法律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哪些特定的權利?(3分)
2.法律的規(guī)范性是通過哪些方式表現(xiàn)的?(3分)
3.確定某種行為是否為犯罪必須認定哪些要件?(4分)
4.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準有哪些?(6分)
5.在民事訴訟中,導致法定代理權消滅的情況有哪些?(3分)
六、案例分析(本大題共10分)
2006年3月,甲方向乙方提出提供H51型貨物的建議,并附上訂立合同的內(nèi)容。根據(jù)甲方的要求以及乙方掌握的信息,該種貨物生產(chǎn)原材料即將漲價,乙方試探性地向甲方提出價格偏高,希望降低價格的請求。同年4月,甲乙雙方共同簽署合同,貨物價格降低百分之五,一年內(nèi)甲方向乙方提供貨物分十批交貨。在合同履行中,甲方已向乙方提供貨物兩次,在生產(chǎn)第三批貨物時,遇到國家價格調(diào)整上漲,甲方向乙方提出漲價,幾經(jīng)協(xié)商雙方終于在同年7月就價格條款重新達成協(xié)議,甲乙雙方完成第三批、第四批交貨。同年8月底,一場地震襲擊甲方,原材料和廠房被毀,如果甲方要恢復生產(chǎn),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面臨現(xiàn)狀,甲乙雙方出現(xiàn)合同糾紛。
問:
(1)2006年3月甲方的行為在法律上是什么行為?(1分)同時乙方的行為是什么?(1分)為什么?(1分)
(2)2006年4月,甲乙雙方共同簽署合同的行為是什么?(1分)
(3)2006年7月,甲乙雙方就價格條款重新達成協(xié)議,這在法律上稱為什么?(1分)
(4)2006年8月,甲方不能向乙方提供貨物是否承擔違約責任?(1分)為什么?(1分)
(5)面對地震災害后,甲方必須履行哪些義務?(1分)
(6)乙方在得知甲方的現(xiàn)狀后應怎么辦?(1分)乙方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