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的因素有
A.勞動強度 B.勞動熟練程度
C.商品的供求狀況 D.商品的使用價值
E.生產(chǎn)商品耗費的勞動量
32.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提高會導致
A.單位商品價值降低 B.勞動力價值升高
C.勞動力價值降低 D.必要勞動時間縮短
E.剩余勞動時間延長
33.一定時期內(nèi)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于
A.商品價格水平 B.貨幣流通速度
C.市場競爭程度 D.待售商品數(shù)量
E.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
34.對W-G-W和G-W-G′兩個流通公式對比可以看出
A.前者的貨幣是充當流通媒介的貨幣 B.后者的貨幣是帶來價值增殖的資本
C.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D.資本只有在運動中才能增殖
E.剩余價值是在流通中產(chǎn)生的
35.社會再生產(chǎn)按其規(guī)模來劃分包括
A.生產(chǎn)資料再生產(chǎn) B.消費資料再生產(chǎn)
C.生產(chǎn)關系再生產(chǎn) D.簡單再生產(chǎn)
E.擴大再生產(chǎn)
36.在資本積累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必然導致
A.在全部資本中可變資本數(shù)量相對減少
B.在全部資本中不變資本數(shù)量相對減少
C.資本對勞動力需求有時絕對減少
D.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
E.相對過剩人口產(chǎn)生