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是指在團體中由于個體的成績沒有被單獨加以評價,而是被看作一個整體時所引發(fā)的個體努力水平下降的現(xiàn)象。
A.社會交換 B.社會懈怠
C.社會影響 D.社會促進
22.影響團體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以下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需要的滿足 B.團體目標
C.團體規(guī)模 D.團體活動和領導者
23. 也叫小團體意識,這種思維模式常常導致災難性事件的發(fā)生。
A.團體溝通 B.團體決策
C.團體極化 D.團體思維
24.當個體最初的意見保守時,經(jīng)過團體談論的結果將更加保守。這種情況叫做
A.團體溝通 B.團體決策
C.團體極化 D.團體思維
25. 是指個體將負性事件的起因歸于穩(wěn)定的、內在的與全面性的因素時所帶來的悲觀狀態(tài)。
A.自我效能 B.習得性無助
C.控制感 D.應對方式
26.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應激事件與健康之間, 起著重要的作用。
A.應對方式 B.認知
C.經(jīng)驗 D.個性
27.以下對心身疾病特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是由情緒和人格因素引發(fā)的疾病 B.患者身上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C.不是精神病 D.不是神經(jīng)癥
28. 是以不同文化下人們的心理與行為方式的異同為研究對象,探討這些異同的文化背景及心理含義。
A.文化生態(tài)學 B.文化心理學
C.文化人類學 D.跨文化心理學
29.以下哪一項不是文化心理學研究的理論途徑
A.價值途徑 B.構造途徑
C.自我途徑 D.理論途徑
30.在文化心理學研究中運用最多的方法是
A.觀察法 B.訪談法
C.民俗分析法 D.價值調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